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保障11505运输顺槽围岩的稳定,根据巷道赋存特征,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锚杆支护合理参数的模拟分析,确定顶帮锚杆长度分别为2 600 mm和2 400 mm,顶角锚杆与帮角锚杆的安设角度分别为75°和25°,基于锚杆支护参数的模拟结果进行巷道锚网索支护方案的具体设计,并在巷道掘进期间和工作面回采期间进行围岩变形量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1505回风顺槽在该种支护方案下,巷道掘进期间及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变形量均较小,满足回采巷道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强采动大断面煤层巷道围岩控制难题,以王庄煤矿9107工作面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对回风顺槽变形破坏特征和矿压显现规律分析,揭示强采动大断面煤层巷道围岩失稳机理,提出回采巷道顶板锚杆-锚索、巷帮强力锚杆的协同支护机理和方式,提出优化支护方式、参数,得到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锚杆-锚索耦合支护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大断面破碎回采巷道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沿空巷道支护强度,以某矿09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工作面回风顺槽沿空掘巷期间受邻近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影响、围岩应力大、支护难度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分析锚杆的不同边界长度、间排距对巷道围岩位移的影响,确定出合理的锚杆长度与间排距组合参数。实践表明,该支护工艺施工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0913回风顺槽BC段掘进期间,巷道两帮最大变形量为260 mm,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80 mm,底板最大底鼓量为140 mm,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余吾矿为高瓦斯矿井,开采过程中工作面采用进风顺槽和胶带顺槽、回风顺槽和瓦斯排放巷四巷联合布置方式。本文结合该矿S1206工作面地质条件,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锚索、锚杆支护参数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内外圈巷道合理的支护参数。通过现场矿压观测数据结果,验证了模拟确定的支护参数对内外圈巷道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护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井下锚杆支护效果不佳,导致巷道围岩稳定性较差问题,以同煤集团四台矿8735工作面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从锚杆支护机理方面入手,利用预应力扩散效果作为锚杆支护稳定性的评判参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分别讨论了顶板软弱夹层以及锚杆支护参数对预应力扩散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软弱夹层距离顶板外边界0.3 m时,预应力扩散效果最差,支护参数对预应力扩散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锚杆预应力锚杆间距锚杆直径锚杆长度。  相似文献   

6.
高应力软岩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顾北煤矿1242(1)回风顺槽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特征分析,采用FLAC3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回风顺槽锚杆支护方案。工程实践表明,巷道围岩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甄向宇 《煤》2022,(4):74-76
文章以隆博煤业2-5012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及数值模拟的方式,确定了2-5012回采巷道的支护方案。通过对2-5012回风巷锚杆应力及围岩变形量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整体变形量较小,锚杆(索)可以起到有效的支护作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邹仁华 《建井技术》2003,24(5):30-32,40
为了使锚杆支护在松软煤巷中得到推广应用,在蒲白矿务局所属矿井回风顺槽(软煤巷道)中进行了组合锚杆支护的应用研究。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表明,锚固方式、预紧力大小和锚杆布置形式对支护效果有明显影响,采用端头锚固方式、施加预紧力和增加加强锚杆,可以获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巷道的变形特征主要由构造应力与垂直应力决定,为分析巷道在构造应力环境下的变形特性,以沙墩子矿8129工作面顺槽为例,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原有支护状态下巷道变形特征以及在加强支护后的巷道变形特征,认为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优于锚杆支护方案。现场实践表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的应用使得巷道围岩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巷道支护效果较好,对于类似矿山巷道支护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同忻煤矿C3-5#层一盘区8106工作面顺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同矿区石炭系厚煤层巷道支护方式调研分析,并利用FLAC3D计算软件建立锚杆(索)支护力学模型,同时综合考虑锚(索)各种参数匹配因素,分别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得出高强度锚杆支护最佳支护方案;经矿压观测表明,采用高强度锚杆支护方式,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支护效果明显改善,保证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和顺槽巷道的正常使用,为同类条件煤巷顺槽支护方式优化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6,(2):310-312
对某堆存煤矸石中残存的煤(固定碳品位为28.92%)进行了系统的浮选实验研究(矿物学分析、磨矿细度试验、浮选药剂试验,以及开路、闭路流程试验),重点考察了常用3种调整剂(石灰、硅酸钠及六偏磷酸钠)对该煤矸石中煤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最终获得固定碳可作为动力原煤使用,大大提高了该煤矸石的利用价值,实现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6,(10):321-323
针对司马矿浮选尾煤灰分低,且销售价格低、销售不畅、占用大量工业场地等问题,对浮选尾煤的特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现有先进选煤工艺分析比较,给出司马选煤厂尾煤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宏伟  张国栋  张斌  王升 《煤炭技术》2015,34(6):270-272
发热量是动力煤主要计价指标;对于单一矿区的煤,可通过测量煤炭灰分、水分预测发热量。但配煤入洗时煤质特性不均一,难以简单地建立模型预测。本文基于配煤入洗中的发热量可加性原则,分别建立单一煤炭的发热量预测模型,然后根据配煤比例加权平均获得最终公式,从而利用灰分、水分等指标预测配煤产品发热量。  相似文献   

14.
煤炭转化中的煤炭液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爱彬 《煤》2004,13(1):44-45,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大大增加,石油供应的缺口将越来越大,中国作为富煤贫油的国家,采用液化技术是实现煤炭高技术转化和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辛置洗煤厂入洗高低硫煤人工配煤,准确度低,不及时,经常出现精煤硫分波动,造成销售损失,提出改造配煤系统方案.改造后,保证了配煤硫分达到要求指标(<10 %).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海石湾矿井借鉴煤与瓦斯防突技术,实现煤、气、油共生突出矿井上山安全揭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矿井的不断升级改造,原平煤器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针对平煤器的特点进行了液压、电控改造,改造后的平煤器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煤炭技术》2015,(8):283-285
分析了火石咀煤矿选煤厂的煤质及可选性,对选煤厂整体工艺系统进行了分析,确定采用块煤斜轮重介+中块原煤三产品旋流器重介+末煤不入洗的工艺流程,并对各工艺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生产实践,表明该流程具有灵活性强,流程简便、生产环节少,分选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孟祥华 《煤炭技术》2007,26(4):103-105
通过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榆木桥煤盆地含煤段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含煤段与含煤性及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对煤矿开采及煤田外围普查、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强化煤质管理 提高煤炭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花煤矿通过建立严格的煤质管理机制,实行三级煤质管理体系,制定整改措施,加强井下采、掘段队煤质管理,增加综合煤炭回收率,提高煤炭质量,提高洗煤产品回收率,增加了企业收入,树立了企业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