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针对汽车尾气中的NO污染物制得Co/Al2O3催化剂,考查了不同因素对Co/Al2O3催化剂还原NO的影响.用不同方法对该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催化剂纯度高,其中Co负载量为2%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铜为铜源,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利用超声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无硅铝黏合剂的Cu-ZSM-5催化剂,研究了分子筛硅铝比、铜离子浓度、离子交换液温度、Cu负载量、制备方法和黏合剂种类等条件对Cu-ZSM-5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RD、氮吸附脱附、XRF和SEM等分析手段对Cu-ZSM-5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离子交换法,超声离子交换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离子交换时间短、能耗低、Cu负载量高且分散性好等优点,更符合绿色化学原则,无氧条件下其制备的Cu-ZSM-5催化剂对高浓度NO分解率达到79.9%。  相似文献   

3.
以Fe2O3为活性组分,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2O3/A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降解模拟聚丙烯酰胺(PAM)废水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以Fe(NO3)3水溶液为浸渍液、活性组分负载量20%、焙烧时间3h、焙烧温度500℃在温度为60℃、pH=7.0、催化剂加入量为2g/L,H2O2的质量浓度为0.6g/L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400mg/L聚丙烯酰胺废水进行降解,反应90min后废水中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降解率最高可达90%以上,CODcr去除率达86%,显示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Fe2O3/Al2O3催化剂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催化活性基本没有降低,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4.
将吸附材料分子筛粉末、吸波材料碳化硅粉末以及催化活性组分铜(Cu)、锰(Mn)、铈(Ce)盐溶液完全混合,通过制粒、煅烧后制得复合载体负载型催化剂;微波辐照条件下,应用该催化剂进行了甲苯废气的催化氧化性能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复合载体负载型催化剂的优化制备条件为:高岭土为粘合剂,掺入3%的碳化硅,铜锰质量比为1︰1(各5%负载量),铈的掺杂量为1.67%,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8h.反应温度210℃下,优化制备的复合载体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的转化率达95%,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活性和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掺杂子Fe^3+修饰技术,制备高活性光催化剂TiO2用以降解苯酚废水。试验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如R值、Fe^3+含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焙烧温度为650℃,R=10,Fe^3+质量分数为3.5%,焙烧时间为2h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将在此条件下制得的TiO2光催化降解甲醛废水,试验发现催化剂长期使用后有失活现象,经再生处理后催化活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用正交实验考察了溶液温度、pH值、搅拌速度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吸附量的影响,并用浸渍及联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系列Pd/C加氢催化剂,在0.10 MPa、50~150℃、H2流速为270 mL/min下测得豆油加氢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d的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较大,钯负载量为3.0%时,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佳的活性.实验中还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对油脂加氢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循环实验表明催化剂可连续使用5次.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NO进行有效的净化,研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铜/海泡石.海泡石用盐酸进行改性,由正交实验优化确定了改性条件:盐酸浓度为1.2mol/L;固液体积比为1:20;浸泡时间为20 h和浸泡温度为333 K.研究表明,在稀薄燃烧条件下,铜/海泡石对NO的还原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Cu负载量为5%,灼烧成型温度为673 K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593 K时,NO的转化率达90%.掺入稀土元素Ce和Sm可以提高铜/海泡石的催化性能.考察了氧成分和空速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用TGA,XRD,H2-TPR和BET等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铜/海泡石是一种NO选择催化还原的有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将活性炭进行活化后,将其浸渍在CuSO4和MnSO4混合溶液中,并滴加NaOH溶液,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反应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的铜锰复氧化物/活性炭材料,并采用SEM、XRD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后的活性炭在室温下对甲苯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其中铜锰离子配比为1∶5的混合液所制得的铜锰复氧化物/活性炭对甲苯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9.
以酸性黑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对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工艺中的铜系催化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载体中以活性炭、α—Al2O3、γ—Al2O3为载体制得铜催化剂的活性较高;负载量越大,COD及色度去除率越大;在酸性黑染料废水降解初期会引起COD和色度急剧增大。增大的多少及达到极值点的时间与所用催化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掺杂子Fe3+修饰技术,制备高活性光催化剂TiO2用以降解苯酚废水。试验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如R值、Fe3+含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焙烧温度为650℃,R=10,Fe3+质量分数为3.5%,焙烧时间为2 h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将在此条件下制得的TiO2光催化降解甲醛废水,试验发现催化剂长期使用后有失活现象,经再生处理后催化活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固相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ZSM-5催化剂,利用XRD、IR、BET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改性ZSM-5催化剂上Cu的负载量.结果表明,在相同原料质量比下(M(Cu(AC)2)∶M(HZSM-5)=1∶5),微波固相法制备的催化剂中,Cu的负载量为5.65%;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中,Cu的负载量为1.86%,且微波固相法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加热条件下离子交换法所需时间的1/39,同时微波辐射能促进了活性组分在分子筛表面及孔道上的分散和固态离子交换反应.NO催化分解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微波固相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分解活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热变性法提纯猪血SOD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变性法提取猪血中SOD工艺中,比较了Cu^2+和Zn^2+对SOD的保护作用和沉淀杂蛋白的作用,试验表明:这两种离子的硫酸盐对SOD的保护效应要优于氯盐;当Cu^2+和Zn^2+浓度分别为2mmol/L和3mmol/L共同作用时对SOD的保护效果最好,SOD比活力比空白对照组的提高了78.4%,杂蛋白沉淀量也提高了21.2%;而在这个Cu^2+和Zn^2+浓度下.热变性温度65℃时,SOD的比活力最高,杂蛋白的沉淀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铜活性组分,物理法制备出负载型纳米Cu/γ Al2O3催化剂,用于催化CO氧化反应,发现催化活性在催化过程中呈规律性变化,即初始活性较低,空气中焙烧预处理易使纳米粒子长大,催化剂的氧化与CO还原实验表明铜氧化物活性高于Cu0。  相似文献   

14.
以SBA-15为载体,分别用离子交换法和浸渍法制备铜基催化剂,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剂在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用TG、XRD、TPR等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其活性高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0.3g时,铜氨配合物溶液制备的Cu(am)-SBA-15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温度为250℃、进料量40mL.h-1时,甲醇转化率和甲酸甲酯选择性分别为18.81%和87.41%;浸渍法制备的Cu-ZnO-SBA-15在最佳反应温度为270℃、进料量为14mL.h-1时,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分别为13.41%和84.51%。实验还表明Cu和Cu2+对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均有催化活性,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硅溶胶、硅胶、硅溶胶和硅酸钠混合物、硅胶和硅酸钠混合物为硅源,采用直接法(不含有机模板剂)合成出高结晶度NaZSM-5分子筛,用1 mol/L盐酸溶液离子交换3次后得HZSM-5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氮吸附法及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位进行表征,评价了这些催化剂对JP-10裂解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用硅溶胶为硅源合成的ZSM-5分子筛比用硅胶为硅源合成的ZSM-5分子筛具有更高的相对结晶度、酸性中心和裂解催化活性.当用硅溶胶和硅酸钠组成的双硅源代替单一的硅溶胶为硅源时,所得ZSM-5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和裂解催化活性均略有下降;相反,当用硅胶和硅酸钠组成的双硅源代替单一的硅胶为硅源时,可提高所得ZSM-5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和裂解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捕集剂DTC(BETA)处理含铜废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乙烯三胺、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重金属捕集剂DTC(BETA),分析了DTC(BETA)对单一含铜废水的捕集效果。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4~10范围内,搅拌时间为10min,捕集剂用量为废水中Cu^2+含量的9倍(质量比),不加絮凝剂时,重金属捕集剂能处理较宽浓度范围的含铜废水,Cu^2+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处理后废水的Cu^2+浓度低于0.5mg/L,可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金属离子对红球菌腈水合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金属离子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TCCC 28001的生长及其腈水合酶的酶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菌株TCCC 28001产生的腈水合酶是钴型,且Co^2+对该腈水合酶诱导激活的最适浓度为10×10^-5mol/L.选择酵母粉中含有且含量波动较大的5种金属离子,考察了在添加10×10^-5 mol/L Co^2+诱导激活下,5种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Fe^2+,Mn^2+,Mo^6+,Cu^2+4种金属离子具有促进作用,Zn^2+产生轻微抑制作用.6×10^-5mol/L Fe^2+的促进效果显著,使菌株TCCC 28001的酶活从453U/mL增加到1941U/mL,提高了328%.  相似文献   

18.
催化湿式氧化吡虫啉农药废水Cu/Mn催化剂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湿式氧化吡虫啉农药废水的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焙烧温度和活性组分配比等因素对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利用BET比表面积测定和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优化条件制备的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吡虫啉农药废水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Cu/Mn=2∶1,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16h,COD去除率为93.12%,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流失小于0.3mg/L.对催化剂活性组分不易流失的原因进行了理论解释和计算.  相似文献   

19.
利用满氏缩合反应,以甲醛、乙酸、伯胺树脂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的螯合树脂-亚胺基二丙酸型树脂,它对Cu^2+的饱和吸附量达到4.60 mmol/g。考察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溶剂及反应时间等对产品吸附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恒温动力学吸附实验考察了新树脂对Cu^2+与Pb^2+的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