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向单点、高密度方向发展,生产作业向复杂区域延伸,节点地震仪器借助GPS授时技术取得了迅速发展,占领了部分的地震勘探仪器装备市场。本文通过引入高密度勘探对地震仪器装备的要求,介绍了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节点仪器GSX、Zland、HawK和AutoSeis的技术状况,分析了节点仪器在高密度勘探施工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节点仪器在高密度勘探施工中的技术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地震仪器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福龙 《石油仪器》2012,26(1):1-4,97
地震仪器是地球物理勘探核心装备,其性能品质和应用技术直接关系到油气资源勘探的综合成效。文章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需求,概括性地探讨了地震仪器技术与物探技术的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同时,以2011年“EAGE”和“SEG”年会发布或展出的地震仪器新技术、新产品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地震仪器技术进展。希望以此促进对当代地震仪器的广泛了解,并提高各种先进地震仪器的综合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常规组合地震采集方法存在组内干扰等缺点,不能满足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要.为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十五”开始,依托国家863计划课题,开展了单检波器高密度拖缆地震采集装备研究,成功研制了海上单检波器高密度拖缆地震采集系统,并进行了多次海上地震采集试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与常规组合勘探方法相比,该系统采用单点接收、小道距、大道数的采集方式,在室内进行数字组合等处理,可以消除组内干扰,提高噪声压制的精度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能够适应海上高密度地震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GSR无线节点采集仪器和数字化地震队系统在2013~2014年期间被应用在国外某勘探采集项目中。本文结合一个高密度三维项目和一个常规三维项目,介绍与GSR仪器+数字化地震队系统配套的采集技术、作业程序和质量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软件新增模块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甘志强 《石油仪器》2013,27(1):21-24,8
Scorpion、428XL以及Aries Ⅱ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先进地震勘探仪器。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地震勘探仪器采用的关键技术,随后从采集能力、技术性能、物理特性以及软件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几种主流地震仪器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和物理参数,指出应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合理选用仪器,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各自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428Lite便携式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是2006年初推出的小型便携式采集系统。该系统运用了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微电子技术,采用脉冲震源,可以全面兼容428XL标准型仪器的功能,且体积小、重量轻,更适应于原始丛林、山地等极复杂地表的地震勘探。本文简要介绍了428Lite的基本组成、技术参数及其安装、设置的方法,并将它与428XL在野外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无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还是高精度、高密度地震勘探,都要求野外资料采集环节接收到宽频带的地震信号.在资料采集过程中,检波器类型和信号传输方式对地震资料的品质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到地震勘探的成效.本文从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求出发,通过地震信号的特征和传输方式、数字检波器的性能、地震仪器记录特点及野外试验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检波器与地震仪器记录方式之间的匹配关系,给出了涡流数字检波器对中高频弱小地震信号的良好记录效果,指出了在高密度地震勘探中,采用涡流数字检波器接收宽频地震信号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iX1是INOVA公司推出的第一款G3i和Hawk混合采集的仪器,作为石油勘探领域主流地震采集设备之一,在复杂地形施工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iX1仪器在地震勘探混合采集中的操作流程与应用,为今后iX1仪器在油气勘探项目应用操作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仪器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围绕地震勘探仪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3个层面:操作应用层、技术支持层和设计制造层。为了更有效地做好这3个层面的工作,熟悉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历史,掌握当代地震勘探仪器的关键技术,把握地震勘探仪器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依据技术特点将地震勘探仪器划分为六代,并分别介绍了每一代仪器的主要性能;从5个角度分析了地震勘探仪器发展变化的历程和一般规律;从7个方面详细阐明了当代主流地震勘探仪器的关键技术;最后从用户的追求和电子技术的走势,展望了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以高空间采样率为显著特征的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探索高密度高分辨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海上的应用,在渤海PL地区地震资料采集中首次在国内应用了横向鸟技术,缩小了资料的面元尺寸,同时优化了震源、电缆等施工参数。同时,通过针对性的高分辨处理,成果资料在横向和纵向分辨率上都有很大提高,反映的地质信息更为丰富,有助于提高对断裂系统的认识能力,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24位遥测数字地震仪测试记录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石油勘探行业使用的地震仪基本上都是24位遥测数字地震仪,多数的数字地震仪都具备完善、科学的采集站和检波器指标测试功能。有些数字地震仪在进行仪器测试的同时可以把测试数据以SEG-D文件的形式记录到磁带或磁盘上。文章首先给出了数字地震仪的采集站测试的一般原理,然后以畸变测试的实际数据为例,讨论了如何从测试产生的SEG-D记录出发,根据各项指标的测试原理准确地恢复测试记录的方法;同时,本文通过计算脉冲测试记录的频谱,分析了数字地震仪采集站的滤波器类型及滤波效果。从仪器的测试记录恢复仪器指标有助于仪器使用者更深刻地理解各项指标的意义,同时为地震仪器的开发人员如何进行指标测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Macha放炮系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地震勘探领域。Macha系统具备的主、从同步功能可实现多台地震仪器的同步采集。文中在分析Macha放炮系统主、从同步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它与SN388地震仪器的连接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王朝辉 《物探装备》2005,15(4):283-286
通过对R24仪器的原理进行分析并经过现场实验说明,两台R24浅层地震仪联机进行采集可以获得理想的采集资料,从而为浅层折射仪器的采集道能力的扩展提供了更广阔的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14.
聂木杰 《物探装备》2007,17(3):171-174
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有时需要不同型号的遥测地震采集系统联机来同步采集地震数据,但两台仪器联机生产时常出现触发采集不稳定的现象。本文介绍了仪器与同步系统的启动过程,并通过实例对联机启动不稳定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联机启动不稳定的原因,并介绍了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IMAGE仪器单台带载能力是1ms。3000道、通过主、从方式将它连接起来.使其能够达到1ms,6000道的带载能力,来满足野外大道数采集的要求。本文主要说明两台仪器联机时,硬件的连接方法,讲述了两台仪器连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时序关系,且通过室内和野外的试验分析,论述了联接的可靠性,并且在文中给出了该仪器在野外生产时发生的问题和排列方法,使该技术能够在野外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文良 《物探装备》2005,15(4):232-246
地震勘探仪器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五代的变化。从技术上说,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纸记录到模拟条式磁带记录、盒式数字磁带记录,从仪器系统结构上的集中式系统到分布式遥测系统,从模拟信号的记录到二进制数字定点记录、到14位浮点数字记录、再到24位定点记录的发展过程。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I/O System Four全数字遥测地震仪系统的结构组成、技术性能、特点、施工生产方面的使用要求、环境适应性。重点将全数字遥测地震仪及其使用的新型数字传感器与以往传统仪器及其使用的模拟检波器进行了对比,特别是与目前国内外仍在大批使用的24位遥测地震仪相比具有的优势、所得地震资料的品质等方面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7.
王文良 《物探装备》2006,16(3):230-238
对于现代地震勘探仪器来说,不仅它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存储和安装在硬盘上,而且有些仪器系统把采集的地震数据也直接存储在硬盘上。因此,硬盘及其技术在现代地震勘探仪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硬盘及其系统的任何故障,都可能会造成计算机系统,乃至整个地震仪器系统工作的瘫痪,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造成的硬盘数据文件的丢失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故障和问题。文中比较详细地列出了硬盘文件丢失的恢复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震数据质量监控系统eSQC—Pr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地震仪器采集质量监控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地震仪器记录容量的迅速扩张和当前对采集质量现场实时监控的要求,也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eSQC-Pro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地震数据质量监控系统,本文在分析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监控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eSQC—Pro系统的功能、结构、软硬件及其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地震仪器数据采集同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同步精度”反映了所采集的地震数据的真实性,影响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是当今分布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野外施工中,仪器中心记录单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管理着距其几百米到几千米范围内分布的地震数据采集单元,进行数据采集、回收和记录,而地震测线上的数十个甚至数百个采集单元的同步启动采集尤显重要。鉴于现有的相关技术资料较少,文章以SN388仪器为例,对有线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采用的“采集同步”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