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北京的平房四合院居住区经过不断演变、发展与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形态特征。明清以来,北京的四合院、特别是王府和达官贵人的住宅都依照严格的规制而建造。这种传统的规制决定了一座四合院的面阔、进深、檐高及曲线形屋顶形态等。笔者通过对北京西城区西四北一条至八条和东城区东四一条至八条四合院的调查,对其形态和尺度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 三进四合院 两进四合院 一进四合院 1 历史上的城市架构   一般而言,经过规划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其平面布局都较规整。由元代刘秉忠等人规划建造的北京旧城就是…  相似文献   

2.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以来,民盟北京市委与民盟西城区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以什刹海地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数年的跟踪调查。在此,我们仅就保护区内保护与更新工作遇到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供有关部门参考。历史文化保护区面临的问题1 众所周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与更新工作  相似文献   

3.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旅游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利用的意义 从1999年首都规划委员会通过的第一批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到2002年通过的第二批旧城5片和郊区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总数已达40片.  相似文献   

4.
5.
北京旧城胡同平房区的问题由来已久.由于传统的平房四合院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寿命只有四五十年,屋顶为小合瓦下敷草席和大泥的,寿命更是短暂,一般十几年即烂.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为了迎接各国宾客,大街面上进行了整治,胡同里进行了粉刷,但是多数民居、胡同和四合院内并没有得到改善,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奥运会后,如何改善北京胡同平房区,特别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落后面貌,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北京旧城交通问题及改善措施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交通拥挤逐渐成为城市广大居民日常出行的桎梏.然而不同城市的拥堵原因又各异,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改变这种状况,本文是针对北京旧城区的交通形态来挖掘其拥堵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解决北京旧城区交通拥堵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北京旧城要审慎保护──关于北京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几点意见吴良镛一、对当前工作的基本评价“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从1995年开始编制,历时两年时间,其阶段性成果从1997年11月下旬开始对外展出。在此期间,北京市规划院、...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保护好文物、旧城整体格局及传统文化,改善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也同样重要和迫切.不像建筑有着诸多的曼妙思想,市政基础设施更为实际,也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一栋不漂亮的房子可能还能居住,而市政设施不完善却可能使这栋房子荒芜.目前旧城保护区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有些还非常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本次保护规划从保护城镇特色与机理的角度出发,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对现有《古北口镇镇域规划》进行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外平房区问题的提出划定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意义及问题自20世纪新中国成立至今,关于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的讨论和争议反反复复从未停止过,当然也正是在这些争议中,保护的思路逐步清晰.从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保护旧城,在旧城外建新行政中心方案被否定,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北京旧城城门城墙拆除,再到90年代末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2004年永定门复建,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工程启动,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历程及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蓝为平  陈武 《华中建筑》2009,27(7):60-61
针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街道狭窄、管线改造困难的通病,该文结合温州市康乐坊历史文化保护区整治规划,对如何合理布置各种市政管线,以及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原则与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背景烟袋斜街位于北京西城区东北部什刹海后海东沿,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2001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目标,制定颁布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其中烟袋斜街地处公示第一批保护区中划定的什刹海片区(图1)。  相似文献   

15.
黄伟 《山西建筑》2008,34(4):41-43
通过特色文化提取、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质,同时运用多因子叠加方法制定建设策略,从而通过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双重塑造,达到保护和加强城市格局,延续历史文化,综合提升和优化城市环境品质,突显城市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居住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已划定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加上文物建筑保护区,约占整个旧城面积的1/3,其物质空间、人文空间的重新构建,将影响整个北京旧城未来的空间形态。因此,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北京城市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需要审慎对待。而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则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居住性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0年)时值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广州市内几个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在编制和实施。探讨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的新任务,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北京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关于北京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几点意见吴良镛1对目前工作的基本评价11“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从1995年开始编制,历时两年时间,其阶段性成果从1997年11月下旬起开始对外展出。在此期间,北京市规划院、规划局和各区规...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规划建设》2007,(3):137-137
北京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自2002年确定之后,经过六个试点片区几年来的实践,总的看来,各片区虽然各有特点,但目前均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土地供应方式与文保区改造的自身规律和改造目标及操作方式难以匹配,成为北京旧城改造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