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催化裂化催化剂老化后比表面积、孔体积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在不同水热条件下对分子筛小球催化剂进行老化,老化温度越高,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微反活性越低。不同种类分子筛高铝微球新鲜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大小与微反活性的高低不对应,经800℃/17小时水热条件老化后,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大小与微反活性高低对应性良好。说明老化后催化剂比表面积测定数据更能反映催化剂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涂覆法将活性组分溶液喷涂到惰性载体上制得苯氧化制顺酐的V-Mo催化剂,采用120 mL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通过比表面积测试、XRD和TPD等方法对V-Mo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活性组分负载量对V-M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喷涂负载量(w)在10%~20%时,V-Mo催化剂的活性最好,苯的转化率在98%以上,顺酐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70%~80%,69%~80%;随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增大,V-M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18.72~28.91m2/g),酸量先增加后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形成活性固溶体V4+2(1-x)V2x5+MoO5。  相似文献   

3.
用五种方法制备Ni-Cu-Mn-SiO_2催化剂,通过相组成、热分析和活性比表面积的测定,阐明由于各种制备方法中活性组份与硅胶载体相互作用形成硅酸盐化合物的程度不同,使催化剂的组成、性质、结构和活性比表面积不同,从而影响其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4.
Mn掺杂对LaFeMn_xAl_(11-x)O_(19)结构及其催化甲烷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晓光  郑建东  宋永吉 《石油化工》2007,36(10):1001-100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同时掺杂Fe和Mn系列的六铝酸盐催化剂LaFeMnxAl11-xO19(x=0,0.5,1,2,3,4,5),通过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n掺杂量对催化剂结构及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aFeMnxAl11-xO19催化剂在1 200℃焙烧后可形成完整的六铝酸盐晶型,同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和高温稳定性。当Fe含量不变时,Mn掺杂量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掺杂Mn使催化剂的活性明显提高,但掺杂过量Mn后催化剂的活性又有所降低。其中LaFeMnAl10O19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6.3m2/g)和较高的催化活性,起燃温度T10为497℃,完全转化温度为T90为701℃。  相似文献   

5.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水溶性催化剂的硫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水溶性钼酸钠、硝酸镍和硝酸铁为催化剂前身物,研究多元金属复合催化剂在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过程中的加氢抑焦活性,及催化剂硫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分散介质对催化剂颗粒度、比表面积和活性价态的影响。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Mo-Ni-Fe>Mo-Fe>Ni-Fe>Mo>Fe。XRD、TEM、BET和XPS等分析表明,随着分散介质粘度的提高,催化剂分散度增加,颗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随着硫化反应温度的提高,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硫化率增大,其硫化物结晶度升高,颗粒度增大,比表面积下降,分散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2015,44(6):74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铜锰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u Mn2TixO4+2x(x=0,0.5,1,2),通过XRD,H2-TPR,BET,TEM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钛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钛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可还原性,使催化剂的活性明显提高;当x=1时,即Cu Mn2Ti O6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在反应气体积组成为CH4 3.0%,O2 20%,N2 77%和气态空速12 000 h-1的条件下,甲烷转化率达10%时的反应温度为320℃,甲烷转化率达90%时的反应温度为445℃;随催化剂焙烧温度的升高,Cu Mn2Ti O6催化剂的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室模拟老化试验以及工业装置现场跟踪对比,考察了连续重整再生烧焦循环气中的水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重整再生烧焦循环气中的水会造成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以及载体孔径的增大,随着水含量的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下降速率加快;随着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催化剂的持氯能力明显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组成、形貌以及活性,对其失活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再生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催化剂失活是由含盐污水中的金属(非金属)盐沉积在催化剂表面,阻碍催化剂与臭氧接触所致;与新鲜催化剂相比,装置卸出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下降17%,孔容下降21%,活性下降至13.9%;物理-化学再生法再生效果优于物理再生法;采用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溶液处理后的催化剂性能最佳,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略高于新鲜剂,活性可恢复至新鲜剂的95%,连续运行3周后,活性仅下降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蒽醌法制过氧化氢的高负载Ni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君  韩家旺  刘纯山 《石油化工》2003,32(7):555-558
以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加氢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以Al2O3为载体的高负载Ni加氢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条件下的活性,并测定了加氢催化剂在不同制备条件下的比表面积、晶粒粒径、表面形貌等,初步探讨了与氢化效率相关联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在以Ni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中,通过选择适当的Ni负载量,控制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等催化剂制备条件,充分利用δ、θ-Al2O3载体的理化特性,可以制得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活性组分高度分散、晶粒细小且不规整、有较高加氢活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陈敏  郑小明  谢玉群 《石油化工》2000,29(12):914-916
考察了Ag -F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CO氧化活性及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利用XRD、BET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物相结构、比表面积与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Ag含量的催化剂对CO氧化活性的影响较大。以适宜的nAg/nFe制得的催化剂在焙烧温度 40 0℃时 ,生成的σ-AgFeO2 晶相对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稀土超稳Y型分子筛和拟薄水铝石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重油催化裂化(RFCC)模型催化剂,通过N 2物理吸附和高级裂化评价装置研究了水热减活RFCC模型催化剂中Y型分子筛与基质比表面积之比(Z/M)及其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拟薄水铝石含量越高,Y型分子筛抵御高温水热破坏的能力越差,Z/M越小。拟薄水铝石质量分数为30%时,水热减活后分子筛比表面积仅为减活前的28.3%,Z/M仅为0.8。拟薄水铝石含量不仅影响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还影响催化剂的形貌。拟薄水铝石含量越高,催化剂微球形貌规整性越差,当其质量分数为30%时,催化剂微球表面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孔洞,还出现了许多裂纹。随着模型催化剂Z/M下降,目标产物液化石油气和汽油产率之和逐渐降低,轻循环油产率升高,焦炭选择性变差。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低温活性高和高温稳定性好的甲烷燃烧催化剂,研究了MxOy(M=Y、Cr、Mg、Ca、Ce)对CuO/ZrO2-Al2O3催化剂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Y2O3改性的催化剂活性和热稳定性最好。该催化剂经1 000℃老化实验后,仍具有31.3SBET/(m2.g-1)比表面积和ΔT50%=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是一种优异的甲烷燃烧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Y改性Mo/HZSM-5催化剂上甲烷直接芳构化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研究了稀土元素Y对Mo/HZSM-5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发现适量的稀土元素Y促进了催化剂的活性,提高了甲烷的转化率及苯的选择性,在1023K时,甲烷的芳构化转化率达19.6%,苯的选择性达96.5%,且催化剂活性较稳定。失活催化剂经氢气脱炭再生后,活性较稳定,说明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表面积炭。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孔道清理改性对水热超稳分子筛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分别以经过孔道清理改性的分子筛及未经孔道清理改性的分子筛为活性组元制备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及催化裂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孔道清理改性能够使得所制备的催化剂孔体积及比表面积增大,水热稳定性及重油裂化能力明显增强,总液体收率及汽油收率显著增加,汽油选择性增大,焦炭选择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无水乙醇浸渍法和水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锆改性Y型分子筛,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固体核磁共振(27Al MAS 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锆改性Y型分子筛具有较好的微孔结构和较高的水热稳定性,锆很难与分子筛骨架铝发生同晶置换作用;采用无水乙醇浸渍法更有利于锆进入分子筛孔道中与骨架铝氧四面体相互作用,所制备的分子筛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比表面积,更好的水热稳定性;含有锆改性Y型分子筛的裂化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重油转化能力和汽油收率,抗重金属污染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分别通过浸渍法和循环污染法对Y型分子筛和FCC催化剂进行镍、钒污染,考察了在干燥和水热条件下镍、钒对分子筛结晶度的影响,采用高级催化裂化评价装置(ACE)评价了镍、钒污染的FCC催化剂及稀土改性FC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只有在水蒸气存在条件下,钒会破坏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在REY分子筛中,镍的存在对分子筛结构的破坏略有影响。在FCC催化剂中,镍、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与单独钒污染的催化剂相比,镍、钒同时污染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微反活性略有提高,反应转化率由72.14%增至78.02%,重油收率由10.49%下降至7.62%。与相应的镍、钒污染FCC催化剂相比,镍、钒污染的稀土改性FCC催化剂所得转化率与总液收均明显增加,重油收率下降,稀土元素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的抗镍、抗钒性能,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新型介孔材料Al-SBA-15与深度改性Y型分子筛复合后得到的微介孔复合分子筛作为主要酸性组分,钨镍为加氢组分,开发了单段高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FC-38,考察了其物化性质、反应性能与工业应用效果,并与FC-34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壳层Al的引入在不影响分子筛水热稳定性的同时提供了弱酸性位;与单一Y型分子筛相...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钌催化剂催化对硝基甲苯加氢制对甲基环己胺反应的性能,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Y含量的Ru-Y/NaY催化剂,研究了Y含量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N2吸附/脱附等温测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2程序升温还原手段(H2-TPR),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的Y加入,具有提高Ru组分的负载量、使Ru微粒更细小、增强催化剂活性组分向催化剂表面迁移和使催化剂更容易还原等作用,从而可有效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当Y加入量为0.33%时,PNT转化率和PMC选择性达到最高,分别为99.9%和82.5%。经过5次重复性实验,催化剂的活性下降仅有2.12%。  相似文献   

19.
以催化裂化废催化剂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晶化合成含有NaY分子筛的多级孔结构复合材料,材料中NaY分子筛的结晶度为56.7%,具有较大比表面、孔体积以及较强的水热稳定性;利用复合材料制备出的FCC催化剂具有独特的孔径分布有利于扩散能力的提高,产品分布得到优化和改善;催化剂表现出抗磨损能力强、活性高、抗重金属能力和重油转化能力强的特点,与对比剂相比,汽油产率和轻质油产率分别增加了1.61%和1.31%,焦炭降低了0.22%,汽油烯烃含量降低2.51%,汽油RON辛烷值提高0.7个单位。  相似文献   

20.
Novel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a wide pore distribution was synthesized by an in situ technique using spent FCC catalyst as raw material.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e material contained 56.7% of zeolite Y and exhibited a much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as well as strong hydrothermal stability.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 catalyst was prepared based on the composite materia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s-prepared catalyst possessed a unique pore structure that was advantageous to the diffusion-controlled reactions. In addition, the attrition resistance, activity and hydro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studied catalyst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reference catalyst. The catalyst also exhibited excellent nickel and vanadium passivation performance, strong bottoms upgrading selectivity, and better gasoline and coke selectivity. In comparison to the reference catalyst, the yields of the gasoline and light oil increased by 1.61 and 1.31 percentage points, respectively, and the coke yield decreased by 0.22 percentage points, and the olefin content in the produced gasoline reduced by 2.51 percentage points, with the research octane number increased by 0.7 un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