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它是指信息社会进程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由于网络覆盖产生的差距。因此,有条件者可以上网且能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而无条件者则只能徘徊在网络的大门之外,从而造成信息化水平的巨大悬殊。[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如何应对数字鸿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也进一步拉大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不发达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距,这必然使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是一个与全球经济同样快速发展着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全球信息革命的竞赛中,已经落后了。因此,如何跨越数字鸿沟,是摆在全体中国人面前的艰巨任务。一、触目惊心的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时代,拥有工具的人以及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它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网络技…  相似文献   

3.
罗茜文 《移动通信》2005,29(5):33-36
近年来,尽管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都存在信息社会的数字鸿沟。世界各国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远没有达到均衡的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主任宋直元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谈到:因为信息资源应该是全人类能够实现共享的资源,所以国际社会、联合国、电信联盟都非常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和逐步填平信息化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4.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将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5.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中国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引起各阶层关注。2006年5月正式公开发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数字鸿沟有所扩大”列为当前信息化发展值得重视的六大问题之一,“缩小数字鸿沟计划”也成为六大战略行动之一,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缩小数字鸿沟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本报告将应用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对国内存在的地区数字鸿沟、区域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性别数字鸿沟、教育数字鸿沟等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对正确应对数字鸿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电信辞库     
数字鸿沟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指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异。数字化、网络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将发展得更快,而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就会出现数字鸿沟。联合国的报告曾指出,通过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创造的新经济,仍然是一种富国现象。发达国家在知识集中的过程中,通过创造优势夺取全球市场份额,进行大规模产业重组,来获取先行者利益;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处在信息贫困之中。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7.
全球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提出和含义 美国商业部远程通讯与信息管理局于1995年、1997年、1999年、2000年分4次发表了在网络中这个系统报告,将数字鸿沟定义为:在拥有信息时代工具拥有者与未拥有者之间的差距.BBC的定义是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时代,一个人获得信息的手段和途径的多寡影响着他在社会中获得机会的多寡。这种信息富有者与贫困者之间的差距叫做“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理性面对数字鸿沟,采取切实措施缩小数字鸿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下面结合“五个统筹”,以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为例,阐述中国数字鸿沟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我们认为,信息社会应该是一个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服务全面发展的社会,一个人人都能普遍惠及、各国都能充分受益的社会。当前,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但与此同时,“数字鸿沟”也在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惠民工程打造区域智慧教育模式优质教育信息惠民行动计划由教育部牵头,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为目标,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缩小中西部地区学校数字鸿沟。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75,即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落后于城市75%左右,表明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从分类指标看,城乡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而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方面的差距要小得多。从变化趋势看,城乡数字鸿沟呈逐年缩小趋势,2002-2006年城乡数字鸿沟指数下降了10%左右。城乡数字鸿沟的不断缩小主要得益于城乡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方面差距的缩小,而同期城乡之间在互联网、计算机方面的差距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央企业信息化的龙头作用,并列入战略行动计划。由此可见,大力推进信息化,已成为中央企业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但因自然条件差,信息技术普及较慢。为了缩小西部和东部地区的“数字鸿沟”,中国政府拟在西部14省建立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为区、市、县、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通信世界》2008,(18):I0029-I0029
现代的信息通信技术还无法给全世界近十分之一的残疾人带来便捷生活,一条看不见的“数字鸿沟”横亘于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残疾人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关怀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冯明 《电信技术》2008,(4):16-18
1 ICT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通信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使用和获得信息通信技术的差距将明显地反映到对应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差距中,形成区域、家庭、个人间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10~12日在日内瓦召开的“信息社会全球峰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峰会是在1998年提出来的,当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管理信息网络和消除数字鸿沟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在近两年的准备期间内,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6.
蔡翔 《通信世界》2005,(35):38-39
在当今电信业,普遍接入/服务虽然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因为其涉及的问题在不断升级,从最初基本固定话音电话的发展不平衡逐步演化为全面的“数字鸿沟(The digital divide)”,除了电话和硬件方面的差距外,普遍接入/服务还包括内容、语言、应用,以及有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接入信息通信服务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措施,使农业和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是现阶段做好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农村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例如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不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人才队伍缺乏;农村信息化严重滞后于城市信息化,城乡“数字鸿沟”存在扩大趋势。各地区和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的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务实推动新农村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这里,有着高山深壑和滚滚长江的阻隔,“不与秦塞通人烟”。这里,曾经荒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是其真实的写照。如今,这里换了人间,但巨大的城乡反差依然存在。当信息化浪潮涌来时,如何消除城乡“数字鸿沟”,让信息沟通不再遥远?早在2002年,重庆市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炳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过,中国电信长期以来始终致力于缩小信息差距,诈合数字鸿沟,坚持城乡并重,不惜以高成本低收入负债发展农村通信,以使广大农村地区跨越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9.
一、努力“创建公平信息社会”国际电联把“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作为2005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其中关键是“公平”,希望人们对乡村地区、对贫困地区、对弱势群体加以扶持,使之与其他地区达到均衡,争取早日消除数字鸿沟。根据国际电联通过的《行动计划》要求,到2015年,全球要实现的目标是:“用信息技术把所有村庄连接起来,在每一个社区都设立信息连接站;用信息技术把大学、中学、小学都连接起来,实现中小学课程联网;用信息技术把科研中心连接起来;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息化及"十一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农村信息化是指在农村地区,围绕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利用涉农信息资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包括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应用、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