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皮超临界萃取及其萃取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牡丹皮中提取有效成分丹皮酚,并将所提取的丹皮酚应用于牙膏,对该牙膏进行了抑菌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萃取工艺简便高效,萃取物质量分数为85%,收率达97.3%。所研制的牙膏洁白细腻,有较好的抑(杀)菌效果,对牙周疾病及牙本质过敏显示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萃取丹皮酚在牙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可以有效提取牡丹皮中的有效成分丹皮酚,萃取工艺简便高效;添加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丹皮酚的牙膏外观洁白细腻、口感良好,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临床研究表明,对牙周疾病及牙本质过敏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牡丹皮中提取有效成份丹皮酚,并将所提取的丹皮酚应用于牙膏,对该牙膏进行了抑菌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萃取工艺简便高效,萃取物质量分数85%,收率达97.3%。所研制的牙膏细腻,有效好的抑(杀)菌效果,对牙周疾病及牙本质过敏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4.
李毅苹 《牙膏工业》2009,19(2):17-21
口腔疾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大多是由于口腔中的致病菌引起的。本文通过测定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蜂胶提取物对4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然后,将其应用于牙膏,对牙膏作抑菌环试验,结果显示该牙膏与空白牙膏相比抑菌效果有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牙膏相比抑菌效果相当,即该牙膏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5.
草珊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抑菌效果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表明:草珊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等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由该萃取物制成的草珊瑚药物牙膏不仅外观更好,口感也更佳。  相似文献   

6.
香附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别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对中药香附进行了提取研究 ,并用GC MS对两种提取产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的出油率增加了 3倍 ,提出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如香附子烯、香附酮等的总量增加了 1.3倍 ,而萃取时间仅为水蒸气蒸馏法的 1/ 3;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时 ,较高的萃取温度 (5 5℃ )和中等的萃取压力对萃取有利 ,当压力高于 15MPa时 ,压力越高出油率越低  相似文献   

7.
草珊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抑菌效果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草珊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等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由该萃取物制成的草珊瑚药物牙膏不仅外观更好,口感也更佳。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旭 《辽宁化工》2000,29(4):191-193
超临界CO2萃取是利用CO2作溶剂的一种新型的分离,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本文介绍了这种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范围,通过对CO2物性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对整个工艺过程进行控制及过程中的热力计算。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萃取的研究及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超临界流体(SCF)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领域的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单元分离技术。本文分析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及技术特性,对研究现状与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强调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应用前景、目前达到的水平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其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及今后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天然产品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结合溶解度参数研究了超临界CO2的溶剂功能和提高溶剂强度的途径。同时综述了超临界CO2加工天然产品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讨论了克服生物母体束缚作用,提高天然产品萃取率与选择性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萃取鹤草芽浸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超临界CO2从鹤草芽中萃取鹤草芽浸膏的工艺条件,考察了温度,压力,萃取剂用量等对浸膏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超临界CO2从鹤草芽中萃取鹤草芽浸膏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温度35-40℃,压力16MPa,萃取剂用量,每组实验300L左右。  相似文献   

12.
干姜的超临界萃取及其萃取物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发新型烟用香原料,用超临界萃取和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干姜萃取物,优化了超临界萃取工艺,用GC/MS法分析了萃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并将萃取物用于卷烟中。结果表明:①干姜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是,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2h,CO2流量为2.5L/min,分离压力8MPa,分离温度45℃,在该工艺条件下萃取物得率为2.48%;②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萃取物有十八种共有成分,主要是姜烯、醛、酯类等,超临界萃取物成分更多,生姜特征香气更浓;③超临界萃取物应用于卷烟,具有改善香气质和香气量、丰富烟香、改善口感的作用,效果明显比水蒸气蒸馏萃取物好,更适合用作烟用香料。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植物姜黄中姜黄素的工艺条件,研究了原料粒度、奉取压力、萃取温度及夹带剂使用情况对姜黄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得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姜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原料粒度1mm,萃取压力28MPa,萃取温度45℃,夹带剂使用量3000ml。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从姜黄中提取姜黄素,提取率在98%以上,并成功地进行了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萃取生姜中姜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艳  贾冬 《辽宁化工》2007,36(6):381-383
研究了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生姜的工艺条件,结合萃取压力、温度、时间,物料水分、粒度等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得出生姜萃取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0MPa,温度40℃,二氧化碳流量20L/h,时间2h。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以二氧化碳作为溶剂,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萃取蛋黄油。实验条件为:温度35℃~75℃,压力25MPa~36MPa,CO2的流量约7.0kg/h。实验得到最佳的萃取条件为:55℃、28MPa~36MPa。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萃取阶段蛋黄油的组成类似。并且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蛋黄油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超临界CO_2萃取汉麻3种大麻酚工艺,考察了其萃取物抑菌性能。通过相应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超临界CO_2萃取汉麻3种大麻酚的最佳工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70 min、夹带剂用量300 m L、萃取次数3次。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分别为8 mg/m L与6 mg/m L条件下进行滤纸片法抑菌试验。此条件下大麻二酚(CBD)为3. 189 mg/g,六氢大麻酚(CBN)为2. 206 mg/g,四氢大麻酚(Δ9-THC)为58. 757 mg/g,即3种大麻酚为64. 152mg/g。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 4 mm与25. 8 mm,此超临界萃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7.
纯天然番茄红素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文成  王磊 《安徽化工》1999,25(5):28-29
番茄红素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食用色素。本文以西瓜为原料,探讨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红素的工艺及其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萃取大豆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进行了大豆油的萃取实验。在压力为 2 0~ 30MPa、温度为 30 8~ 32 3K的范围内 ,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流体流量和物料预处理方式等条件对出油率的影响。在本文实验范围内 ,大豆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 :压力 30MPa ,温度 313K ,物料状态为约 0 .4mm厚的大豆片。流体流量只影响萃取速率 ,而不影响最终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乙基香兰素粗品,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流体流量等工艺条件对萃取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萃取压力25~30 MPa,萃取温度55~60℃,流体流量5 L/h,萃取5~6 h,萃取效率可以达到95%,可以得到质量分数大于95%的乙基香兰素产品.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国良 《化工时刊》2001,15(12):10-13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及其萃取的基本原则,讨论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优点,评述了超临界CO2的特点,概述了国内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医药,食品,香料,石油化工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开发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