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1)
安塞油田长10油藏2007年投入开发,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注入水单向驱替,部分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产能损失严重,递减加大,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较低,影响区块开发效果。为降低区块递减率,封堵高渗透层,扩大水驱波及体积,近年来结合区块地质特征和开发矛盾,深入开展了长10油藏注水井堵水调剖工艺技术评价,确定堵水调剖技术体系及调剖方式,为长10油藏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塞392长6油藏储层物性特征的深入研究,对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及见水特征等主要开发矛盾及目前的生产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深部调剖技术在该区的应用情况,对深部调剖技术在该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评价深部调剖技术在该油藏的适用性,最终选出适合该油藏的深部调剖堵剂体系,并对堵水调剖技术在该油藏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4)
油藏天然裂缝发育及局部高渗带的存在,导致裂缝主向或高渗带方向油井含水上升快,侧向油井见效程度低,水驱波及系数小,影响油田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对长6储层地质特征及水驱渗流规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注水井深部调剖为治理手段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矿场试验,进行了施工排量、施工压力、堵剂用量、段塞设计等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明确了堵水时机及选井原则,形成了适合安塞油田裂缝性油藏注水井深部调剖工艺技术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安塞油田裂缝储藏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坪桥塞21油藏非均质性强,局部区域压力保持水平较低,沿裂缝线加强注水后,开发矛盾突出,裂缝线主向井逐渐水淹,裂缝线侧向井表现为含水上升趋势。近年来,针对坪桥该区块裂缝区局部含水上升的原因,实施了注水井深部调剖调驱措施。通过分析近两年实施措施的效果,筛选评价归纳总结,探索适合坪桥区块调剖方式和调剖体系,为该区调剖措施拓宽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安塞油田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难度加大的现状,本文通过大量矿场测试资料的连续跟踪,对现阶段的水驱状况进行分析,剖析了长期注水后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并从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了调剖+调驱综合技术的矿场试验,对中高含水期剩余油的挖潜及最终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杏河西部初期采用超前注水方式开发,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后期开发改造等诸多因素影响,开发后部分采油井表现为快速见水特点,并且呈现多方向性见水特征。近两年在加大区块渗流及储层认识的基础上,在该区域开展注水井深部化学调剖措施,通过封堵高渗带或微裂缝,以改善水驱剖面,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达到稳油控水及提高阶段采收率的目的。本文主要结合区块储层特征、投产投注方式以及储层后期改造等方面,在单井、井组化学调剖试验的基础上,对该政策的适应性进行初步探讨及评价,为杏河西部区块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腰英台油田属于中低孔、特低渗油田,非均质性严重及储层裂缝发育,地层能量低,综合含水高,根据这些地质特点,结合区块的动态、静态资料,试验应用了高强度的聚合物调剖剂及辅助堵剂,有效缓解了层内和层间矛盾,为今后调剖取得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在油田开采的中后期,由于含水率上升、产油量降低,使得油田的开采难度增大。大部分油田采取堵水调剖技术,实现增产以及延长油田寿命的目标。从堵水调剖技术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其诸多影响因素与措施效果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合理的堵水调剖方案选择的依据,科学的指导选井选层以及堵剂的选择,并且可以搭配合理的调堵体系和调剖轮次,从而有助于延长措施的有效期,进一步延长油田寿命。 相似文献
11.
敏感性评价是研究储层伤害机理、减小储层损害的依据,是油田高效开发的基础.安塞油田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低孔特低渗油田,其主力开发层长6油层孔隙度低,渗透性差,非均质性较强.结合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特征,对安塞油田长6储层进行敏感性室内评价实验,室内评价实验表明:安塞油田长6储层具有中偏强速敏、弱水敏、弱盐敏、中等酸敏和弱~中等碱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秦家屯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东部斜坡区,属于非均质断块层状油藏。通过分析QK142-2井的单井基础资料、动态数据及井组注采等基本资料,确定纵向、平面吸水不均衡,对应油井已出现水淹现象。同时,该井套变无法分注,因此,对这两口井开展调剖施工。调剖主要解决层间和平面矛盾。通过调剖,缓解了纵向吸水不均现象,指导了秦家屯油田注水开发,改善了开发效果,达到了油田稳产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杏1003井区属于生产低效区,根据目前的状况如何能够合理有效的实施开发工作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研究油藏地质特征,以及生产数据、射孔层位和测井曲线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杏1003井组初期产量低的影响因素,判断杏1003低效区是否还有提高产能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14.
15.
16.
普通调剖措施对高渗透率油藏调剖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注入剂量低、有效期短、增产幅度小"。通过对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堵水技术的室内研究,重点做了胶态分散凝胶与高升油田污水配伍性实验,并应用于矿场试验。在试验期间试验井组产油上升,含水下降,油层吸水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瓦窑堡油田羊马河区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境内,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中东部。主力油层为长2层。油层具有储油物性较好,油藏整装连片,油藏丰度大等特点。但油藏同样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点,属于地质构造活动较弱的岩性油藏。经过多年来的注水开发作业,该区已经取得不错的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岩石孔隙经过长年的冲刷已经形成大孔道,注入水将沿着大孔道从注水井流入采油井,其余含油孔隙将无法被驱出,使得产油量大幅度直线下降。为此,采用调剖堵水技术,将大孔道封堵,注入水进入含油孔隙,使油井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的渗流能力和油气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结合应用铸体薄片图像分析资料,铸体薄片照片,毛管压力曲线等资料对渭北油田长3、长6、长7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明确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储层评价,对油田后期挖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油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的油气分布规律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前人认为该地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区内发育的鼻状隆起对油气分布是否有控制作用也存在争议。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以杏河区为例,通过对沉积相、储层物性、构造及其与油藏分布关系的研究发现,不仅沉积相是其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而且储层物性的差异性也是形成圈闭遮挡的重要条件,该区长6发育的鼻状隆起对长61、长62、长63油藏油气的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对长61油藏控制程度弱,而对长62、长63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