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在使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对开关磁阻电机进行建模的过程中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采用将遗传算法和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相结合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方法.网络结构仍然采用具有很强鲁棒性和自适应性的Takagi-Sugeno模型,而在网络参数训练时将遗传算法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的传统混合学习算法相结合,以提高训...  相似文献   

2.
开关磁阻牵引电机的起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力牵引中要求驱动电机有较高的起动转矩、瞬间加速能力强。开关磁阻电机高起动转矩、低起动电流的特点能较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将12/8极开关磁阻电动机应用于电力牵引领域,较好地解决了电力牵引中的起动问题。对开关磁阻电动机起动方式、起动转矩和起动电流等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开关磁阻电机自适应模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关磁阻电机(SRM)结构特殊且具有严重非线性,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SRD)更是一个多变量高度耦合,非线性极强的控制系统,采用常规控制方式难以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为研究自适应模糊控制对SRD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本文从建立SRM非线性电感模型入手,导出适合于控制策略研究的SRM非线性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了SRD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的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自适应模糊控制能使SRD获得较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运行具有强非线性的特点,将模糊自适应控制和H∞鲁棒控制相结合,设计出系统模糊自适应H∞控制器。建立了电机的分段线性化模糊模型,并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利用DSP解决了自适应鲁棒控制的硬件连续实现问题。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模糊自适应H∞控制相比于传统的PI控制方法在过渡时间、超调量和稳态误差等方面均有优越性,还可保证系统鲁棒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开关磁阻电机Ψ-I-θ关系曲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采用模糊推理规则的电机间接转子位置估计方法。在电机运行的不同速度区间(包括启动、低速和高速)中,该方法均能对转子位置进行识别。由于转子位置估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克服其对电机调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电机模糊速度控制器,并采用了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控制单元用以实现对电机的速度控制。对3kW、8/6极、1500r/min的电机实验研究表明电机的静态和动态调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电力牵引中要求驱动电机有较高的起动转矩、瞬间加速能力强。开关磁阻电机高起动转矩、低起动电流的特点能较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将12/8极开关磁阻电动机应用于电力牵引领域,较好地解决了电力牵引中的起动问题。对开关磁阻电动机起动方式、起动转矩和起动电流等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RM)非线性、变结构、电磁关系难以分析等问题,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对SRM调速系统进行研究.文中论述了直接转矩控制、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通过SIMULINK进行仿真,并与常规PID控制器下的SRM调速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  相似文献   

8.
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特性导致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很难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而采用模糊控制则比较适宜.传统的模糊控制是采用一组模糊条件语句来表达控制规则,控制规则的调整十分困难.采用带有调整因子的解析式来表达模糊控制规则,可方便地通过改变调整因子来调整控制规则.模糊控制过程中,在不同的误差段对调整因子的要求不一样,故应采用带有多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器.多个调整因子直接影响控制规则,进而影响控制品质,因此多个调整因子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对调整因子在线寻优,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动态响应快、超调小、稳态精度高,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种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自适应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炜 《大电机技术》2004,(5):57-60,64
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结合了同步电机和磁轴承的优点.本文考虑到电机参数的时变性,设计了适用于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的自适应控制器,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DSP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MS320LF2407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主控芯片,采用模糊+PI复合控制器作为速度调节器,建立了开关磁阻电机的调速控制系统,实现了实时模糊控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通过试验对单纯PI控制器、单纯模糊控制器和模糊PI复合控制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PI+模糊控制能有效地减小系统超调,提高系统稳态精度,使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有较高的动静态特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于开关磁阻电动机磁链特性的高度非线性,在常规的解析建模方法中,由近似磁链模型导出的转矩特性的误差较大。在实测开关磁阻电动机静态磁链曲线的基础上,计算获得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矩角特性,并且将自适应的模糊神经网络用于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建模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此法对于分析开关磁阻电动机及其驱动系统在各种控制方式下的运行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由于开关磁阻电动机磁链特性的高度非线性,在常规的解析建模方法中,由近似磁链模型导出的转矩特性的误差较大.在实测开关磁阻电动机静态磁链曲线的基础上,计算获得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矩角特性,并且将自适应的模糊神经网络用于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建模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此法对于分析开关磁阻电动机及其驱动系统在各种控制方式下的运行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樊小明  刘迪吉 《微特电机》1996,(6):23-24,28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开关磁阻位置伺服电机系统方案,对该系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并开发了一种在自动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40W的开关磁阻电机。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将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用于开关磁阻电机建模的新方法,根据试验采样获得的数据建立电感和磁链特性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整个系统中.与其他建模方法比较,采用动态模糊神经网络获得的电感和磁链模型可在线训练,并具有紧凑的系统结构和强大的泛化能力.建模所得系统仿真同实际系统比较,电流波形基本一致,验证了新的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该建模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应用到开关磁阻电机的实时控制系统中,为工程设计和调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崔晓锃  石山  刘志东 《微电机》2012,45(2):75-78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系统较强的非线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论域自调整技术的模糊PID控制方法.根据论域自调整理论,设计了论域自调整模糊PID控制器;搭建了开关磁阻电机和论域自调整模糊PID控制器的Matlab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将开关磁阻电机在传统PID控制和论域自调整模糊PID控制条件下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表明,论域自调整模糊PID控制方法比传统PID控制方法响应速度更快,控制精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开关磁阻电机位置传感器的引入,降低了其调速系统带来的优势。为避免位置传感器带来的限制,在研究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中,运用电感模型特点,结合数据拟合方法,通过脉冲电流计算实现对电感极值位置识别,完成位置估算。运用Ansoft和Matlab/Simulink完成对控制系统仿真,并以TMS320F28335为控制器,对一台15 kW的三相6/4电机进行了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着重介绍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并采用MATLAB软件对SB电动机的模糊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SR电动机的调速系统中,可以改善动态性能,得到良好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RBFN-AFS的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模型与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RM)电磁特性存在饱和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自适应模糊系统(RBFN-AFS)建立SRM模型并进行动态仿真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实测SRM磁链和转矩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递阶自组织学习(HSOL)算法对RBFN-AFS网络进行学习训练,使网络从样本数据中估计出未知的模糊规则,并在学习训练过程中不断更新和修正网络隐层节点参数矢量和连接权值,最终实现磁链与转矩对转子位置角和相电流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与其他建模方法相比,该模型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好的泛化能力.将基于RBFN-AFS网络的电流-磁链和转矩模型应用于SRM调速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中,通过仿真与实验比较,此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SRM的动态和稳态运行特性.这种基于RBFN-AFS的建模方法为实现SRM的各项性能分析和各种实时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信号处理器为主控芯片,建立了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SRD)控制系统,设计了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实现了开关磁阻电动机转速的实时控制.实验证明,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兼有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的优点,能有效减小系统超调,缩短系统调节时间,提高系统稳态精度,它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算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