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通常将弹性地基梁法的计算结果与简化的倒楼盖法计算结果相比较,采用综合取值的设计方法,其核心就是如何提高地基变形计算的精确性。通过对上部结构-筏板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概念及机理的论述和探讨,并在已有实测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和筏板基础的受力和变形原理进行分析,提出CFG桩复合地基与筏板基础设计时,按现有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理论并考虑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和土层厚度分布影响的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的改进方法。采用该改进方法对某实际工程的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结果与该工程沉降观测值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考虑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筏板基础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研究筏板基础与结构及地基土相互作用中的工作性状,通过分析基础混凝土强度、筏板厚度等因素对筏板基础的影响,对筏板基础进行了结构设计优化,为筏板基础的设计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曾荣 《中外建筑》2010,(1):115-117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不同荷载下高层建筑筏板基础设计方案,对采用桩筏基础还是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着重对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的的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了详细的科学论证,以寻求对高层建筑筏板基础设计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在三里屯SOHO项目的基础设计中,对三里屯SOHO北区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筏板基础方案的基础差异沉降问题和筏板基础的抗浮问题。通过分析,确定筏板基础天然地基方案能够很好的满足设计要求,应用筏板基础天然地基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整体弯矩确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整体弯矩的计算方法主要是采用条带法按梁或弹性地基梁理论处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不甚合理,计算得到的整体弯矩往往过大。本文根据已得到的软土地基桩筏基础的共同作用下桩筏基础筏板整体弯曲计算方法,提出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整体弯矩的计算方法,与实测结果比较符合。该法方便简单,适宜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是高层建筑比较基础的一种设计方法,采取综合取值的方法,使得低级的变形计算变得更加准确。通过对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同地基的共同作用,在已经存在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以及筏板基础的受力原理进行分析,采取一种经过改进的办法对CFG桩复合地基所产生的变形进行相关计算,其计算结果与预期的值大体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程界中对于筏板基础缺少研究,不了解其具体的受力特性,在筏板基础设计方面缺乏成熟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筏板基础仍按常规筏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往往造成筏板过厚,使基础造价过高,产生很大的浪费。根据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筏板基础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多种因素影响,比较符合基础的实际受力状况。本文研究了空间框架-筏板-地基共同作用时筏板基础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完成三维模型的数值分析。应用筏板基础的非线性分析方法,考察了影响筏板基础受力性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筏板基础厚度以及筏土刚度比等因素对筏板基础的受力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对筏板基础的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结论对设计提出有利的建议,从理论上可以使筏基达到优化设计的目标,其直接结果可以使筏板减薄,降低基础造价。  相似文献   

8.
筏板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起到了承载和支撑的作用。其在薄弱的地基中,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持,预防地基变形。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非常注重筏板基础设计。目的是提高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消除高层建筑地基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加强高层建筑基础的控制力度。本文以高层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筏板基础的实践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风化岩石地基上大柱网筏板的受力特性,采用JCCAD基础分析软件和工程简化方法进行了计算,对底板沉降、地基反力分布、板的弯曲和剪切受力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结论认为岩石地基上大柱网筏板属于刚性地基(柔性基础)情况,地基反力向柱周边集中,控制筏板设计是柱边板的抗剪承载力,而非板的抗弯承载力,并对工程常用的简化算法提出修正意见,最后对岩基上筏板提出了设计建议,可以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筏板基础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卫超  周岩 《山西建筑》2010,36(10):78-79
结合多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通过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筏板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总结了高层建筑的筏板基础设计方法,以推广筏板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积累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板柱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板柱结构、筏板基础、地基土三者的共同作用,用有限元方法、筏板基于Mindlin厚板理论,建立空间三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与常规设计结果的比较,研究了基础沉降、基底反力、筏基内力、板柱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讨论天然地基筏板基础的可行性;结合建筑功能,根据不同的地基承载力的需求,核心筒位置的基础局部下卧,整体筏板基础采取错台设计,采取措施减小基础错台引起的应力集中,使地基反力分布平稳过渡,基础受力均衡。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基摩擦力对预应力作用效应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对预应力筏板基础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在不同地基摩擦系数、预应力大小、筏板基础长度等因素下,地基摩擦力对筏板混凝土中预压应力的影响,并与国内外相关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类似工程中可以偏保守增加10%~20%的预应力筋来考虑地基摩擦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弹性地基折板基础设计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讨论了能够代替筏板基础的折板基础的设计方法。在计算中假定地基为Winkler地基 ,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内力 ,该方法简便、快捷 ,结果满足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15.
梁板式筏形基础冲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对单跨梁板式筏形基础进行了冲切模拟和非线性分析,得出了筏板基础的裂缝、变形及地基反力分布.结果表明:在小荷载情况下,筏板的地基反力分布比较均匀,随着荷载的增加,筏板的地基反力呈非线性分布并且主要集中在肋梁及其周围2.5倍板厚的范围内;板格及肋梁都出现了反向弯曲的现象;冲切验算时考虑了板格冲切破坏模式和节点破坏模式2种情况,并取两者的最不利值作为筏板的冲切承载力.数值模拟结果为筏板结构设计和试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工程实测结果对基础筏板中的应力进行分析,指出在上部结构-地基-基础(桩基)共同工作下基础筏板钢筋的实测应力值与设计值(容许应力值)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工程实例,对影响基础底板钢筋应力实测值偏小的原因及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指出现有计算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一些筏板设计的简便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区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岩溶地区一高层建筑群采用天然地基上筏板基础设计的实践。该建筑群共7栋,楼高16层,其中1层地下室,基础底板置于标贯击数为9~11击的可塑粉质黏土层,土层以下为岩溶发育区,岩面高差达15m。原桩基方案实施困难较大,故考虑采用筏板基础。为合理确定地基承载力和计算沉降的变形参数,对其地基承载力采用原位压板荷载试验确定,较大于原地质报告提供的承载力。变形参数采用原位压板试验所确定的变形模量,变形模量为压缩模量的6倍。根据原位压板试验确定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计算筏板基础下地基的承载力,并采用集中力弹簧模型计算筏板各点的沉降。同时筏板基础采用有限元等方法计算其内力和沉降,并进行设计。监测结果表明,实测沉降值与原计算值较一致。  相似文献   

18.
李志飙  益德清 《浙江建筑》1996,(2):20-22,27
本文将平板式筏板基础用九节点厚、薄板通用的平板弯曲单元离散,编制了用于Winkler地基上筏板基础内力计算的有限元计算程序,该程序在微机上可进行任意形状筏板基础的内力计算,并给出配筋值。数据输入方便,输出结果明了。算例表明,该程序使用方便,计算结果可靠。文中还对平板式片筏基础设计与计算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到了一些对工程设计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天然筏板基础、常规端承型桩筏基础以及两阶段变刚度桩筏基础三种基础形式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桩土荷载分担比、桩侧摩阻力以及三种基础筏板下地基土的沉降,研究三种筏板基础的工作特性,探讨并总结两阶段变刚度桩筏基础的工作机理。分析结果显示,两阶段变刚度桩筏基础工作机理介于天然筏板基础与复合桩筏基础之间,具有较明显的两阶段受力特性,能够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力,有效提高桩与土的共同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0.
桩筏基础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基础形式,采用ANSYS的空间有限元程序,考虑桩土共同作用,采用复合地基弹性模量对厚筏板进行内力分析,并与实测结果作比较,并为筏板设计提出简便算法,也为下部桩基的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土分担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