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体工程》1993,21(11):12-16
介绍一种测定悬浮颗粒在悬浮液中沉积速度的实验方法及添加剂对悬浮淮和悬浮颗粒沉积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陶瓷膜过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操作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不同操作条件下陶瓷膜过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的渗透能量数据,并与决定膜污染柚是的dp/dm的结合进行分析,确定了操作条件对微炫有颗粒悬浮液微滤过程的影响,获得了陶瓷膜微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过程中操作条件方法。为促进陶瓷膜在涉及微米级颗粒悬浮液分离领域中的应用尊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医药、化工领域高浓度纳米悬浮液颗粒粒径超声检测中温度影响,采用超声衰减谱法(UAS)对体积浓度30%的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ITO)水性悬浮液在循环流速800 r/min,温度298~358 K时颗粒粒径分布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超声幅值A减小,超声衰减系数增大,颗粒中位径D50增大,颗粒系分布曲线整体朝大颗粒方向偏移,但是分布宽度保持稳定的趋势。同时,将室温(298K)测量结果与CPS离心沉降颗粒测量仪对比,结果较吻合。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修正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超声衰减法能够应用于358K的高温下高浓度纳米颗粒检测。  相似文献   

4.
对球形颗粒曳力系数关联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国内外一些教科书和文献中常用的过渡区的两个关联式误差很大.不宜推荐继续使用,但在工程设计计算中可使用优选出的形式比较简单、计算结果比较准确的关联式本文还提出一种计算球形颗粒自由沉降速度的新方法,用Rep-Ar表或Rep-Ar关联式可直接计算出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避免了试差或迭代.  相似文献   

5.
计算球形颗粒自由沉降速度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球形颗粒曳力系数关联式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国内外一些教科书和文献中常用的过渡区的两个关联式误差很大,不宜推荐继续使用,但在工程设计计算中可使用优选出的形式比较简单,计算结果比较准确的关联式,本文还提出了一种计算球形颗粒自由沉降速度的新方法,用Rep-Ar表或Rep-Ar关联式可直接计算出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避免了试并或迭代。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现有的层流、湍流及过渡状态下非球形颗粒及颗粒群阻力系数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结果,给出了非球形颗粒及颗粒群自由沉降速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对各种单一非球形颗粒及非球形颗粒群沉降速度的计算结果与现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非球形颗粒及颗粒群自由沉降速度的理论计算公式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气溶胶粒子在管道中的沉积规律,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病态建筑综合症有理论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对通风管道影响尘粒沉积的因素,如尘粒粒径、送风风速和管壁粗糙度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对散式流态化中流化颗粒所受作用罚进行了探讨。表明广泛应用的拟均相模型的不合理性,提出了应采用分离流模型来分析散式流态化中颗粒的受力情况,证明了流化颗粒所受浮力符合陈基米德原理。  相似文献   

9.
刘刚  贾莉斯  陈颖  汪嘉城  莫松平 《材料导报》2021,35(z1):116-120
采用"两步法"分别将50 nm、500 nm粒径的SiO2纳米颗粒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备纳米悬浮液,采用稳定性分析仪测试SiO2-H2 O纳米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结果显示:SiO2-H2O纳米悬浮液的不稳定性指数低于0.37,说明SiO2纳米颗粒在去离子水中分散稳定.在此基础上,采用Hotdisk导热系数仪分别测试SiO2-H2 O纳米悬浮液在25℃、-20℃下的导热系数,就颗粒浓度和粒径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iO2-H2 O纳米悬浮液在25℃下的液相导热系数随颗粒浓度的增大、粒径的减小而上升;在-20℃下由于冰的导热系数比SiO2纳米颗粒大,SiO2-H2 O纳米悬浮液的固相导热系数转而下降.采用Maxwell、Bruggeman、Yu and Choi和Xie提出的导热系数模型计算SiO2-H2 O纳米悬浮液的液相和固相导热系数,与测试结果对比发现:导热系数模型能相对较好地预测SiO2-H2 O纳米悬浮液的固相导热系数,但对悬浮液液相导热系数的预测存在很大偏差.分析认为,在纳米颗粒自身导热性能和其微观布朗运动对SiO2-H2 O纳米悬浮液的导热强化中,纳米颗粒的微观布朗运动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风管系统(简称:通风系统)内的颗粒沉积会对室内人员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降低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性能,甚至导致室内二次污染。如果清楚了通风管内何处沉积着或易于沉积有害气溶胶,就能在最初设计通风系统时多加注意,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尽量减少它们的沉积,同时还可以提高建筑补救效率以及降低相关费用。掌握通风管道中颗粒沉积的知识不仅对模拟建筑内颗粒情况有帮助,还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颗粒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包覆型纳米SiC—Al2O3水悬浮液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在纳米SiC颗粒表面包覆一层Al2O3,使包覆型SiC与Al2O3具有相似的表面化学性质,从而包覆型SiC-Al2O3混合粉悬浮液具有相似于单相Al2O3悬浮液的流变性质,研究了分散剂,颗粒匹配及温度对包覆型SiC-Al2O3混合粉悬浮液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亚微米粉,尤其纳米粉,高聚物电解质分解剂不能改善其流变性,合适的颗粒匹配及温度可以改善悬浮液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制备适合电泳沉积用的稳定悬浮液,在TiO2水基悬浮液中添加了聚乙烯亚胺(PEI)作为分散剂,对TiO2水基悬浮液进行Zeta电位、黏度、粒径以及稳定性测试,研究了PEI分散剂对TiO2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相对于悬浮液中TiO2粉体质量分数0.6%~3.0%的分散剂可以获得高稳定、高分散、低黏度的悬浮液.  相似文献   

14.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较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具有诸多优势,目前对SPS涂层沉积机理报道较少。采用6%~8%Y2O3-ZrO2(YSZ)悬浮液送料进行等离子喷涂制备热障涂层,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悬浮液中的YSZ粒度,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观察雾化粒子形貌和涂层的显微组织,探讨涂层的热循环特性并分析其沉积机制。结果表明:悬浮液中93.38%的YSZ粒子尺寸在3.311μm以下;等离子火焰中雾化的YSZ粒子主要有熔融致密的小球状、未完全熔融的疏松球状和未熔融的原始无定形3种形态;喷涂时,小球状粒子撞击基体表面后主要形成直径3~7μm的致密扁平粒子,未完全熔融的疏松球状和无定形态粒子撞击基体时铺展不明显,粒子堆积时容易形成孔隙;粘结层与陶瓷层间横向裂纹的萌生扩展导致热障涂层最终脱落失效。  相似文献   

15.
在净化污染物、开采石油、处理核废料、保持水土等过程中,悬浮颗粒物是广泛存在的问题。本试验采用室内土柱进行研究,利用超声波对海浪对悬浮颗粒物的迁移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了波浪和渗流速度对悬浮颗粒物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颗粒浓度不变时,随着流速的增加,浓度也随之增大,增加量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当流速增大到一定值时,其浓度不明显影响;超声波对浓度影响明显,并且随着频率的增加,峰值也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粉体技术》2016,(1):74-77
为了编制颗粒Wadell球形度的测量方法标准,采用已知形状和粒径的标准几何体颗粒、已知粒径而未知形状的农作物颗粒,通过测量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来测量颗粒Wadell球形度,即当颗粒在层流状态下自由沉降时,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颗粒的形状有关。结果表明: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颗粒形状的关系可由Stokes形状系数与颗粒的Wadell球形度的关联确定;对已知形状和尺寸的标准几何体颗粒,实验验证了Stokes形状系数与Wadell球形度的关系以及Stokes定律;对已知粒径而未知形状的农作物颗粒,测量的Wadell球形度与农作物颗粒的球形度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可再生的植物纤维机械搅拌制备植物纤维悬浮体系,探究纤维悬浮液的流变性影响因素和体系中纤维的分散与取向,为后续工业化产品的加工和运输设计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旋转流变仪测试纤维质量分数、长径比(纤维长度)、温度和水溶性高分子等各个因素对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 纤维悬浮体系为非牛顿流体,表现剪切变稀现象。溶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经线性拟合符合Arrhenius方程。纤维质量分数、长径比(纤维长度)的提高均会增加体系表观黏度,促进纤维的分散及网络结构形成,而温度的提高,黏度会呈指数形式减小。加入水溶性高分子PVA和聚丙烯酰胺分散剂均会提高体系黏度,有助于纤维的分散;PVA醇解度越高,亲水基团越多,易与纤维产生更多氢键作用,形成纤维网络结构,有助于后续发泡结构控制,醇解度过高则易凝胶化。阳离子型CPAM有助于改善纤维表面负电荷,破坏纤维静电吸附,使得纤维分散更均匀。结论 纤维质量分数、长径比(纤维长度)、体系温度等因素会影响纤维悬浮液流变特性,水溶性PVA和分散剂聚丙烯酰胺的加入有助于纤维的分散,对工业化纤维浆料配比加工具有参考意义,同时体系的黏流特性有利于生产线浆料输送系统的设备设计...  相似文献   

18.
杨火军  罗锐 《工程力学》2004,21(6):138-143
应用三维颗粒图像跟踪技术,对竖直管内向上大悬浮轻颗粒固液两相流中分散相即颗粒相瞬时分布进行非接触测量,由此对顺流方向颗粒串组成的有序相分布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实验发现,当液体流动速度大于某一确定值时会有明显的颗粒串出现,此时颗粒由于受液体速度梯度诱导的强升力作用而紧贴管壁运动;随着液体流动速度的降低,颗粒串逐渐消失而颗粒沿管径向的分布会向着管中心方向发展;当液流速度进一步降低,颗粒开始在水平方向团聚.分析表明液体流动的剪切作用是颗粒串生成和稳定的机制.实验还显示,随着颗粒相平均份额的增加,流动中串间颗粒的相互作用加强,颗粒分布结构也随之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锋 《材料导报》2017,31(14):138-142
为提高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以冷喷涂方法在其表面喷涂铝颗粒并采用有限元ALE网格方法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考察了颗粒和基板的变形特性、温度分布;研究了颗粒形状、颗粒和基板初始温度对其沉积过程、颗粒反弹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形状对系统局部变形影响较大;颗粒形状及速度对其反弹能、基板表面坑深、最大接触面积等也有较大影响。对系统预热有利于颗粒和基板的结合。当椭球形颗粒沿着其长轴碰撞以及球形颗粒碰撞时,温度和塑性变形都对称分布。结果可初步用于冷喷涂实验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粉体技术》2016,(4):19-24
为了深入研究双组分颗粒体系的流态化特性,采用基于欧拉-欧拉方法的多流体模型,对气-固流化床内双组分颗粒混合物的瞬态分级过程进行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考察残差定义形式、最大颗粒堆积率和壁面反射系数对瞬时分级程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差定义形式改变单位时间步长内的实际迭代次数,对瞬时分级程度产生重大影响;瞬时分级程度随着最大颗粒堆积率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壁面反射系数的减小会阻碍双组分颗粒混合物的分级行为,导致瞬时分级程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