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生态系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系.对于建筑来说建筑与生态也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居住内外的生态环境,居住与环境生态都与建筑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徐尚志 《建筑创作》2002,(11):55-55
中国古代文人对建筑艺术的情有独钟和特殊贡献都是人所共知的。他们或登临揽胜,有感而发;或凭栏题词,即兴挥毫,文因楼而作,楼因文扬名,留下了许多建筑与文学交相辉映的不朽胜迹。但是对待自己生活居住的建筑,古代文人却采取了迥然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朱铭莺 《园林》2008,(6):40-41
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衡量。理想居住环境的生态设计我们的居住环境由室内和室外两部分构成,室内和室外环境、建筑硬景观和环境软景观的完美融合是居住的最佳境界。三泽千代治先生从自然环境和人文主义角度思考21世纪人类住宅的特征,反思以往住宅建筑给地球留下的隐患——建筑垃圾、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  相似文献   

4.
古代健康居住理念是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瑰宝,其中的合理养分对当代健康居住设计理念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老老恒言》为对象,从日常起居行为和居室家具器物两大层面对古代健康居住思想进行了系统解析,尝试分析《老老恒言》核心理念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子佳 《城市建筑》2014,(15):271-271
本文分析了生态居住建筑理论及风水学理论的发展,揭示了生态居住建筑理论与风水学理论的关联性。指出了生态、居住建筑设计与风水互动的终极目标是减缓地球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人对建筑艺术的情有独钟和特殊贡献都是人所共知的。他们或登临揽胜,有感而发;或凭栏题词,即兴挥毫文因楼而作,楼因文扬名,留下了许多建筑与文学交相辉映的不朽胜迹。但是对待自己生活居住的建筑,古代文人却采取了迥然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概括传统民居在选址、室外环境、建筑形式与布局、构造和材料选择方面的生态技术经验,结合实际住宅建筑案例,对现在居住建筑模式进行优化设计,探讨传统民居生态技术经验在现代居住建筑中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探求适宜居住的生态人居环境的设计是当今主流的设计思潮之一,就南方地区的居住建筑,分析了人居生态性建设的可能与措施,力求能对南方地区的居住建筑在生态适宜性的建设上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人口特征、居住特征和密度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密度.通过对居住密度指标的定量分析以及与现代城市居住密度数据的对比,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密度的特点.并分析了中国古代城市密度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王瑜  肖大威  倪红  Ni Hong 《新建筑》2009,(5):121-124
岭南居住文化中与气候环境的适应,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以及人居环境的务实,体现了朴素的生态观,是岭南居住文化之生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岭南居住文化的生态精神,解析岭南居住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以及有效的生态处理手法,以期为岭南居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典型乡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原则,从城镇化发展角度,总结了目前我国乡村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外乡村建设在经济复兴、生态恢复等方面经验,从生态环境、住居环境、民生环境三方面,提出了我国乡村建设的策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生态人居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工程实践,阐述绿色建筑、生态建材、人居环境、生态工程等理念与技术在城乡人居规划建设中的综合实施要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中央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绿色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迁安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阐述如何在旧城更新的趋势下,完善旧城区的绿地系统,形成绿色网络,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历经二十年的住宅建设发展,健康住宅、宜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健康住宅是住宅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分三大点就健康住宅应着重考虑的因素进行阐述,把“以人的健康为本”融入住宅设计、建设理念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首个限价商品——北京房山长阳国际城的居住现状使用满意度调查,发现了现存居住环境的问题和未来的隐患,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得出了改进建议,为未来北京"限价商品房"的投入建设提供有利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 ,居住条件迅速改善 ,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突出强调全程式管理理念 ,分别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物业管理三个阶段探讨人居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民有所居”的问题, 我国进行了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关注此类住房的人居环境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以广州市 4 个保障房住区近 800 户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入户调研, 建立包含客观建成环境和居民主观评价两大维度的保障房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居民对住区人居环境感到比较满意,但精神层面生活品质仍有提升空间;进一步发现,住房环境评价受人均住房面积、家庭人均月收入、入住时长、建造年代影响;住区环境评价受区位、建造年代影响;社会关系评价受建造年代、入住时长影响。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保障房建设提升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潘宜  赵丽 《新建筑》2013,(4):27-31
随着资源环境要素的约束日益凸显,居民对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的需求日益增强,绿色公共住宅逐渐成为世界公共住宅建设关注的焦点。丹麦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成为世界上绿色公共住宅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度之一。通过简述丹麦的公共住宅政策和技术发展历程,解析该国两个典型的绿色公共住宅实践案例,总结出我国寒冷地区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须遵循以下三点:因地制宜进行节能设计,节约用地坚持集约化发展,高效清洁推进产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赵海庆 《山西建筑》2008,34(4):69-70
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的含义,总结了绿色生态住宅的特征,提出了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的对策,以提高人们对绿色生态住宅的认识,促进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从绿色住区标准看住区生态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刚 《中国园林》2007,23(7):70-73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形成了大量的新型住区,虽然这些住区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住房紧张的矛盾,但各地在土地资源和能源耗费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不少小区美丽的景观后面往往是住区生态的严重退化和居住大环境的破坏。从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的标准入手,在场地与朝向、公建配套与停车以及景观规划诸方面,通过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探讨了我国绿色住区规划建设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