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蚕是重要的绢丝昆虫。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柞蚕业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柞蚕的正式人工放养,以鲁中南山区为早,估计在明朝中叶以前。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19个省曾放养过柞蚕。80年代后,仍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山东、河南、贵州、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区放养柞蚕。不过,一些老蚕区如山东、河南、贵州,最近几十年,柞蚕业衰落到生产规模与产量仅为历史盛期的20%的水平。相反,吉林、黑龙江。内蒙等新蚕区却有极高的柞蚕业开发兴趣。辽宁是全国柞蚕生产大省,柞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时期丹东市、县蚕业主管部门通过抓好柞园生态建设、柞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蚕场和蚕种执法检查工作,确保我市柞蚕生产获得丰收,实现蚕业增效、蚕民增产增收目标,为进一步稳定我市柞园资源,促进特色蚕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复兴柞蚕之乡再现丝绸之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丹东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柞蚕生产也是我市农业生产的骨干项目之一。以蚕业发展为依托的缫丝、织绸、印染等行业也在我市占有重要地位。多少年来,丹东一直是全国的柞丝绸系列化产品的生产基地。丹东素有"柞蚕之乡"、"丝绸之城"之美誉,半个世纪以来,柞蚕丝绸业一直是丹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养蚕业与丝绸工业的发展兴衰史,就是丹东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可见茧丝绸行业在我市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柞蚕绒茧蜂病是柞蚕常见寄生性病害之一,是由柞蚕绒茧蜂(Cotesia sp.)寄生引起的。在辽宁、吉林、河南等柞蚕主产省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春蚕和早秋蚕.特别是1、2龄柞蚕。此时蚕对药物的抵抗力最弱,用化学药物防治在保证药剂对柞蚕本身受绒茧蜂与蚕场内其他昆虫的物种安全和种群量的平衡的基础上追求防治效果,一直成为蚕业专家难以攻克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2013我市柞蚕茧产量调查工作在市统计局和市农业中心的领导下进行。市蚕业站8月30日将《关于开展今年秋蚕产量调查工作的通知》下发至各县(市)区蚕业管理总站。并于9月10日起组织市县蚕业科技干部深入到凤城、宽甸、东港、振安区重点养蚕乡镇、村组进行秋柞蚕产量调查。通过深入农村与蚕民和乡镇蚕业干部交流、通讯联系等方式,分析2013年我市秋柞蚕生产形势、蚕茧产量和存在问题,为准确预测秋蚕产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春柞蚕小蚕实行人工保护育,通过控制蚕业生态环境,减少各种不利的条件和鸟、虫、兽等对蚕的危害,是春蚕生产确保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也是无霜期短的地区或阴雨低温年份使秋蚕生产免遭早霜危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柞园示范区建设是探索生态蚕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是推动蚕业加快发展,提升水平,由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的有效抓手。如何解决科学利用柞园和建设柞园,成为柞蚕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柞园示范区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柞园自然资源,推广普及新的适合柞园资源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对提高蚕业生产的生态、经济效益,带动蚕民增收,促进柞蚕产业健康有序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凤城石城镇蚕业生产及蚕农收入的调研,提出了关于保证柞蚕生产正常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柞蚕软化病中主要有空胴病、败血病、吐白水、猝倒病.软化病从发病症状上通常表现为蚕体虚弱,生育缓慢,吃叶不整齐,行动呆滞,蚕群发育开差大,排泄稀粪,死后尸体软化.但由于类型不同病原不同,因而病蚕的排泄物、吐液、临死时的症状、尸体的体态也就不同.到目前为止,只有空胴病、败血病的病原已肯定为细菌,其他类型的软化病病原及规律尚不清楚.在当前的柞蚕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空胴型软化病,危害率30%~40%,严重的高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我镇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春秋柞蚕17000把,其中放养誊柞蚕2200把(15万亩)左右.放"二毛子"就是同一蚕场在一年内重复放养柞蚕,这一现象对柞树的生长发育有严重的影响,不仅破坏柞蚕场生态环境,而且制约了养蚕人的稳定收入.为此,辽宁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颁布了<辽宁省柞蚕场管理暂行办法>,市蚕业管理总站也做了大量宣传,其中规定:"同一蚕场每年只能放养一次柞蚕,不准重复放养;春蚕食叶量不准超过三分之二,秋蚕食叶量不准超过四分之三,不准过量放养;移蚕不准剪柞树主干枝".  相似文献   

11.
通过深入全市重点养蚕乡镇调查研究,重点阐述了我市柞蚕生产优势条件,分析了蚕场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今后蚕业生产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澄清人们"放养柞蚕必破坏生态"的错误思想,回答了只有科学养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集体林柞蚕场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蚕场生态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柞蚕生产,才能为找市特色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魏巍 《辽宁丝绸》2007,(3):32-32,11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是全国最大的柞蚕专业研究所,拥有我国柞蚕业70g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馆藏3400余份蚕业内部资料、1200余份中外文蚕业期刊、10余份中外文昆虫研究的核心期刊,因此,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从事柞蚕及相关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柞蚕专业文献数据库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  相似文献   

13.
辽宁柞蚕业的发展,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辽宁的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70 %以上,世界的60%以上."八五"期间,辽宁省蚕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85%,远远超过同期农业的其他行业.可是,最近四年,在辽宁省东部山区的一些柞蚕重点市、县,有人提出要大面积"退蚕还林、以栗代柞",据说出自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对此,一些文章已有讨论,笔者愿再行浅议.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柞蚕生产存在的问题1.基层蚕业技术人员极其缺乏,以宽甸县为例,一个柞蚕生产大县学蚕学专业的技术干部县乡两级政府只有5名同志,其余的蚕业技术人员都是在实践生产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但人数也不多,可见技术力量相当薄弱,拥有几十万亩蚕场面积的蚕业大县只有区区几位技术人员,怎样去指导生产,没有科技支撑的产业会逐渐消亡的。  相似文献   

15.
柞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市现有柞蚕场面积170万亩,年放养春秋柞蚕1.7万把,产茧一万多吨,产值达亿元。我市柞蚕场面积在县区中居全国第二位。全市100%的镇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怍蚕.  相似文献   

16.
辽宁柞蚕生产与蚕场生态环境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生产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柞蚕生产与蚕场生态环境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柞蚕生产能否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从理论和生产的角度。分析了柞蚕生产与蚕场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柞蚕场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图。并就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柞蚕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柞蚕脓病、柞蚕软化病、柞蚕微粒子病统称为柞蚕三大病害。在秋柞蚕生产中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严重。如不加强防治,将导致养蚕户绝产绝收。长期以来,在秋蚕病害防治中,通常只使用一种药剂,防治一种病害,这种方法难免顾此失彼,难以使秋蚕在多种病害的威胁下取得稳产高产。自2004年以来,我县灌水、长甸、永甸镇等主要蚕区推广使用了秋柞蚕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即柞蚕脓病,俗称柞蚕的半蜕皮、水眠子、嫩起子、黄烂病、油烂茧和里倒山等,是柞蚕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散布广,我国各柞蚕产区和世界上饲养柞蚕的国家都有发生,危害严重,一般年份蚕期发病率为5%。20%,发病重的年份发病率可高达40%。传染性强,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19.
蚕种的质量是蚕业生产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生产的丰欠,关系蚕农的切身利益。作为蚕种生产部门,应把提高蚕种质量当成工作的中心,严格执行蚕种生产的规程,确保所生产蚕种质量的优良。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如何提高柞蚕母种质量提出以下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其中一类蚕场90万亩,二类蚕场70万亩,三类蚕场10万亩。年养蚕1.7万把,产茧一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凤城市柞蚕场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凤城市100%的镇(乡、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有很强的群众养蚕基础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