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氨氮废水排放量大、对水体污染严重的问题,对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在介绍吹脱法原理和设备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废水p H、吹脱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等对氨氮脱除率的影响,提出了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的优化操作参数。介绍了吹脱法与其他方法联合的实际应用效果。对提高吹脱法的氨氮脱除率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
转子结构为相互嵌套的填料环的新型旋转填料床是基于强化气膜控制传质过程的新型高效传质设备。以空气作为气提剂,在新型旋转填料床中对氨氮废水进行吹脱实验研究,考察了吹脱过程中气液比、pH值、超重力因子、循环次数等因素对氨氮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0℃,气液比1000,pH值为11.0,超重力因子为67的实验条件下,单级氨氮脱除率为43.87%,而经过4次循环吹脱后,氨氮脱除率达到80.2%,经过8次循环吹脱后,氨氮脱除率达到90.1%。通过对比分析,在相近的操作条件下,新型旋转填料床的氨氮脱除率明显高于文献错流旋转填料床,表明新型旋转填料床能有效地强化气膜控制的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数值模拟了体积比为3:7的甲烷和氮气组成的低浓度煤层气的脱附吹扫过程,得到了甲烷的脱附吹扫曲线和吸附床层轴向浓度分布,考察了压力、吹扫速率和吸附剂对脱附吹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作吸附剂、293K、300kPa、流速2×10~(-7)kmol/s条件下,甲烷出口含量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甲烷的饱和负载量和氮气的初始负载量分别为6.75×10~(-4)kmol/kg和3.65×10~(-4)kmol/kg,脱附吹扫时间为760s时,吸附剂实现完全再生;脱附吹扫时间随压力变小而缩短,吹扫压力为500k Pa、300kPa和100kPa时的甲烷脱附吹扫时间分别为1208s、634s和436s;吹扫速率越大,脱附吹扫曲线越陡峭;活性炭比分子筛的的脱附吹扫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某石油化工厂区有机污染物的表征:Ⅱ.地下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网格布点,并参照美国EPA的采样和分析方法,调查了某润滑滑添加剂厂区地下水中TPH,VOC及SVOC的分布特征,以开展风险评价和采取初救措施,结果表明,该厂区地下水的有机污染是局部的和特征性的,DRO高于30mg/l的区域约占厂区面积的16.9%,浮油区域约占厂区面积的12.7%,污染物主要来自各类储罐的泄漏和污水隔油池的渗漏。93.8%的目标VOC及94.2%的目标SVOC检出率不足255,检出浓度较高的目标VOC和SVOC分别是苯系物和苯酚类化合物,推测定性VOC或SVOC的估算浓度高于目标VOC或SVOC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稠油污水中存在的油类物质有机物,探明其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机制,并考察再生对树脂上吸附的油类物质的洗脱作用,进而评估树脂在长期使用中油类物质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稠油污水中的油类物质主要包裹在树脂表面,影响了树脂的反应速率。再生处理中的反冲洗和碱转型均能洗出油类物质,但再生后仍然有2%~3%的油类物质残留在树脂表层中。针对油类物质积累的问题,对弱酸树脂进行反复再生实验,结果表明,弱酸树脂的动态交换容量衰减率为1.5%,根据树脂在工程上按3年衰减率为5%~10%计算,弱酸树脂的使用期仅为1~1.5年,远小于正常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钙离子浓度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在单级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对于化学需氧量(COD)为680 mg/L、氨氮(NH+4-N)质量浓度为20 mg/L的自配废水,逐步增加钙离子浓度,测定了在不同钙离子浓度下的总氮(TN)去除率、NH+4-N去除率、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累积量及污泥体积指数(SVI),并采用最大或然数(MPN)法测得亚硝酸菌、硝酸菌和反硝化菌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钙离子质量浓度为480~1000 mg/L时,SVI为25 mL/g,污泥颗粒密实度较大,系统中硝酸菌与反硝化菌的数量均维持在104~105数量级,TN和NH+4-N去除率均在90%以上,NO-3-N累积量小于0.25 mg/L,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用,这是实现较高脱氮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油井中地下水污染物在地下含水层向下游迁移的规律,更精确地对污染防控提出要求,以西部某油田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水文地质条件,运用GMS建立了地下水流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型以及溶质运移数值模型,模拟了持续性少量泄漏工况下,固定时间、不同距离情况下及固定距离、不同时间情况下石油类污染物的运移距离和污染晕的扩散情况,进而针对石油类污染物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油井石油类污染物持续泄漏的工况下,泄漏点下游距离最近的保护目标(BH-1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井)在预测时段(20年)内很难受到影响,石油类污染物在泄漏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建议在油井下游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地下水污染的长期监测工作,一旦发生地下水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9.
10.
良好的环境对于维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环境中的水污染已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对硝基苯酚(4-NP)为模型污染有机化合物,通过注射器模拟进样系统用于环境污染物的连续吸附处理,探讨了PVA海绵吸附去除4-NP的能力.结果表明,价格低廉且常见的PVA海绵对环境污染物4-NP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这也为...  相似文献   

11.
�����������´����⽨������о�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建设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具有优化供气、减小于线和压气站投资、调节季节用气、事故应急、战略储备,以及避免油气田初期资源浪费等好处。中国的第一个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大庆油田1965年正式投运,1985年食用的萨中东2-1地下储气库。文章介绍大庆油田天然气储气库库址优选标准和从大庆油区优选出的可用于地下储气库改建的喇嘛甸含油气构造、朝51含气构造、四站含气构造。分别对这些油气构造从构造特征、储层特征、盖层隔层密封性、库容等方面进行了地质论证,并计算了储气库库容。其中的喇嘛甸北块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目前中国唯一正在运行的地下储气库。  相似文献   

12.
任11井潜山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任11井潜山油藏的地质和周边环境情况,分析了任11井潜山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油、气、水三相渗流,气驱渗流阻力,气库的密封性,库容规模,钻井井位布置,老井处理及地面安全距离等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油库污水处理方法各自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油库污水处理工艺现状,指出目前污水处理存在排水质量不稳定,废水中石油类、SS等污染物超标;污水中含有大量的BOD,和大量致病菌;且石油类、SS等污染物的数据严重超标,造成含油污水排放超标和活性炭过滤器被堵塞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增加气浮净水器和增加SBR反应池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经工程实践运行表明,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等特点,各项污染物指标均可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理含油废水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油气运聚与地下水息息相关。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概况,探讨了油气运聚的地下水动力学机理,提出了古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运聚分析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用催化法和标准方法分别对炼油厂废水及标准样品中的CODcr进行测定及精密度,准确度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催化法测定炼油废水中的CODcr是可行的,该方法不仅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等特点,而且还节约了实验费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渤中28—1油矿投产5年来的实践,在分析油矿海水泵配置、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水系统综合配备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王旭  柳颖  王瑶 《钻井液与完井液》2006,23(1):30-31,36
使用解卡剂解除钻井压差卡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环境敏感地区对环保的要求严格,油基解卡剂因污染严重而显示出了不足之处,为此研制了水包油型解卡剂LH-1。该剂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其高效渗透消除压差、实现油润湿性、保证良好的润滑性、乳化稳定性和悬浮性等几个方面。在大量的试验基础上,确定水包油型解卡剂的配方,其中含有KS-1、柴油(或自油)、有机土、乳化剂A、渗透剂A,乳化剂B和渗透剂B。对其进行绵合性能评价表明,LH-1水包油型解卡剂在温度低于100℃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解卡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沉降稳定性,在1.4g/cm^3。高密度条件下,仍然保持良好的解卡效果;大大减少了柴油的用量,既降低了材料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针对齐鲁石化公司某水源地已受石油化工污染 ,采用“吹脱 +气浮 +生物接触氧化 +微絮凝—深床过滤”工艺流程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试验结果完全达到了设计处理出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驱油效率是预测油田最终采收率、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参数。以双河油田资料为基础,建立了驱油效率与渗透率、油水粘度比和注入倍数的关系式。该多元回归式不仅可确定最终驱油效率,而且还可计算注水倍数,确定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油效率、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实际值与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8.7%,精度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油水井破损套管的化学堵漏修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油水井破损套管化学堵漏修复技术重点解决了化学堵剂的驻留性、界面胶结强度的强化和堵剂施工的安全性问题。所研究的新型化学堵剂YLD-1,通过快速形成具有一定承压能力的纤维网架结构,能够在管外环空和漏失层有效驻留,堵浆中的活性材料与胶结固化材料反应形成的水化产物,再加上堵剂的微膨胀作用,使界面过渡层硬度和强度大大提高。该技术已在现场成功地试验推广近 80 口井,施工成功率达 94%,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