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充分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综合岩性、电性及旋回特征,以层序地层等时对比的思路,对牛青地区沙三段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发现牛青地区沙三段地层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并对湖泛面进行识别,进一步划分出低位、水进、高位3个体系域,建立了沙三段的层序地层格架。认为沙三段地层整体是一个湖平面先上升后下降的沉积过程,在水进域沉积结束时湖水最深。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地层学是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其核心是地层基准面变化旋回的识别和对比。该文通过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对胡状集地区沙河街组沉积地层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了仔细研究,并从砂泥岩变化、颗粒粒度变化及测井曲线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总结出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堆积样式和沉积特征,为今后胡状集地区高分辨率地层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盆地,包括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三套地层。徐家围子断陷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包括初始断裂期、断裂扩张期和断陷萎缩期。其中沙河子组发育在断裂扩张期,由砂砾岩和暗色泥岩互层组成,暗色泥岩是营城组内的深层气藏的最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应用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岩心观察,录井、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识别出上超、顶超和削截三种地震三种同向轴反射终止类型及岩性的突变面、地层叠加样式转换面和泥岩颜色的转换面三种钻井资料方面的层序边界特征,综合分析,沙河子组可以识别出四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滨浅湖和深湖-半深湖相共六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扇、扇三角洲相主要发育在断陷的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和浊积扇相则主要发育在断陷的东部缓坡带;沙河子组沉积时期经历了三次湖泛,在层序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和继承性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依据陆相层序地层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和岩石组合类型等方面的特征,将孔南地区孔店组地层划分出了2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其中各层序又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并结合研究区构造特点,总结了本区不同层序界面的类型,其中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为二级层序边界,局部构造不整合和沉积一构造不整合则为三级层序边界。根据层序和沉积特点,初步分析了不同层序各体系域储层特点,并预测了不同层序体系域的油气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5.
在北大港地区沙一段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根据地震剖面同相轴的削截、上超和下超等地震反射类型识别层序界面,结合岩性旋回、测井曲线突变等标识识别层序界面,并在联井剖面上进行对比、标定,采用经典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准层序概念,划分了五级层序界面。在体系域的划分上,则强调了湖盆层序成因的自身特点,划分低位体系域(LST)、湖扩体系域(EST)和高位体系域(HST)。识别出的8个层序界面划分为3个二级界面和5个三级界面,沙一下层序划分为3个体系域、9个准层序组、20个准层序。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发育了沙四段底界面(T 7)、沙四段与沙三段分界面(T′6)及沙二下亚段顶界面(T′2)等3个二级层序界面。根据对储集层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原有的埋藏成岩作用序列不仅受深度的影响,而且受此层序地层所控制,在层序界面附近和层序体内部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据此确定了层序界面附近发育的淋滤、溶解成岩相带和层序体内部发育的黏土矿物转换和化学胶结成岩相带。认识到层序界面通常是流体运移的通道,影响界面上下低水位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内储集层的成岩相展布,对改善储集层储集性能有利;层序体内部储集层成岩差异性明显,储集性往往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7.
孙涛  姜兰  陈广治 《辽宁化工》2011,40(4):387-390
根据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甘谷驿油田顾屯探区延长组长6段油层进行了划分。识别出各级别旋回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长期、中期、短期旋回层序,应用地层等时对比,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地层对比格架、中期旋回层序为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长6油层组等时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8.
针对岩石地层划分中存在穿时现象这一问题,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结合地质资料,建立了东营凹陷深层孔店组和沙四段层序界面识别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和体系域划分,并结合东营凹陷复杂的构造沉积特征,提出了构造坡折型和斜坡型两种层序地层模式,深化了该地区进一步开展深层勘探的地质认识。  相似文献   

9.
石南31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油藏为一新发现的高产油藏,尚未进行过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三维地震信息、测井响应特征、岩心及岩屑录井资料,首次在清水河组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一是清一段底面,即白垩系与侏罗系的分界面(SB1);二是清一段中KIq11-1与K1q11-2的界面(SB2);三是清二段顶面(SB3)。并根据这三个层序界面,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为"层序I"和"层序II"。层序I包括清一段的第二砂层组和第一砂层组的K1q11-2,K1q11-3砂层;层序II则包括清一段第一砂层组的KIq11-1砂层和整个清二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研究区沙二段砂岩分区的类型,岩屑类型及含量变化,重矿物含量变化,分析埕北断阶区沙河街组二段的物源区。分析结果认为,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主要来自南部埕宁隆起和北部燕山褶皱带,还有来自东北部的海中隆起。  相似文献   

11.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能够为建立年代地层格架提供重要的支撑。煤系地层是在层序划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层单元,对于建立地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成因分析,用岩芯标定,建立测井资料的基准面旋回响应模型。通过井震对比,划分基准面中期旋回,并分析各地震相的地质意义。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测井频谱属性趋势分析技术(INPEFA)对准噶尔盆地中部(下文以准中代替)2、4区块侏罗系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通过单井INPEFA曲线分析,识别曲线拐点并划分出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与传统的地质分析方法相比,提高了测井资料的分辨率以及识别精度。利用INPEFA曲线趋势对应的沉积旋回性,结合GR瞬时余弦属性分析,对三级层序内部的结构进行了划分,研究成果与利用其它地质方法得到的成果进行相互验证,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地震剖面、电测曲线、岩石类型组合等层序地层界面划分标志,将方正断陷古近系新安村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方正断陷三维区发育一条贯穿南北的伊汉通断层,断层以东新安村组层序发育不完整,伊汉通断层以西发育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15.
北大港地区沙一段属于烃源岩体系内部,具有发育岩性油藏的有利区。区内已探明的一千多万吨石油地质储量尚处于未动用状态,准确确定有利油藏发育区与层序结构的配置关系,搞清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分析有利储集物性发育相带及其形成机理,不仅对提高该区的储层动用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周缘同类油藏的发现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合采用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沉积学等最新理论和方法,通过岩心观察描述,运用地震、测井等分析资料,对东南隆起区王府凹陷中浅层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岩石学特征、地层厚度、测井相、单井相、联井剖面相以及砂体厚度,并结合前人先进研究成果,研究了洪德地区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对长7油层组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河流沉积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河型及其分类研究;河流沉积相与相模式研究;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由Vail P R等(1977)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地层学分支学科。河流相层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构造沉降、气候和沉积物补给。自层序地层学提出以来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先后提出了各自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埕海一区沙河街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42.0×10t,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钻井揭示储层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局部分布日趋明显。运用精细地层对比、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技术,开展油藏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研究,进一步落实地下储层的分布特征,指导完善产能井方案部署,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方向。可以按隐蔽油气藏判别的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对其进行分类。“隐蔽油气藏“是据圈闭的隐蔽性和油气藏寻找的难易程度提出来的,随着勘探技术和勘探理论的发展,隐蔽油气藏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在目前仍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体,而隐蔽油气藏是各类以非构造为主的圈闭类型的一种通俗表达,层序地层学属于成因地层学的范畴,它刻画了沉积体在三维空间上的展布特征和叠置关系,为隐蔽圈闭的识别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油气藏的分布与层序地层中的体系域类型有一定的关系。除少数盆地外,大多数油气藏都赋存于低水位体系域中,而与低水位体系域有关的油气藏多数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因此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是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