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相酶解大豆蛋白的条件对其油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降低酶法水相提油工艺的成本,提高得油率,以大豆含油蛋白水提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酶解大豆蛋白的条件对其油脂在水相分布的影响.试验了最适条件下大豆蛋白高度水解及控制其酶解程度时,大豆油在乳液与固形物中的分布状况.1398中性蛋白酶在大豆蛋白水提液体系中的最佳条件为:pH7.0,温度32℃,在此条件下,酶用量为750u/g大豆,水解90min,75%以上的大豆油分布于乳液中,而控制酶用量为110u/g大豆,调固液比至1:7,酶解30min,固形物中分布率达80%以上,中止酶解的体系pH值对油脂分布影响不大.上述工作为水相酶解提取大豆油工艺的改进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超滤法处理大豆蛋白废水及资源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净化大豆蛋白废水并回收有用资源,通过超滤中试研究,探讨了预处理方法、超滤膜截留分子量(MWCO)和各种操作参数的影响以及超滤膜的清洗效果,指出采用MWCO为1 kDa的聚砜膜可保证〉90%的蛋白去除率和低于10%的低聚糖损失率,从而通过回收蛋白和低聚糖实现资源的回收,在45℃、压力差0.20MPa以及10 L/s的进水流速下进行过滤,可获得较高的渗透通量和较长的运行时间,对于污染后的膜,采用NaOH和EDTA的混合液进行清洗,可以恢复膜原始通量的87%左右。  相似文献   

3.
蛋白酶及其大豆蛋白水解物苦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酶解大豆蛋白之苦味,在相同条件下将5种不同的蛋白酶分别作用于大豆分离蛋白。结果发现HAP低温高碱碱性蛋白酶、1398中性蛋白酶、Flavourzyme复合风味蛋白酶不易产生苦味,而胃蛋白酶和Alcalase碱性内麦较易产生苦味。  相似文献   

4.
超滤浓缩大豆蛋白工艺中的膜污染清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超滤过程中大豆蛋白对膜污染的成因,并对不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清洗剂效果不显著,而用几种清洗剂交替清洗的方法能使膜通量恢复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酶解改性对大豆蛋白抗原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蛋白营养价值很高,但其是八大类食物过敏原之一,会对过敏人群造成危害,而酶解是一种较好的蛋白改性方法。选用风味蛋白酶处理大豆分离蛋白,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酶解产物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可以显著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且其抗原性与水解度具有负相关关系。风味蛋白酶在酶解时间30 min、加酶量1 500 U/g、温度60℃、p H 6.5条件下,酶解产物中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达到最低,为21.79%,比大豆分离蛋白降低了76.60%。SDS-PAGE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能够将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肽段,从而降低其抗原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活性炭吸附法和pH沉降-活性炭吸附法两种脱色方法对猪血红蛋白酶解液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H沉降-活性炭吸附法的脱色效果较为理想,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沉降pH值为5.8,脱色温度为35℃,活性炭用量为1.5%,脱色时间为15 min。此工艺得到的酶解产物蛋白质含量为85.60%,灰分含量为4.51%。  相似文献   

7.
猪血酶解液加工酱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物血液制作酱油在以前的文献报导中主要采用酸水解和混合发酵的方法,其成品品质较差,并与国家的卫生规定相冲突,生产周期长,风味不良。本研究采用复合蛋白水解酶水解动物血液,经离心分离,杀菌,调香等工艺,制作出在营养价值和风 均可与大豆发酵酱油相媲美,且不含黄曲霉毒素B1的酱油。五批成品平均全氮含量达1.90g/100ml,氨基酸0.84g/ml,氨基酸总量9308mg/100ml。其氨基数占氨基酸总量的44.6%,分别比大豆发酵酱油(一级)高11.2%,和动物血液混合发酵酱油高19.3%。  相似文献   

8.
利用动物血液制作酱油在以前的文献报导中主要采用酸水解和混合发酵的方法 ,其成品品质较差 ,并与国家的卫生规定相冲突 ,生产周期长 ,风味不良。本研究采用复合蛋白水解酶水解动物血液 ,经离心分离 ,杀菌 ,调香等工艺 ,制作出在营养价值和风味上均可与大豆发酵酱油相媲美 ,且不含黄曲霉毒素B1 的酱油。五批成品平均全氮含量达 1 90g 10 0ml ,氨基酸 0 84g ml ,氨基酸总量 93 0 8mg 10 0ml。其氨基数占氨基酸总量的 44 6% ,分别比大豆发酵酱油 (一级 )高 11 2 % ,和动物血液混合发酵酱油高 19 3 %。  相似文献   

9.
酶解反应与超滤膜分离一体化的必要条件(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α-淀粉酶水解淀粉反应与超滤膜分离一体化为研究体系,进行了超滤膜的分离特性实验及其膜通量衰减程度的测试,从中选出透过通量高。截留率高、不易污染、易于清洗且满足该酶膜反应要求的超滤膜,如PS/PDC,6000;PS/PES,6000;PES,10000和PS,20000等,研究表明,只有通过选膜实验,方能找到符合分类要求的膜,这是除所用的酶必须有一定的酶活力和稳定性外,酶解反应与膜分离一体化得以实  相似文献   

10.
大豆蛋白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及理化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关于大豆蛋白在工业上的开发利用研究发展进程,综述了国内外最新关于大豆蛋白改性研究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几种大豆蛋白产品生产的新工艺、新用途以及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滤法和碱溶酸沉法分别制备不同的大豆分离蛋白,并研究它们在功能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碱溶酸沉法制备的SPI相比,超滤法制备的SPI的乳化性、溶解性及发泡性有明显提高,但凝胶性较差.在一定pH范围内,碱溶酸沉法制备的SPI的泡沫稳定性比超滤法制备的SPI的要好.  相似文献   

13.
酶促水解可以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结性。本课题采用微生物蛋白酶部分水解方法,使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结度从9.3%增加到35.6%,酸性溶液中的氮溶解率从5.7%增加到48.1%。拓宽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偏光显微镜(POM)、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聚羟基丁酸酯(PHB)/大豆分离蛋白(SPI)的共混改性.POM表明,共混物中的PHB球晶形态产生显著变化,球晶尺度减小,且二次结晶被抑制.DSC和XRD表明,共混使PHB晶体的熔点降低,相对结晶度下降.FTIR分析表明,共混物的两组分间产生了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分子间组装,导致了PHB的改性.  相似文献   

15.
质构化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探讨了改性制备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制备因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水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菠萝蛋白酶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酶法改性,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性.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6.5,反应温度48℃,底物浓度6%,加酶量607 U/g.此条件下水解4 h,水解度可达11.07%.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温度、水分等工艺条件对大豆组织化蛋白物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90 ℃、料水比20∶15,此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有适度的堆积密度和吸水率,有较高的咀嚼强度.  相似文献   

18.
大豆分离蛋白对盐溶肌肉蛋白受热形成凝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入对盐溶猪肌肉蛋白热诱导凝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入,使混合蛋白凝胶的超微结构变得粗糙,降低混合蛋白凝胶的强度,但凝胶的持水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制备出可生物降解材料,探讨了改性制备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分子力是二硫键、疏水作用和氢键,材料形成后这些作用力显著增强;蛋白分子表面巯基含量以及疏水性变化与该改性制备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豆分离蛋白-食用胶复合物乳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种食用胶和大豆分离蛋白通过Maillard反应制备的共价复合物进行了乳化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复合物具有比大豆分离蛋白更高的对油/水乳状液的乳化能力,其中κ-卡拉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具有最佳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