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导致油气层电阻率过低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地层水高矿化度、高束缚水含量、泥质的附加导电性、特殊导电性矿物富集等.由于油层和水层的电阻率相近,而且受储层物性的影响很维建立起广泛适用的解释模型.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采用了过套管电阻率与常规测井结合定量识别低阻油气层和RMT测井与常规测井结合定性识别低阻油气层这两种方法建立起了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的关系,达到了综合评价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MQ油田低阻油层主要是因为该区储层夹有薄泥岩层,导致油层电阻率偏低,常规测井解释很难将油层、水层和干层区分开,针对这种现象,采用先进的软件包,利用多方程和多参数综合解释新技术,很好地分清油水层,找到了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确定了该油田油层、水层和干层的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3.
新庄稠油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庄稠油低阻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差别不大,常规测井方法很难识别,需要寻找更有效的适合低阻油层的解释方法。以岩心分析、试油、投产等资料研究为基础,建立了参数解释图版;用中子孔隙度曲线同介电常数、相位角曲线重叠识别油层;用介电测井资料结合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进行稠油低阻油层解释。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新庄稠油低阻油层与水层,提高了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MQ油田低阻油层主要是因为该区储层夹有薄泥岩层,导致油层电阻率偏低,常规测井解释很难将油层、水层和干层区分开,针对这种现象,采用先进的软件包,利用多方程和多参数综合解释新技术,很好地分清油水层,找到了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确定了该油田油层、水层和干层的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5.
渤海LD油田馆陶组与东营组中均发现与相邻水层电阻率相近的低阻油层,仅从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上难以和水层进行区分。在现有常规测井、核磁及成像测井、钻井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基础上,结合沉积、油藏等地质综合研究成果,进行低阻油层成因和机理分析,认为LD油田馆陶组与东营组低阻油层主控因素不同,馆陶组低阻油层的形成是因蒙脱石为主的黏土矿物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所致,而东营组低阻油层主要受岩石组构变化、砂泥岩混积作用的影响,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变差,从而形成了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种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和评价新方法,即相关法、重叠法和图版法,综合应用这3种方法可以定量识别低阻油层,从而有效指导油田低阻油层的评价和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6.
渤海LD油田馆陶组与东营组中均发现与相邻水层电阻率相近的低阻油层,仅从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上难以和水层进行区分。在现有常规测井、核磁及成像测井、钻井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基础上,结合沉积、油藏等地质综合研究成果,进行低阻油层成因和机理分析,认为LD油田馆陶组与东营组低阻油层主控因素不同,馆陶组低阻油层的形成是因蒙脱石为主的黏土矿物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所致,而东营组低阻油层主要受岩石组构变化、砂泥岩混积作用的影响,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变差,从而形成了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种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低阻油层测井识别和评价新方法,即相关法、重叠法和图版法,综合应用这3种方法可以定量识别低阻油层,从而有效指导油田低阻油层的评价和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7.
孤东油田北部地区低阻油层研究与挖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东油田北部地区馆下段和东营组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电阻率低、感应电导率高,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测井解释时,低阻油层往往被解释为水层或含油水层而被漏掉。通过对低阻油层的成因分析,利用钻井、测井、取心、试油试采及生产动态等数据,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动静态相结合建立了测井评价模型,确立了低阻油层的电性界限,有效地提高了对低阻油层的识别能力,在老井挖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志强 《断块油气田》2013,20(3):329-333
DJ油田Q段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储层电阻率测井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同时存在,应用常规方法在DJ油田Q段无法建立统一的油水识别标准,流体识别有较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综合应用岩心、测井、测试、化验分析等资料,开展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成因及流体识别方法研究。明确了DJ地区Q段低电阻率对比度,主要是由地层水矿化度差异大、泥质体积分数与碳酸盐体积分数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基于成因认识,采用单因素校正与分区评价相结合的流体识别方法,建立了含钙泥质砂岩等效体积导电模型,在矿化度相对稳定的区域内应用等效纯砂岩地层电阻率模型,准确判别了DJ油田Q段的储层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9.
S南油田S127断块沙三段储层岩性复杂、厚度薄、层内非均质性强,高、低电阻率油层并存,油、水层识别难度大,加之区块内大量的注水井对各开发井储层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更加大了该区储层测井评价的困难。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及测井资料,对储层"四性"关系及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适合该区块的低阻油层的测井识别模式,并确定了油水层评价标准,为该区沙三段油层评价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通过试油验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地化气测录井资料在油水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国英 《测井技术》2006,30(6):551-553
低电阻率油层因其储层电阻率偏低,油层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油水层识别难度较大.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直接分析储层样品所含流体的特征.以济阳坳陷第三系陆相储层低电阻率油层为例,介绍了用地化热裂解、色谱及热解色谱地球化学分析和气测录井得到的资料在油水层识别中的应用.在低电阻率油层的实际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肖圣东 《特种油气藏》2020,27(6):108-113
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广泛发育低阻油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其形成受较多因素影响,机理复杂,识别难度大,仅从常规测井上难以区分油层和水层,大大限制了该类油层的挖潜。针对该难点,从低阻油层的特征分析出发,从外部和内部7个因素分析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相带和黏土矿物类型、含量、分布形式是该区低阻油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构造、孔隙结构以及砂泥岩互层对该区低阻油层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泥浆侵入和油水层矿化度对低阻油层基本无影响。研究成果在低阻油层识别现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油层的评价、识别和潜力区预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基础,对于该区的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are often missed in logging interpretation because of their resistivity close to or below the resistivity of nearby water layers. Typical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e Putaohua reservoir of the Puao Oilfield in the south of the Daqing placanticline by detailed exploration. Based on a study of micro-geological causes of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the macro-geological controll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regional depositional background,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oil-water relations combined with core, water testing, well logg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utaohua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in the Puao Oilfield were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sedimentary facies, diagenesis, motive power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acidity and alkalinity of reservoir liquid. The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caused by high bound-water saturation were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 and diagenesis, those caused by high free-water saturation were controlled by structural amplitude and motive power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ose caused by formation water with high salinity were controlled by the ancient saline wat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faulted structure and those caused by additional conductivity of shale were controlled by paleoclimate and acidity and alkalinity of reservoir liquid. Consideration of both micro-geological causes and macro-geological controlling factors is important in identifying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吉林油田开展了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分析及其测井解释方法的技术攻关,经勘探实践发现,松辽盆地南部较普遍发育有低阻油气层。据29个油气田统计,具有低阻油层特征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1.7×108t,约占目前吉林油田总储量的20%左右。在总结大量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岩石物理成因研究与低幅度—低阻油藏的分布规律,认为在生油坳陷及其区域构造背景条件下,老油田主力油藏之上的披覆圈闭与之下层位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运移路径上的低幅度圈闭及局部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地区发育有规模的低阻油藏。同时,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低阻油层勘探潜力,并提出红岗阶地、扶新隆起及其华字井阶地仍是低阻油层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4.
支持向量机方法在低阻油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H油田含油层系中,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并存,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复杂多变,粘土矿物普遍存在,在电性上直接区分油水层比较困难,常规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为此,在认真分析工区低阻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模式识别领域应用较好的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探索了该方法在油水层划分中的应用。首先综合常规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构建57个油水层样本(学习样本34个,预测样本23个),并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然后根据训练样本的分布和实验结果选择核函数类型,利用网格搜索寻优法得到模型最优参数,建立起低阻油层目的层段流体识别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3个预测样本进行识别,结果正确的有21个,预测精度达91.3%,其中2个误判样本是将油水同层判识为水层。对34个建模样本进行回判,准确率达100%。对某井4号层位(1476~1481m井段)射孔试油结果产油63.7m^2/d,无水,与预测结果一致。由此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未知流体属性的正确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CARAGOLES油田气举生产管柱和换阀换层投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内瑞拉CARACOLES油田采用适合于油藏特点的半闭式连续气举生产管柱,应用细钢丝投捞技术,不动油井管柱即可实现更换气举阀和换层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可避免因作业而影响油井的生产时率,争取了生产主动权;同时,便于油井的气举优化,使油井处于较佳的生产状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天然气开发步入中后期,先后出现了一些低电阻率气层(以下简称低阻气层)井。这些低阻气层与水层的电性差异很小,由于缺乏足够的分析化验数据,并且对其成因机理的认识尚不清楚,因而给气层识别带来了困难、对储层产能评价和预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了给东胜气田后期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在总结该区低阻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从分析成因机理入手,开展了低阻气层常规测井识别方法研究,提出了测井曲线重叠法和四孔隙度差值/比值法等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低阻气层成因除了受到泥质分布形式、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以及钻井液侵入因素的影响之外,主要还有下述两种影响类型;②一种是由于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及高可动水饱和度引起的低阻气层;③另一种则是由于复杂孔隙结构引起的高束缚水(毛细管水)饱和度,束缚水中主要是毛细管水,毛细管水又形成了较好的导电网络,造成储层呈现低电阻率特征。结论认为,采用所提出的常规测井方法来识别低阻气层,解释符合率可以达到83%,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委内瑞拉Caracoles油田固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内瑞拉的Caracoles油田属低压高渗油田,尽管已经采取了完善的固井技术措施,但固井质量仍然不能满足油田开发要求。该油田特殊的地质、工程条件决定了其固井质量需求:在实现良好层间封隔的同时,实现层内界面胶结良好;采用可以对固井质量进行预评估的设计方法以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防止由于井下发生井口难以观察到的渗漏诱发的气窜。通过实施壁面剪应力固井设计方法和提高水泥浆粘度的防漏方法,成功实现了对固井质量的控制。在20口井的施工结果表明:对主力产层CBL、VDL和SBT三项测井检查的固井质量优质率达到了100%,全部储层的固井质量优质率90.57%,合格率的96.23%。该油田的固井技术工作充分体现了先进、适用的特点。取得的技术成果对于解决老油田的调整井固井难题、新区探井的固井难题和储气库固井难题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图尔盖盆地WTK油田白垩系油藏低阻油层发育广泛、识别难度大的现状,利用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研究,并结合试油等资料,探索油、水层识别方法。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从沉积过程储集层岩性与黏土矿物含量、成岩作用中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分布、成藏过程中油水分异等内因及钻探过程中测量方法精度等外因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区油层低阻主控因素为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与高束缚水饱和度和矿化度引起的导电性,构造幅度低与油层厚度薄为次要因素。通过对储集层导电模型分析,基于地层水与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构建电性特征与流体饱和度对应关系,分层系建立低阻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划分各流体类型下限标准,实现流体精确识别。在生产实践应用中,测井解释与实际生产匹配程度88.2%,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发现了众多低阻气层,其三孔隙度曲线“镜像”不明显,地层电阻率接近临近水层和泥岩的值,难以有效识别。为此,从储层岩性、孔隙结构以及地层水性质等方面对低阻气层的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明确了低阻气层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四孔隙度差值法、四孔隙度比值法对低阻气层进行定性识别方法;依据导电效率模型对低阻气层含水饱和度进行了计算,结合孔隙度与气柱高度计算得到的束缚水饱和度,可以据此有效地对低阻气层的产液性质进行判断。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东方1-1气田低阻气层解释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测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