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后,儿童孤独症 日趋严峻,正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成长。 研究表明,良好的儿童同伴关系有助于预防 孤独症发生,且同伴交往对于塑造同伴关 系极其重要。通过空间环境提升促进儿童同 伴交往活动的发生是城乡规划学科遏制精 神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影 响同伴关系的三类同伴交往行为,包括亲社 会、攻击和退缩行为;其次提出运动、感官 和游戏三类情景,通过诱发、促进和阻碍能 有效干预三类交往行为;以此为基础,总结 出空间通过情景场地、体验和意境营造住区 户外运动、感官和游戏交往情景要点;最后, 从提升儿童同伴交往的视角,总结出应对当 前住区普遍存在的儿童交往空间问题的三种 营造模式,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很多城市住区建设中忽视交往空间创造这一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实地调查,从住区与城市、住宅形态、住区整体规划、细部环境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从理论上提出一些促进住区交往的可行性建议,作为住区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住区外部人性化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方面探讨了现代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的目标、原则及相应的操作措施。  相似文献   

4.
胡靓  武毅 《云南建筑》2008,(3):28-30
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居住在福利住区的人们,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居住的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尤其是对于邻里交往方式的改变与现实的差距使得不少人放弃了福利住区。然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这种住区依旧存在着。以调研的方式来探讨通过怎样的改造方式来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城市居住空间环境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希望通过对空间环境组成要点的重新理解和优化改进,能创造出优质的居民喜爱的住区空间环境,使城市生活充满活力和生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行列式单位住区户外空间形态的类型特征及其与交往行为的关系,以徐州西关北村为例,借鉴R·克里尔理论分类梳理住区主干道、宅前路、主干道与宅前路交叉口、住区入口以及主干道尽端等空间的形态特征,并利用行为注记法对交往行为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交往行为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动态和静态集体行为各自青睐不同的空间类型特征。研究成果为完善行列式单位住区户外空间形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寒冷地区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增加日照、减小风速、改善局部温湿度的方法做了仔细探讨,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做环境设计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以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需求和日常生活行为作背景,分析了邻里交往与交通系统、住区公共设施和住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据探讨住区居住空间的公共场所的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云鹏 《城市住宅》2021,28(5):113-115
饮食活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形成一种文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端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隐藏在市井之中的口碑小店以其高人气被发现、推广且日趋火爆.以互联网认可度较高的哈尔滨住区内口碑小店为研究对象,从饮食文化视角分析口碑小店特点及其对营造住区场所感的作用,并探究在住区规划设计的空间营造中有效利用这些因素增强住区...  相似文献   

10.
刘俊 《安徽建筑》2008,15(1):20-21,27
人们的交往活动不仅是自身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住区是这一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当建筑师在规划和设计住区的同时,也是在为人们的交往行为提供背景和起点。文章针对当今住区中交往行为的特点,从住区规划、底层空间利用、住区步行道与活动场所的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小区的交往空间的一些方法,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新建和改造中的住区创造出积极的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11.
邻里型高层住宅交往空间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健 《新建筑》2000,(2):62-64
简要论述了高层居住环境中邻里交往空间的重要性 ,提出了“邻里型高层住宅”的概念 ,认为“邻里型高层住宅”是未来高层住宅的一个发展方向 ,并对此作了尝试性的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12.
侯宇红  张学文 《规划师》2007,23(5):9-12
目前,中国城市居住社区空间建设处于复杂的背景环境中,且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居住空间片面、狭隘的理解,形成的一套实践模式也产生羁绊.在此情况下,社区空间营造应以土地使用为基础,以居住与休憩为核心,以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建筑形态及其组合的引导与管理为内容,以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为对象进行各方面规划.  相似文献   

13.
陈鸿博 《安徽建筑》2006,13(6):152-152,154
文章着重介绍了合肥梦园小区在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施工质量采取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丁劭荣 《安徽建筑》2006,13(5):32-33
文章介绍了我国智能建筑的大概发展过程,智能建筑的概念和类型,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定义及现阶段智能住宅及智能住宅小区建设的现状,回顾和介绍了智能住宅及智能住宅小区常用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15.
陈国基 《建筑电气》2008,27(2):11-13
采用实例计算,指出在供电规划阶段,计算小区电力负荷,采用供电部门制定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较之建设部门有关资料的计算方法大许多,由此造成小区变配电所装机容量过大。  相似文献   

16.
杨宝玉 《安徽建筑》2006,13(5):10-12
住区建设数量与规模的快速增长,环境营造在住区建设中越发重要。文章在从广阔的角度认识景观的定义及景观构成元素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住区景观设计的目的,并基于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分析并提出住区景观设计应满足五大需求。  相似文献   

17.
周春妮 《华中建筑》2006,24(6):96-98
该文通过对合肥近十年以来具代表性的两个住宅小区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分析,结合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探讨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学的价值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魏华 《建筑节能》2009,37(8):41-43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是现在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在规划和建设智能小区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地规划好智能化小区的各种功能和持续扩展性,统一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智能化系统的最大作用,使小区智能化系统为业主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9.
探索高校交往空间的适应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周雪峰 《华中建筑》2009,27(6):82-85
首先对我国高校交往空间基本状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在概括地介绍了适应性设计的基本理论思想后,从原则和内容两个方面提出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并从整体规划、步行交通系统、空间系统设计出发,深刻分析高校交往空间的适应性设计方式,指出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丁鹏 《华中建筑》2009,27(9):34-35
该文通过对室内设计的行业现状和房价不断升温的市场现状调查,并结合国内新近推出的商业地产开发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在家居生活不断细化后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领域感、审美疲劳、空间利用等问题。文章后半部分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办法和设想,如:室内空间弹性化、模件化的概念。通过结合部分案例所给我们的启示,论证未来小户型住宅室内设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