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某地铁站台防烟分区不能分隔烟气的原因,结合FDS模拟计算给出了改进措施:由高度为0.5~0.6m的中梁加挡板、邻近轨道上方的挡板作为挡烟垂壁,将站台划分为2个独立的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不小于1m3/(m2.min),能有效阻止常见行李火灾的烟气蔓延。  相似文献   

2.
垂向射流与挡烟垂壁组合控制烟气蔓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FDS模拟走廊中设置垂向射流与挡烟垂壁组合方式对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比较几种火灾模式下烟气的温度、浓度分布.结果表明,采用垂向射流与机械排烟结合的烟气控制模式比单纯机械排烟的效果明显提高;前室部分加压并在前室门前2 m处设置垂向射流,同时在垂向射流和机械排烟口之间布置挡烟垂壁的组合控制模式具有最佳的烟气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汝  何嘉鹏  蒋军成 《暖通空调》2007,37(9):40-44,73
提出了在楼梯口采用防烟空气幕来代替挡烟垂壁及速度不小于1.5m/s向下气流的烟气控制模式。建立了双层地铁车站的物理模型,采用CFD方法模拟比较了4种烟气控制模式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楼梯口设置防烟空气幕不仅可以保证人员6min以上的安全疏散时间,而且减少了所需新风量,可以有效阻止火灾的进一步扩大和控制烟气扩散。  相似文献   

4.
挡烟垂壁是防排烟工程中一种必要的消防设施。它对火灾初期阻止烟气的蔓延及人员的安全疏散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挡烟垂壁的作用、结构机理作以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火灾发生时如何及时排除烟气,保障高层民用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有利于扑救火灾,正确合理地设计防烟、排烟设施起着重要作用。一、防烟分区的合理划分防烟分区主要用挡烟垂壁或档烟梁等设施来划分,目的在于防止烟气扩散,满足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及扑救需要。(一)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且面积不宜过大。如果防烟分区跨越了防火分区,则形成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必须具有隔烟性能,而且要与感烟报警系统联锁,而实际上这些设备难以达到此要求。从实际排烟效果看,防烟分区面积划分得越小则排烟效果越好。然而,在…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横向走道防排烟方式对烟气控制效果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高层建筑内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k-ε双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对高层建筑火灾时横向走道内防排烟方式以及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的烟气状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对于火灾初期挡烟垂壁对延缓烟气扩散的效果明显,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挡烟垂壁高度和数量来延长疏散时间.重要场所应用机械排烟时,排烟口应避免设在前室附近,对于只有单个排烟口时应将其设置在以挡烟垂肇为防烟分区的中间部位.在保持总排烟量不变时.可以将面积较大的排烟口合理的拆分成几个小的排烟口,并均匀分布在防烟分区内,这样可以降低每个排烟口的控制半径,有效的控制烟气的扩散,延长人员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空气幕和挡烟垂壁阻挡烟气蔓延的性能,结合地铁站模型,利用FDS对控烟措施进行研究分析.考虑挡烟垂壁的高度以及空气幕的风速大小对烟气蔓延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挡烟垂壁高度越大越能有效控制烟气蔓延至站厅层;空气幕的风速适当增大能有效地把烟气控制在站台层.二者的有效结合、合理设置能抑制烟气蔓延至站厅层.  相似文献   

8.
以某综合管廊为研究背景,利用PyroSim 模拟软件建立的仿真计算模型,研究了设立挡烟垂壁、改变防火门开启程度、增设排烟设施等情况下的烟气蔓延规律。研究发现:在烟气未充满管廊时,挡烟垂壁会使烟气蔓延速度降低,烟气蔓延速度与挡烟垂壁高度成反比;防火门打开会使火灾烟气蔓延至相邻防火分区,烟气蔓延速率与防火门开启程度成正相关;机械排烟设施会使烟气蔓延速度显著降低,最高降低约50%,当烟气完全充满整个管廊时,会显著降低综合管廊内烟气浓度,烟气层温度最高降幅32 ℃,能见度最高增加了66%。通过对综合管廊内烟气蔓延的研究,探寻防治综合管廊烟气蔓延的最佳措施,为综合管廊烟气防治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铁站台层空间狭小,故其建筑结构形式如楼梯的位置设置及开口朝向方式对火灾烟气的流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CFD方法,对采用不同楼梯结构的站台层内车厢中央位置着火时的烟气扩散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楼梯结构对防排烟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挡烟垂壁和楼梯口向下气流使得火灾时防烟分区效果较为明显,对烟气在整个站台层内的扩散起到了很好的阻碍作用;采用轨顶垂直排烟时,能及时有效的排出大量烟气,而采用两端水平排烟时,由于扩散至此防烟分区的烟气浓度较低,且排出烟气中混有大量空气,大大降低了排烟效率;楼梯呈"■■■■"分布,且采用轨顶垂直排烟模式对站台层内火灾烟气的扩散起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对人员安全疏散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利用PyroSim软件对地铁车站站台火灾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分析采用不同的防排烟措施时,车站内的烟气扩散情况,对比分析火源附近的温度场以及车站轴面处温度场。结果表明:挡烟垂壁具有一定的防烟效果,但在火灾后期防烟失效;在设置挡烟垂壁的同时,采用地下一层送风、地下二层排烟的防排烟措施效果更佳,且着火层排烟量对烟气控制效果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走廊排烟口与挡烟垂壁组合控制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走廊是烟气扩散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员逃生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建立高层建筑内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k-ε两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高层建筑火灾时不同排烟方式下的机械排烟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了高层建筑条形走廊内不同排烟口与挡烟垂壁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同挡烟垂壁高度情况下走廊内烟气的扩散状况.结果表明,在高层建筑条形走廊内设置挡烟垂壁能够较好地降低挡烟垂壁下游走廊内的危险性;挡烟垂壁与排烟口之间的距离对排烟的影响不大,挡烟垂壁的下垂高度是影响排烟效果的关键凼索;垂壁下垂高度每增加0.2 m,其下游平均温度将减小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规范》(送审稿),根据NFPA 204(2012)中火灾烟气层高度计算模型,研究中速火和快速火条件下不同净高和防烟分区面积对烟气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火源类型和建筑净高的组合都对应着一个有效控烟的临界防烟分区面积。若建筑中防烟分区面积大于该临界值则能达到有效控烟的目的;反之,则需要根据烟气层厚度适当调整挡烟垂壁高度以改善控烟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建筑防烟分区面积和储烟仓高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铁站厅防排烟系统对人员安全疏散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烟气层沉降理论分析,编写了适用于拱形地铁站厅火灾烟气蔓延区域模型程序,研究不同机械排烟量下烟气沉降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排烟量的增加,烟气层沉降速度变慢,排烟量为28.4 m3/s时,360 s左右烟气层方才达到溢出口高度,该设计排烟量能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通过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排烟量和挡烟垂壁高度对地铁站厅能见度、CO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烟气从高大站厅空间向狭小的通道空间溢出,容易在通道出口处形成烟气堆积,导致通道出口处能见度最低,CO浓度最高;验证了烟气层沉降理论计算地铁站厅烟气排烟量可以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挡烟垂壁可以提高地铁站厅的能见度和降低其CO浓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N百分比法,理论计算得到了挡烟垂壁与排烟口设置对商业建筑内相邻防火分区烟气层高度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挡烟垂壁凸出越多,烟气层下降速率更为缓慢,后期烟气层高度越高;排烟口距离火源越近,后期烟气层高度越高;排烟口朝向对烟气层高度的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中的排烟系统设计需要挡烟垂壁保证烟气在储烟仓内活动,挡烟垂壁的高度影响建筑室内的美观及排烟口的设置数量。文章从国家规范的角度出发,分析与挡烟垂壁设置高度有关的参数,并以此设置一些限制条件,对不同场所,不同防烟分区面积,不同的排烟口设置数量时的挡烟垂壁设计高度进行计算。将繁琐的计算过程图表化,指导各类民用建筑中的排烟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尺寸为38m(长)×21m(宽)×5.4m(高)的真实商业建筑火灾场景,使用3.0 MW真实柴油池火火源,研究排烟口与挡烟垂壁组合控制烟气时挡烟垂壁高度、排烟口位置和朝向等因素对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在火灾规模、排烟量和排烟系统启动时间都一定的情况下,挡烟垂壁的高度是影响烟气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排烟口距火源越近烟气控制效果越好。排烟口的朝向对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述了开展的挡烟垂壁应用模拟对比试验。通过对挡烟区内和挡烟区外的烟气浓度和温度的分析比较,得出挡烟垂壁挡烟功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环隧道的设计规模进行统计,介绍其消防措施与要求,分析全横向排烟方案制定的影响因素。北京某城市环隧道主隧道采用全横向排烟系统,结合排烟风机的设置,共划分为13个防烟分区,采用500mm高的挡烟垂壁进行分隔。采用FDS研究不同烟气控制方式下的烟气蔓延状态,对人员疏散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烟气控制方案的设计建议。建议主隧道防烟分区的长度不大于150m。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空气幕不同参数设置对烟气控制的影响,利用FDS软件,以沈阳市某地铁站为原型,建立了火灾烟气运动模型。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分析空气幕射流速度、射流角度、射流厚度及射流气体含湿量四个因素影响空气幕防烟效果的主次关系,得出了最佳模式的空气幕参数设置组合,并给出实际工程中空气幕的建议设置参数。最后,通过与挡烟垂壁的控烟效果对比,得到空气幕可以对烟气进行高效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设有内天井的高层建筑烟气流动及火灾蔓延特征,分析其对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的影响。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方法,对某设置74.65 m、55.95 m双内天井的一类高层建筑,建立火灾发展模型、设计火灾场景,用CFD火灾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建筑利用内天井自然排烟时,各火灾场景均能满足各层人员疏散的性能指标,而在内天井四周环廊上设置挡烟垂壁则影响烟气的顺畅排出,缩短了危险来临时间,增大了火灾的危害性。提出内天井式建筑宜利用烟囱效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烟气控制宜疏堵结合,以疏导为主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