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具有储层孔喉结构差、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也与常规油藏储层渗流机理不同。油藏初期产量高,但是递减速度快快,油藏保持低压,导致采用注水方法效率低、见效慢。通过对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渗透规律、储层敏感性、相渗规律等进行研究,分析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对指导油藏后期开采工作有重要意义,达到实现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致密、孔喉半径小、渗透率小,原油流动能力差,开采难度大。而油相渗透率代表了油的流动能力,油相渗透率越大,原油在储层中越容易流动,原油也越容易被开采出来。因此,如何提高油相渗透率成为解决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部分储层的原油流动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饱和度、粘土矿物含量、润湿性是影响油相流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含水饱和度越高,储层油相流动能力越差;粘土矿物含量越高,储层油相流动能力越差;岩石物性一致的情况下亲水岩心的油相渗透率大于亲油岩心的油相渗透率。  相似文献   

3.
某油田自投产以来还未对影响开发效率的储层孔隙结构、裂缝、敏感性等开展专项研究。储层渗透率低,物理性差,属性低渗储层,常规注水驱油方式效率低,在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能将效率提升26.6%,驱油效率比水驱油了大幅度提高。水驱压力对特低渗透储层岩心驱油效率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空气渗透率不同,水驱压力的提升能够影响驱油率,驱油率会随着水驱压力的提高而提高。大于1×10~(-3)μm~2的空气渗透率的岩心,水驱压力的提高能偶让渗透率有很大幅度增高,储层易发生水窜现象,会导致驱油率有较低提升甚至有所下降;相反情况,驱油效率提高幅度会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岩石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核磁共振谱响应特征。可动流体百分数这一重要参数,对低渗、特低渗储层评价有重要意义。核磁共振水驱油实验技术既能够定量给出水驱油效率的变化,又能够提供可动孔喉的范围(T2谱分布反映孔喉大小),能够直观揭示岩心中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本文主要应用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对低渗、特低渗透岩心进行实验研究,阐明核磁共振在石油上的基础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次研究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物性测试等手段对研究区长7、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长7发育深湖泥、浊流沉积、砂质碎屑流等微相,长8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等微相;储层均以粉-细长石砂岩为主,物性较差、发育剩余粒间孔和微裂缝,总体上属于超低渗储层;沉积-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重力流水道是优质储层发育带,溶蚀作用和微裂缝的存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延818井区储层岩石薄片鉴定、压汞曲线、相渗曲线、核磁共振等资料对储层特征和储层渗流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延818井试气量低的原因。延818井碳酸盐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内可动流体饱和度低。成岩作用使得储层岩石被压实、胶结、填充,引起储层孔隙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储层以晶间孔、溶孔、粒间孔为主,且孔喉连通性差,导致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储层敏感性除酸敏外,均会降低储层渗透率。这些因素决定了后期开采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另一方面采取酸化压裂提高气井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22地区沙四段砂砾岩储层的岩石学及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盐22地区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岩性以砾岩和含砾砂岩为主,整体上为中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复合系统三大类,以次生溶蚀孔隙、裂缝和孔隙-裂缝复合系统为主;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碎屑颗粒成分、成岩作用和流体性质;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特低渗透试验区注CO2驱油目的层扶一组储层开展了精细研究,主要包括储层岩矿特征、砂体发育状况及油层分布特征、储层物性与非均质性、储层敏感性、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多个方面研究了试验区储层地质特征,建立了相控地质模型,为注CO2数值模拟及方案编制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XX油田属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的变化导致了储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的动态变化,给水淹层解释带来较大的影响。利用多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可较好地控制油井投产初期含水。  相似文献   

10.
渗吸是采油过程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现象,但渗吸过程却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储层物性、束缚水饱和度和岩石润湿性对渗吸速度和渗吸采收率所产生的影响。岩石的渗透率对渗吸速度影响比较大,渗透率越低渗吸速度也就越高,渗透率较高的岩心,渗吸速度相对比较慢。亲水岩心的曲线先快速增加后变的平缓;亲油岩心曲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T油田F油层属于干旱气候条件下浅水湖盆中一套特殊类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天然裂缝发育,储层物性较差,为特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影响,目前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裂缝反向水淹,层间差异大,层间和平面矛盾突出。通过开展常规测井曲线识别储层裂缝方法的研究,搞清了储层的裂缝发育状况,裂缝发育程度向定量化方向迈进了一步,为搞清储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大庆长垣外围扶杨油层属特低渗储层。研究该地区可动流体百分数规律时发现,由于扶杨油层各区块渗透率普遍较低,利用低渗透-特低渗透的分类方法不利于体现各类区块可动流体百分数及开发潜力的差异性。因此将钻取的天然岩心按渗透率大小分为1~2×10-3、2~5×10-3、5~10×10-3、10×10-3μm2四个渗透率级别,研究各级别岩心的可动流体百分数变化规律及离心力对可动流体百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垣外围地区可动流体百分数与孔隙度并无明显相关关系,与渗透率有一定相关性但相关关系并不十分明显;在相同渗透率级别下,长垣外围油田可动流体百分数低于其他油田;渗透率级别越低,可动流体百分数受离心力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特低渗透油田储层特点,首先研究了流体在压裂水平井中的渗流特征,流体流动划分为早期拟径向流阶段、裂缝内的线性渗流及椭圆流动。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修正的产能预测解析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流体流向裂缝的压降损失、流体在裂缝中流动汇入水平井筒损失的能量以及流体在裂缝内流向井筒的线性流动,在油田试井资料较完善情况下,该方法较简单。当测试资料较少时,本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压裂水平井的裂缝参数进行优化模拟,包括裂缝条数、裂缝长度、裂缝间距、裂缝的导流能力、裂缝位置以及裂缝的排布方式,该方法对于评价特低渗透油田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表面活性剂WLW对特低渗油藏的适用性,研究了WLW的渗吸特性、乳化性能和界面张力及其在特低渗油藏物理模拟岩心驱油实验和现场中的应用。室内实验结果表明,WLW对注入水的渗吸效率有促进作用;注入质量分数0.2%的WLW溶液,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5%左右;WLW在特低渗岩心中提高驱油效率的幅度明显高于中低渗岩心。2011—2013年在长庆靖安油田A1和A2井组开展注WLW现场试验,累计增油4 781 t,WLW对于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储层应力敏感性是指多孔介质的孔隙体积以及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加而下降的现象。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开采已经步入了中后期阶段,低渗、超低渗油气藏已成为开采的主要对象。为了明确应力敏感性对低渗油气藏产能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低渗油藏应力敏感性评价方法却不够完善。选取天然岩心,人造岩心,使用不同实验方法,多种实验流体进行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提出最合理的应力敏感性实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实验测试获得致密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根据曲线形态特征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种类型,由Ⅰ至Ⅳ类油水两相共渗区域变小,等渗点降低;束缚水饱和度升高,油相渗流能力变差;油水两相干扰程度增强,驱油效率降低;物性逐渐变差,根据物性及孔隙结构当面开展影响油水相渗曲线变化的具体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电阻率参数是测井解释中反演储层流体饱和度的重要资料,低渗储层具有非均质性较强、裂缝较发育等特征,将对电阻率测量产生较大影响.为充分考虑低渗储层非均质特征,准确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本文通过岩心实验研究了渗透率和裂缝对电阻率值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相同饱和度下不同渗透率岩心的电阻率值不同,渗透率越高电阻率值越低;法向裂缝的...  相似文献   

18.
姚店油田大部分区块属于特低渗透储层,其中贾409-贾256井区为典型代表。该井区主要开发矛盾是单井产能低,部分井水窜、水淹严重,多数井注水见效难。本文分析认为储层物性差、启动压差大、平面非均质性强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矛盾的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缝网多段暂堵压裂+后期自吞吐开采"这一非常规组合开发调整工艺。"缝网多段暂堵压裂"可在特低渗储层中形成彻底的裂缝网络,尽可能地沟通常规改造工艺难以触及的油气,而"后期注水自吞吐开采"利用了特低渗储层近双重介质的特性,可通过渗析作用提高基质中的采收率。经本文论证姚店油田的长6特低渗储层完全符合这一组合工艺方式。这一新的设想为高效开发特低渗储层、为延长油田的稳产增产指出了新的突围方向。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渗流规律与常规砂岩储层明显不同,此类储层开发过程中,存在生产井压力和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两相驱替实验分析了Sar油田储层岩心渗流规律、洗油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当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不存在裂缝时,储层水驱采收率仅有30%,而当存在一定裂缝时,由于储层平均渗透率增加,且存在基质和裂缝之间的渗吸作用,相比无裂缝油藏采收率可提高3%~10%,这表明,碳酸盐岩油藏在进行水驱开发时,存在一定裂缝的储层的水驱开发效果要优于不存在裂缝的碳酸盐岩储层。  相似文献   

20.
低孔渗、特低孔渗储层经钻井周期后,常规测试手段通常无法取得理想产能,酸化解堵技术成为首选的增产技术.自生酸酸化解堵技术以适度改造储层物性和解除特低渗储层伤害为目标,采用配伍性好、解堵范围大的自生酸体系,优选施工工艺并优化施工参数,对低孔渗储层进行解堵增产作业,以恢复近井地带的渗流能力,准确判断储层流体性质,取全取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