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振  孟圆  向衡 《广东化工》2016,(17):11-14
通过改变反硝化聚磷菌(DPAOs)的电子受体类型,考察了不同浓度的NO_2--N作为电子受体时其对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进水NO_2--N浓度范围内,DPAOs经过驯化后能够以NO_2--N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反应;在短程反硝化除磷系统中,NO_2--N的抑制浓度为30 mg·L-1,当系统进水中的NO_2--N浓度大于30 mg·L-1时,系统的除磷作用及PHA的合成作用均会受到抑制,系统的反硝化效果和COD去除效果亦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究其原因可能与系统中GAO开始占据优势有关;在短程反硝化除磷系统中,厌氧释磷量与缺氧吸磷量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而对于NO_2--N对DPAOs的抑制机理,笔者将在后续试验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对经过长期培养驯化的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污泥进行静态烧杯试验,研究了MLSS和温度等因素对反硝化除磷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LSS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系统对PO34--P的去除效果,MLSS为4 000 mg/L左右时,系统的除磷效果最佳。系统运行的最佳温度为20℃左右,此时系统对PO34--P的去除率达到了89.14%。  相似文献   

3.
含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消化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中探讨了厌氧消化中,硫酸盐还原菌与产甲烷菌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含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消化的因素。指出:废水COD/SO4^2-值,消化液pH值和反应器的类型是影响硫酸直砂氧消化抑制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广州化工》2021,49(7)
以某氨纶企业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厌氧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及启动过程,对其在整个处理系统运行中所具有的厌氧氨化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在容积负荷为2.3 kgCOD/(m~3·d),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在UASB进水氨氮100~150 mg/L条件下,通过氨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出水氨氮维持在250 mg/L左右,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为厌氧氨化工艺在高有机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碳氮比及pH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反应器(UAF),向已完成厌氧氨氧化和异养反硝化耦合菌富集培养的UAF反应器中连续添加硝酸盐和有机物,研究了pH和不同低m(C)/m(N)对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反应耦合脱氮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脱氮反应的最佳pH为7.5,NO3--N、NH4+-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在40%、25%和80%左右;在5个不同低m(C)/m(N)下,以1:2时耦合脱氮效果最佳,NO3--N、NH+-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在35%、20%和60%左右.  相似文献   

6.
UBF厌氧反应器常温下处理低浓度啤酒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35℃pH值7.0左右,HRT为30 h的厌氧反应器中,研究了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耦合作用.进水氨氮为70~120 mg/L左右,COD为800~1200 mg/L左右条件下,将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人工配水按厌氧进水配比引入反应器中,氨氮、亚硝态氮进水浓度分别为75.43 mg/L、99.87 mg/L时,总氮负荷为233.82 mg/(L·d),考察不同进水配比R(0~100%)对厌氧反应器的脱氮除碳效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配比为75%条件下,系统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达55.71%、63.65%,TN去除率最高达64.56%,COD去除率达80%左右.结果表明,适当的进水配比,不仅可以达到稀释厌氧进水的作用,还可以促使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协同脱氮除碳效果.  相似文献   

8.
生物脱氮处理过程中厌氧氨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杰  付永胜 《水处理技术》2007,33(1):39-41,50
采用ABR工艺对肉类加工废水进行前期氨化处理,通过试验得到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6~8h,氨氮递增率在90%~196%之间;同时发现了厌氧氨氧化这一新现象;最后对氮素、pH等水质指标在氨化反应过程中的的转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肉类加工废水的生物脱氮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黄树焕  黄德生 《广东化工》2012,39(3):140+131-140,131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具有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无法比拟的节能减排效果。文章主要对该工艺在废水脱氮处理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进水方式及水质对厌氧/缺氧系统反硝化聚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缺氧(A/A)SBR和人工废水,研究了不同硝酸盐投加方式下反硝化除磷的效果,探讨了进水方式以及水质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段进水,反应器内初期形成的较高浓度磷会对聚磷菌释磷及其吸收碳源产生抑制作用.控制投加的COD量,使反应器内在厌氧段存在充足的碳源而在缺氧段时基本不残留碳源,则有利于提高除磷效果.厌氧/缺氧交替的环境,若厌氧段初始进水后反应器内初期磷浓度较高则有利于反硝化而非反硝化聚磷.  相似文献   

11.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有效容积27.6L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处理预处理后的农药中间体甲基氯化物生产废水,当进水CODCr为6421.5mg/L、HRT为94h时,CODCr的去除率可达68%,与废水75%的生化极限接近。反应器的处理效果随温度下降而降低,当系统温度由35℃下降至25℃时,反应器的CODCr去除率下降12%。反应器具有较强的耐浓度冲击能力,冲击后完全恢复需20d。  相似文献   

12.
林可霉素制药废水中含有残留的抗生素和溶酶,同时还有不少生物发酵所产生的生物难降解物质,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废水进行前期处理。运行结果表明:COD、pH值、SS等参数有很大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三段式两相厌氧技术在黄姜皂素生产废水处理示范工程中的应用.讨论了黄姜皂素废水厌氧处理工程的启动过程、影响因素和各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着重分析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反应器)启动过程中进水容积负荷的变化对出水COD等指标的影响以及对硫化还原菌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而保证厌氧处理过程的COD去除率达90%以上,为后续的达标排放处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对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废水的实验室小试与现场中试的厌氧处理研究,着重分析了COD容积负荷对去除率的影响,并了解该废水的厌氧产沼气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37±1℃)条件下,容积负荷在6~8kgCOD(/m3·d),厌氧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保持在70%~80%,平均每去除1kgCOD约产生沼气0.4~0.5m3。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厌氧处理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厌氧技术处理污水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介绍了采用AF、UASB、EGSB等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提出了厌氧技术在处理城市污水中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於胜洪  华喜萍  姜涛  蒋京东 《安徽化工》2011,37(2):60-64,67
介绍了在实验室采用自制的厌氧反应器,通过增加反应器内压力来模拟增加反应器高度后对厌氧处理有机物效果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在中温(37±1℃)环境下,容积负荷稳定在10kgCOD/(m3.d)时,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出水有机物浓度和产气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0.8MPa以下时,随着压力的升高,COD去除率逐渐增加,出水VFA浓度略有下降,溶于水中的气体量逐渐增加,出水pH值降低,且随着压力的增加,下降的幅度越大,溶于水中而被出水带出的气体量越大。当压力在1.0MPa左右时,较压力为0.8MPa时COD的去除率下降,出水VFA浓度略升高,溶于水中的气体量继续增加,出水pH值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7.
高红  侯思琰 《广东化工》2014,(15):210-212
研究用折流板厌氧-好氧一体化装置处理生活污水,此装置连续运转60天,出水各项指标去除率均超过80%,优于国家农灌水水质标准。同时,将连续曝气和脉冲曝气方式进行对比试验,脉冲曝气方式可降低能耗,并有效抑制污泥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造纸生产中的石灰法和低碱法草浆混合黑液进行发酵试验研究,CODcr去除率达60.7%-70.4%,BOD去作率达90.4%,SS平均去除率为92.1%,容积负荷为5-7kg「CODcr」/m^3.d)第立方米废液回收沼气9.11m^3。  相似文献   

19.
亚麻生产废水两相厌氧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亚麻生产废水,进行了有机负荷、水力负荷、污泥负荷条件试验,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下的处理能力。试验表明,在进水的ρ(COD)为3000~6000mg/L时,两相厌氧工艺对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0%~75%,有机负荷达到10kg[COD]/(m3·d)以上,系统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