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鲁源  马庄 《化学试剂》2005,27(11):687-688
合成了6种3-氨基-5-氧代-4-苯偶氮吡唑衍生物和3-羟基-5-取代芳基吡唑[3,4-e]并-1,2,3,4-四嗪衍生物,经元素分析、IR和质谱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6种3-氨基-5-氧代-4-芳基偶氮异噁唑衍生物和3-氧代-5-取代芳基异噁唑[3,4-e]并-1,2,3,4-四嗪衍生物,经元素分析、IR和质谱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化学试剂》2021,43(11):1527-1535
2,2-二溴-1-苯基乙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合成吲哚、苯并呋喃、苯并噻吩、苯并吡喃、喹啉、异香豆素等稠杂环和芳基取代的杂环类化合物。在有关综述的基础上,主要对2013年后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该综述主要涉及两类反应:以2,2-二溴-1-苯基乙烯为原料,通过分子内反应构建吲哚、苯并呋喃、苯并噻吩和苯并硒吩类杂环化合物,以及在苯并呋喃类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基于2,2-二溴-1-苯基乙烯,通过分子间环化合成芳基取代噻吩、芳基取代三唑、呋喃和香豆素等杂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刘启宾 《化学世界》2021,62(2):105-111
以叔丁醇钾作为促进剂,采用正丁基、氢基、芳基取代的炔丙醇(2),与(S)-型或消旋对甲苯磺酰基氮杂环丙烷(1)分别发生开环、开环/异构化、开环/异构化/关环,从而得到不同的产物(2-炔-1-基氧代-2-基-4-甲基苯磺酰胺衍生物3、丙-1,2-二烯氧-2-基-4-甲基苯磺酰胺衍生物4或4-对甲苯磺酰基-1,4-噁嗪衍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衍生物的化学结构是由苯环、取代乙炔基和醛基三部分活性基团构成的共轭体系. 因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而被广泛的用于构建各种具有新颖结构的苯并碳环或苯并杂环类化合物,如苯并碳环化合物、苯并氮杂环化合物、苯并氧杂环化合物、多元苯并杂环化合物等. 本文综述了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衍生物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2-(取代乙炔基)苯甲醛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二烯酮作为一类具有多个化学反应位点的不饱和酮类化合物,可与多种反应底物实现不同类型的化学转化,高效快捷地构建功能各异的有机化合物。该文综述了近些年二烯酮类化合物与多种反应底物的化学转化。首先,探讨了2,5-环己烯酮类化合物与不同试剂的串联Michael-Smiles环丙烷化反应、环加成反应、三组分Ritter反应、光化学重排反应和氧化偶联反应分别构建了环丙烷类衍生物、氮杂螺环类衍生物、含氟烷基N,O-缩酮类衍生物、稠环吲哚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和不对称联芳烃类化合物。接着,分析了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与丙二腈(硝基甲烷)、硫氢化钠、氧化吲哚、吡唑酮、芴和巴比妥酸双Michael加成反应,分别合成了多取代环己酮类化合物、二芳基噻喃酮类化合物、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螺环吡唑酮类化合物、螺环芴类化合物和螺环巴比妥类衍生物。然后,介绍了2,4-戊二烯-1-酮类化合物的1,4-共轭加成、氮杂Michael加成反应、分子内Morita-Baylis-Hillman (MBH)反应、分子内还原Aldol反应、分子内Aldol反应和分子内[4+2]环加成/氧化反应分别实现了有机含硫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多取代茚酮类化合物和SGLT2抑制剂——托格列净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最后,对二烯酮在后续化学反应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胡志国  刘军  李薇  董志兵 《化学试剂》2004,26(6):351-352
以苯乙酮为原料,氯化亚砜-无水乙醇为催化剂,合成了三苯基苯(产率80%~85%),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功能性的三芳基苯分子——对称性取代的三(4-乙酰基苯基)苯,总产率72%~77%。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下,乙醇溶剂中K2CO3催化芳甲醛、丙二腈和α-萘酚(或β-萘酚)三组分一锅法快速合成了一系列2-氨基-3-氰基-4-芳基-4H-苯并[h]色烯或苯并[f]色烯衍生物。以苯甲醛、丙二氰与α-萘酚的反应为模板反应,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案优化了反应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物各10 mmol,催化剂K2CO3 1 mmol,溶剂无水乙醇15 ml,采用微波功率500 W,80℃回流反应 5 min,2-氨基-3-氰基-4-苯基-4H-苯并[h]色烯(4a)的收率83.6%。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利用取代苯甲醛代替苯甲醛,4H-苯并[h]色烯衍生物(4)产率为65.8%~89.4%。 利用β-萘酚代替α-萘酚,4H-苯并[f]色烯衍生物(6)产率为67.5%~82.9%,合成产物通过熔点和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  相似文献   

9.
二烯酮作为一类具有多个化学反应位点的不饱和酮类化合物,可与多种反应底物实现不同类型的化学转化,高效快捷地构建功能各异的有机化合物。该文综述了近些年二烯酮类化合物与多种反应底物的化学转化,首先探讨了2,5-环己烯酮类二烯酮与不同试剂的串联Michael-Smiles环丙烷化反应、环加成反应、三组分Ritter反应、光化学重排反应和氧化偶联反应分别构建了环丙烷类衍生物、含氟烷基N,O-缩酮类衍生物、稠环吲哚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和不对称的联芳烃类化合物,接着分析了1,4-戊二烯-3-酮类二烯酮与丙二腈(硝基甲烷)、硫氢化钠、氧化吲哚、吡唑酮、芴和巴比妥酸双Michael加成反应,分别合成了多取代环己酮类化合物、二芳基噻喃酮类化合物、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螺环吡唑酮类化合物、螺环芴类化合物和螺环巴比妥类衍生物,然后研究了2,4-戊二烯-1-酮类二烯酮的1,4-共轭加成、氮杂Michael加成反应、分子内MBH反应、分子内还原Aldol反应、分子内Aldol反应和分子内[4+2]环加成/氧化反应分别实现了有机含硫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多取代茚酮类化合物和SGLT2抑制剂——托格列净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最后对二烯酮在后续化学反应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初步总结设计了一条4-甲基-7-芳基-2,1,3-苯并噻二唑的合成工艺路线,以3-甲基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分子内合环得到4-甲基-2,1,3-苯并噻二唑,再经溴代反应得到4-甲基-7-溴-2,1,3-苯并噻二唑,再与芳基硼酸发生Suzuki偶联反应得到4-甲基-7-芳基-2,1,3-苯并噻二唑。该方法采用廉价的3-甲基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制取价格昂贵的2,1,3-苯并噻二唑4,7位取代产物,使得工艺更为廉价、简洁。该产物可作为许多光电材料的前体物质,为材料领域拓展了新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11.
1-氨基-4-甲基哌嗪并芳香醛类希夫碱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氨基-4-甲基哌嗪是合成利福平重要的药物中间体,为探索芳香醛缩氨基哌嗪的合成条件,以1-氨基-4-甲基哌嗪与取代芳香醛为原料,在回流条件下,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七种新型希夫碱化合物la~1g.所得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证.其中1b,1c,1d,1e,1f,1g化合物鲜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2.
对甲基苯酚与苯乙酰氯酯化得到苯乙酸 ( 4 -甲基 )苯酯 ;然后在三氯化铝作用下重排得到苄基 ( 2 -羟基 -5 -甲基 )苯基酮 ;此酮经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得到苄基 ( 2 -甲氧基 -5 -甲基 )苯基酮 ,再和甲酸铵反应得到 1-( 2 -甲氧基 -5 -甲基苯基 )苯乙胺 ,最后经氢溴酸水解得到 1-( 2 -羟基 -5 -甲基苯基 )苯乙胺。所有中间体和最终产品的结构均由IR、元素分析、1 HNMR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3.
以2,6,6-三甲基-2-环己烯-1-甲醛为原料,经一步酸或碱催化的重排反应得到2,6,6-三甲基-1-环己烯-1-甲醛;并分别对它们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此产物是合成香料和类胡萝卜素等萜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  相似文献   

14.
(±)‐Fenvaleric acid 2 , the key intermediat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esticide esfenvalerate 1 , was prepared by a novel sequence which first involves the Henry reaction of 2‐methyl‐1‐nitropropane and 4‐chlorobenzaldehyde. The nitroaldol reaction provided nitroalcohol 5 which was then reduced to the corresponding aminoalcohol 6 . Submission of 6 to an aminopinacol rearrangement promoted by nitrous acid deamination then afforded aldehyde 8 through a 1,2‐aryl shift. The product fenvaleric aldehyde 8 was then converted to the title compound 2 by a modified Jones oxidation.  相似文献   

15.
3-硝基-2-氨基吡啶和5-硝基-2-氨基吡啶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2-氨基吡啶为原料,经氨基N-硝化、酸性重排获得3-硝基-2-氨基吡啶和5-硝基-2-氨基吡啶后,应用减压水蒸气蒸馏的办法分离得到两种纯化合物。对反应条件和两种异构体之间的比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引言 目前人们已发现许多均二苯乙烯衍生物具有蓝色发光的特性[1-2],此类有机共轭小分子作为空穴型光电发光材料的共轭化学结构已确定并且发光色度纯,两个苯环上引入取代基对其发光波长和光量子效率还有调节作用,合成方法也比较简单[3-4].  相似文献   

17.
以间二氟苯为原料,经傅克酰化、水解、环合等反应制得三唑丁醇类抗真菌药物的重要中间体赤式-2-(2,4-二氟苯基)-3-甲基-2-[(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氧乙烷,总收率44.6%,纯度98%以上(HPLC),工艺稳定,利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林世清  杨春龙  杨红  倪珏萍  张湘宁 《精细化工》2005,22(11):862-865,870
2,4-二氯苯乙酮经溴化得ω-溴-2,4-二氯苯乙酮,该化合物与丙三醇在对甲基苯磺酸催化下脱水,得2-(2,4-二氯苯基)-2-溴甲基-4-羟甲基-1,3-二氧戊环,该中间体与苯甲酰氯在常温下反应,合成了2-(2,4-二氯苯基)-2-溴甲基-4-苯甲酰氧基甲基-1,3-二氧戊环,然后与三氮唑钠盐在130℃反应36 h,之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获得1-[2-(2,4-二氯苯基)-4-羟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氮唑,再以吡啶为缚酸剂继续与甲磺酰氯反应,合成了1-[2-(2,4-二氯苯基)-4-甲磺酰氧基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氮唑,最后在碱性条件下,与12个不同结构的酚缩合成标题化合物1-[2-(2,4-二氯苯基)-4-烃氧基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氮唑。标题化合物的结构用GC-MS、FTIR进行了表证。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2个标题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率均在88.0%以上,其中,1-[2-(2,4-二氯苯基)-4-间甲基苯氧基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氮唑达100%。1-[2-(2,4-二氯苯基)-4-苯氧基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氮唑和1-[2-(2,4-二氯苯基)-4-对硝基苯氧基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氮唑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和97.8%;1-[2-(2,4-二氯苯基)-4-间甲基苯氧基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氮唑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为91.2%。  相似文献   

19.
2, 4 二氯苯乙酮经溴化得ω 溴 2, 4 二氯苯乙酮,该化合物与丙三醇反应并脱水得 2 (2, 4 二氯苯基 ) 2 溴甲基 4 羟甲基 1, 3 二氧戊环,再在常温下与苯甲酰氯反应合成 2 (2, 4 二氯苯基) 2 溴甲基 4 苯甲酰氧基甲基 1, 3 二氧戊环,然后在 130℃与 1H 1, 2, 4 三唑钠反应 36h,所得产物经水解得 1 [2 (2, 4 二氯苯基 ) 4 羟甲基 1, 3 二氧戊环 2 基]甲基 1H 1, 2, 4 三氮唑,再在室温以吡啶作缚酸剂,与甲磺酰氯反应 20h,合成 1 [2 (2, 4 二氯苯基) 4 甲磺酰氧基甲基 1, 3 二氧戊环 2 基]甲基 1H 1, 2, 4 三氮唑,最后与各类羧酸的钾盐反应,合成了 10种 1 [2 (2, 4 二氯苯基 ) 4 酰氧基甲基 1, 3 二氧戊环 2 基 ]甲基 1H 1, 2, 4 三氮唑类化合物。产物的结构经GC MS、IR证实。对目标产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其中: 1 [2 (2, 4 二氯苯基) 4 (α 甲基苯乙酰氧基)甲基 1, 3 二氧戊环 2 基]甲基 1H 1, 2, 4 三氮唑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 92 1%与 95 6%,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瓜类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 80%以上;1 [2 (2, 4 二氯苯基) 4 对氟苯甲酰氧基甲基 1, 3 二氧戊环 2 基 ]甲基 1H 1, 2, 4 三氮唑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 9  相似文献   

20.
When linoleic acid or its esters were heated in the presence of valine a number of interaction products were formed. The major product was 2-pentylpyridine which is thought to be produced by the reaction of 2,4-decadienal with ammonia. Also formed were two secondary amides, isobutyloctanamide and isobutyllinoleylamide. Additional interaction products found include alkylpyridines and alkylpyrroles. The form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is similar to the formation of 2-pentylpyridine. They can result by reaction of an aldehyde with an amine or ammonia to form a Schiff base intermediate, followed by cyclization and rearrangement to form either the pyridine ring or the pyrrole ring. In addition, a branched nitrile compound was produced. This compound is considered to be formed by cleavage of the pyridine ring in 2-pentylpyrid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