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S油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储层中裂缝分布规律与注水开发动态特征,在开展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理论机理等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以提高有效动用为核心的裂缝性油层反九点井网转线状注水调整、井网调整,并对裂缝有效缝长进行计算,应用这些技术指导了注水开发调整,为提高和改善开发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牛心坨油田属于高凝稠油区块,主力开发层系为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牛心坨油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性,储层动用差异大。为了更加有效的缓解油层矛盾,提高水驱效率,针对牛心坨油层N1-3砂岩组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摸清剩余油的基础上,通过井网加密调整改善水驱控制程度,缩小井距、提高压力梯度使低渗透率油层充分动用起来,小井距开发在油田生产中后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一区过渡带的不断开发,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包括原井网适应性差,水驱控制程度低、采油速度低、采液强度不均衡、油水井数比不合理,注采井网不完善等。为了提高该区块的注水开发效果,2006年对该区块进行了井网加密,综合调整等措施。通过新钻井、油井转注后,由300m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变为212m五点法面积井网。井网加密后,利用密井网的有利条件,开展各类油层地质特征与剩余潜力的深化认识,搞清了加密后各类储层沉积模式及发育特点,分析了不同油层类型动用状况特点,并通过油水井综合调整,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Z油田属于致密油藏,油田渗透率低,常规注水开发无效。选择Z油田A区块,通过实施井网、裂缝、砂体发育规模相匹配的大规模缝网压裂,提高储层渗流能力,缩小等效排距,改善开发效果,探索致密油动用的有效技术。2013年10月完成4口井18个层段压裂施工,压后初期单井日产油4.4t,17个月后单井日产油保持在1.9t,阶段增油1014.4t,区块油层吸水能力保持稳定,地层压力恢复,储层动用状况得到改善,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  相似文献   

5.
井网加密调整是动用剩余油的有效手段,井网的合理性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考虑动态生产实际,结合现有井网情况,为Y区块设计3套加密方案。对比各方案的阶段采出程度、阶段含水、采收率、水驱控制程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方案3可将采出程度提高6.35%,平均含水上升率下降11.53%,比较适合该区。  相似文献   

6.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针对水驱部分区块多向控制程度低,薄差油层动用状况较差的实际,立足现有井网,根据不同类型储层,结合井网衔接关系,合理优化注采井距,探索多井网协同完善注采关系调整技术,实现完善注采系统、提高控制程度、改善区块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姬塬油田G区属于超低渗透油藏,采用一套井网动用长4+5、长6两套层系超前注水开发,受储层物性差等影响,油藏驱替系统无法建立,在加密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油水井生产状况及动态监测资料分析,认为缩小井排距后超前注水迫使致密储层能够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提高油藏整体压力保持水平,降低了因应力敏感造成储层渗流能力更差,从而有效提高开发初期的产量,降低油藏递减,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上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水平差、开发难度大、剩余油挖潜潜力大等问题,提出从储层分类评价技术优选储层出发,结合地球物理、沉积微相认识等多方法有效预测储层展布及甜点,综合考虑地质模式多解性优选井型部署井网等一系列海上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开发实践证明,在精细刻画储层基础上,顺物源方向部署长水平井+勾型井注水开发可有效保障海上油田复杂低品位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主力油层产量逐年降低,三类薄差油层的开采是油田今后重要的开发及措施挖潜对象。三类薄差储层油层渗透率低、连通效果差,常规压裂措施裂缝间干扰严重、单孔施工排量低、连通差、施工规模小,严重影响了储层动用程度。因此,本文通过采取优化卡段划分、单层排量、裂缝穿透比、加砂量等参数的方式,提高三类储层有效动用程度。现场应用表明,细分对应限流法压裂较常规压裂平均单井日增液量为23.1t,平均单井日增油量为4.0t,有效提高了三类薄差储层的有效动用程度,为三类薄差储层三次加密新井增产提效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规模推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低渗、特低渗透储量占总储量19.6%。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差,难以建立有效驱动体系。为加快低渗储层动用步伐,开展州201断块矩形井网大规模整体压裂开发试验。利用复杂断块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刻画储层砂体分布特征,按人工裂缝方向灵活布井,注水井排平行于人工裂缝方向注水,根据储层发育状况,采用井间大规模整体压裂,建立有效驱动体系,加快油井受效,实现有效厚度4m以上低渗储层经济有效动用,为大庆油田低渗储层经济有效开发动用提供借鉴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甲区东部目前存在的注采井距偏大、油层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整体偏低等开发矛盾,确定了纵向上将三类油层划分为表内厚层和薄差储层两套开发层系,平面上利用现井网补充加密,将整体水驱井网重构为表内厚层和薄差储层两套水驱开发井网的层系井网优化调整方式,以达到纵向上优化调整对象,减小层间干扰,平面上缩小注采井距,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该调整方式可在甲区进行推广,预测可提高该区三类油层采收率5.2个百分点,增加可采储量323.50×104t。  相似文献   

12.
X区块一类油层中聚驱后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油层水淹情况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不同井网重构及化学驱开发效果,结合经济效益优选适合目标区块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结果表明:低初黏凝胶可有效封堵优势渗流通道,降低油层水淹程度,聚驱后化学驱可有效提高采收率。综合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采取分流线加密油井结合加入低初黏凝胶调堵剂的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进一步挖潜聚驱后剩余油,提高采收率8.78%。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台9区块存在的单井产能低,注水强度大,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水驱效果不明显,注入水利用率低水驱控制及动用程度低等一些问题,从水驱控制程度这个方面对台9区块开发井网进行评价,为以后井网的开发调整和油田的产量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里格气田是中国致密砂岩气的典型代表,储层低渗致密,具有强非均质性,区块间差异显著,采用主体开发井网较难实现区块储量的整体有效动用,由于采收率低,故针对不同分类储量区分别进行加密调整。该研究优选气田中部苏x区块为研究区,通过分析该区块砂体分布特征等因素分析,以储量分类指数为主要依据,将研究区储量分为5类,在同时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前提下,对该区块进行井网加密设计。  相似文献   

15.
某油田区块油层埋藏较深,储层致密物性较差,油层憋压严重。通过注水及加密综合调整后,井网发生较大变化,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储量都得到相应提高,有效提升了开发效率和效果。本文对该区块综合调整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官142断块中生界为一套平均厚度38.5 m的正韵律厚砂岩储层,经过近30年开发,断块总体上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以提高老油田开发水平的二次开发势在必行。通过注水开发定量化评价、水驱规律研究、各种动态监测资料的应用及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量化但砂体潜力和剩余分布,重新构建地下认识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井网井型的优化,重新建立注采井网结构,大幅度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油层动用程度,最终提高断块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动用是今后油田发展方向也是技术难点。通过对Y区块缝网压裂试验,研究与井网形式和砂体发育特征相适应的储层大规模缝网压裂改造参数优化技术,确定合理的选井及选层标准。形成与缝网压裂相配套的水驱调整技术,实现致密储层有效开发动用。  相似文献   

18.
A区块开采目的层为低渗透扶余油层,在300×300m反九点面积井网水驱开发条件下,区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单向及不连通水驱储量超过总水驱储量的50.9%。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对A区块实施对角线加密调整,进一步完善油水井注采关系。区块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采收率分别增加5.9和6.6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为低渗透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的注水开发特点,基于流管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压裂油井条件下的五点井网面积波及效率和油井见水时间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注采压差下人工裂缝长度对井网面积波及效率与油井见水时间的影响。从理论上说明了压裂油井不仅是一种增产措施,同时也增大了井网的面积波及效率,提高了动用程度。本文作者建立的计算方法可用于定量描述低渗透五点井网考虑人工裂缝的动用程度,为低渗透五点井网压裂油井的开发设计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某区块属M油田三类区块,油层埋藏较深,储层致密物性较差,采用300×300m反九点法和450×160m矩形井网布井,很难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油层蹩压严重。通过小井距加密调整: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增加了水驱动用储量,对M油田三类区块二次加密调整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