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5.
6.
针对FPC(柔性印刷电路板)缺陷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检测系统;该系统以线阵CCD为视觉传感器,DSP为处理器核心,完成图像的采集和存储;基于局部自动阈值分割后的二值化图像,采用多尺度的数学形态学抑制噪声,突显边缘细节;结合线宽评价和局部生长的图像匹配算法,准确实现产品缺陷定位识别功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准确识别检测产品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图像检测速度达到了每秒20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8.
针对目前印刷电路板组装件(PCBA)检测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快捷、可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式。它以进行实际检测项目为目标,以LabVIEW6.01作为开发平台,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相结合,运用虚拟仪器技术,从而提高PCBA视觉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准确、方便、快捷地判断出飞机部件的故障部位,以便迅速将其修复完好,是飞机修理部门的迫切要求;为此,针对某型飞机飞行自动控制系统的老式检测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缺点,利用现代微机检测和控制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交互式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人机交互检测的方式,提高了故障检测效率和使用灵活性,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来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难度;该检测系统交付飞机修理部门使用近半年,性能良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某钢铁企业为背景,介绍一种用于测量系统校准与异常状态检测的虚拟仪表设计应用,给出了虚拟仪表的系统结构、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网络数据传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保证通用ATS中测试资源到通用测试接口间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以及通用测试接口上测试资源的可用性,提出了基于环绕BIT技术的ATS自检方案;该自检方案通过分析通用ATS内部各种测试资源的特性,并按照信号的特性以及自检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分类,充分利用集成芯片设计了各类测试资源相应的自检电路,采用LabWindows/CVI开发了完整的自检软件,并以电源自检为例介绍软件设计;实际证明该方案可以满足通用ATS自检的需求,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系列飞机通信导航保障设备存在的问题,研制出通信导航设备综合检测系统;综合运用了自动测试、虚拟仪器、人工智能和实时仿真控制等技术,通过对被测设备信号的分析和组合,优化设计了4个可拆卸适配器,对整机、分机进行检测;软件涉及30余个独立程序模块的测试程序,通过TPS软件包的形式安装到系统,并建立相应故障诊断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概率神经网络等故障诊断方法识别故障特征;使用结果表明:测试精度高,功能强,界面友好且操作简便;开放的软硬件架构很容易实现系统的功能扩展,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以人机博弈系统作为实验手段,复普通廉价的摄像机实现了视觉的检测,着重讨论了目标物体的分割与畜产品 相似文献
17.
基于STM32单片机设计制作照度稳定,可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的LED台灯,系统由LED灯板、光照检测电路、电压控制电路构成。数字可调电阻模块、降压模块构成高效、低损耗的稳压电源电路,单片机编程控制LED灯板电源的输入,达到调节LED灯板亮度的目的,照度传感器检测LED灯板下方任意位置的亮度,显示屏实时显示系统状态。 相似文献
18.
LXI标准已成为测试行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了LXI技术的起源、分类及发展。重点介绍了IVI驱动程序的构成、特点,并基于IVI驱动程序,利用LabVIEW实现了一个话路测试仪,经过测试表明此仪器符合LXI仪器标准,且具有成本低、通用性强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防爆技术的发展,防爆电气设备按照原理主要分为隔爆型、本质安全型、浇封型等,其中隔爆型电气设备的使用最为广泛。其隔爆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使用场所的安全性。为有效开展隔爆电气设备的隔爆性能检测,研制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隔爆试验检测系统。系统硬件设计采用统一打包封装,并进行电气化改造。系统软件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模块化设计,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隔爆性能的自动检测,检测数据可靠,结论正确,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在自动化生产中引入机器视觉提升工业机器人加工质量与效率,探讨了一种以光学识别为基础的机器视觉方法用于LED TV的屏检技术,实现亮/暗点、横/竖线、BLOB(几何形态)等缺陷的检测;完成了智能屏检系统总体设计,搭建了机器视觉检测的硬件系统,并研制了智能屏检软件系统。对实现智能屏检涉及的光源选择、相机参数确定、屏检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尽地阐述,且针对不同检测目标和不同尺寸的屏幕进行了实测与分析。实践表明,本装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其在实现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并为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拓展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