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测定了Ti—Al—Ga系,Ti—Al—Nb—Cr系低Ga,低Nb和低Cr部分的α(α_2)/γ相平衡成分,推得了合金元素Ga,Nb和Cr在α(α_2)/γ平衡相中的成分分配比K并利用分配比方程计算出了Ga,Nb和Cr在不同温度下的γ相的稳定化参数结果表明,Ga,Nb为γ相稳定化元素,Cr为α相稳定化元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Ti-47Al合金添加少量Nb、Cr、V元素(1at%-2at%)并经恒温锻造后,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显微组织特征,以及Nb、Cr、V对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Ti-47Al-2Nb-1Cr-1V及Ti-47Al-2V-1Cr合金的热处理组织形貌主要取决于高温处理的温度、在(γ+α)两相区,稍低于Ta温度处理时,α相显著粗化,随加热温度的降低,α、γ两相均明显细化,进一步降低加热温度,发生γ,相的明显粗化。通过控制高温加热温度及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合金的组织,使其获得全片层、近片层、双态、近双态、近γ以及细化的近γ组织。  相似文献   

3.
Ti-Al-Cr三元系相图1000℃等温截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扩散偶-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及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定了Ti-Al-Cr三元系相图1000℃等温截面的含Al量达75at.-%,含Cr量达70at.-%的大部分区域。确定了Ll2结构的三元化合物相及其成分范围,完整地测定了TiAl,Ti3Al,TiAl2及TiAl3的相区范围及相平衡关系,明确了β-Ti相与TiCr2相的平衡关系及TiCr2相的成分范围  相似文献   

4.
秦高梧  郝士明  曾宁华 《金属学报》1995,31(23):484-488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测定了Ti—Al—Ga系,Ti—Al—Nb—Cr系低Ga,低Nb和低Cr部分的α(α_2)/γ相平衡成分,推得了合金元素Ga,Nb和Cr在α(α_2)/γ平衡相中的成分分配比K并利用分配比方程计算出了Ga,Nb和Cr在不同温度下的γ相的稳定化参数结果表明,Ga,Nb为γ相稳定化元素,Cr为α相稳定化元素.  相似文献   

5.
对Ti_3-Mo-Nb,Ti_3Al-Nb-V,Ti_3Al-Zr-V三个赝三无合金系的实验结果表明,α_2/α_2+β相界遵守电子浓度规律,且合金元素的价电子数由它们的电子结构决定过渡族元素Ti,Zr.V,Mo,Nb的价电子为s+d电子。即N_(Ti)=N_(Zr)=4(s~2d~2),N_v=5(s~2d~3),N_(Nb)=5(s~1d~4),N_(Mo)=6(s~1d~5)、非过渡族元素Al的价电子为s+p电子,即N_(Al)=3(s~2p~1)α_2相的计算模型为N=ΣN_if_i,α_2/α_2+β相界的特征电子浓度值为N_c=ΣN_if_i=3.787.  相似文献   

6.
通过冷喷涂Al-20Si合金涂层及后续热扩散处理在γ-Ti Al合金表面制备Ti(Al,Si)_3扩散涂层。对涂层进行900°C下1000 h等温氧化和120次循环氧化来测试其抗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电子探针分析涂层氧化前后的组织和相转变。结果表明:该扩散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氧化增重只有基体合金的四分之一。由于在氧化过程中涂层与基体发生互扩散,氧化后的涂层退化为3层:Ti Al2内层、由Ti(Al,Si)_3和富Si相组成的中间层以及多孔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Ti-Co(Ni)-Al系合金的低温高速超塑性行为,表明该合金系在很宽的应变速率范围内((?)=10~(-1)~10~(-3)S~(-1))和较低的变形温度下(700—750℃)具有良好的超塑性。Ti-Co-Al合金最高延伸率大于2000%,m值为0.58—0.70。认为超细的α晶粒和均匀弥散的第二相粒子Ti_2Co(Ti_2Ni)等是有利于合金超塑性变形的显微组织因素。用TEM和SEM对超塑拉伸过程中合金显微组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晶界滑动和晶粒转动是Ti-Co(Ni)-Al系合金超塑变形的主导机制,而位错运动产生的晶内滑移是其重要的伴随机制。此外由于Co,Ni等元素在钛中具有很高的扩散速率,促进了Ti-Co(Ni)-Al系合金超塑变形时的晶界和晶内滑移。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在60KA铝电解槽中直接制取Al-Si-Ti合金的工业试验过程,对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进行了全面介绍,对试验结果以及试验过程的工艺技术制度的最佳选择范围作了详细分析,并对试验制取的Al-Si-Ti合金的应用效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运用扩散偶技术结合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方法对Nb-Ti-Si三元扩散偶进行相分析,测得Nb-Ti-Si三元系1473K下所生成的7个扩散层,分别是TiSi2,TiSi,Ti5Si3,Nb5Si2和M3Si,此扩散偶中未发现三元化合物,并根据扩散偶中的相区分布和相图中相区分布的关系,得出Nb-Ti-Si三元系1473K下的等温截面。  相似文献   

10.
在Co-Al-Ti三元系中,设计并熔炼了一系列含Co(Al,Ti)/(Co)的多相合金,试图通过在脆性的B2型金属间化合物Co(Al,Ti)中引入塑性的初级固溶体(Co)来提高材料的室温塑性。通过对合金铸态和经过简单热处理态的分析,确定了Co(Al,Ti)/(Co)两相区的成分范围、相平衡和相结构状况;并通过室温压缩实验了解了合金的变形行为,对合金的进一步开发前景作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11.
秦高梧  郝士明 《金属学报》1995,31(11):B484-B488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测定了Ti-Al-Ga系,Ti-Al-Nb-Cr系低Ga,低Nb和低Cr部分的α(α2)/γ相平衡成分,推得了合金元素Ga,Nb和Cr在α(α2)/γ平衡相中的成分分配比K^(呔2)/γi,并利用分配比方程计算出Ga,Nb和Cr在不同温度下的γ相的稳定化参数Δ^*G^α(α2)→γi。结果表明,Ga,Nb为γ相稳定化元素,Cr为α相稳定化元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铸造搅拌法制取了由Al2O3颗粒增强的Al-Si合金复合材料。通过正文试验,探讨了Al2O3颗粒的尺寸、颗粒的体积分数与浇注温度对Al2O3颗粒-Al-Si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2O3,颗粒尺寸为1-3m、体积分数15-20%,浇注温度为800℃时增强效果最佳,强度可提高20%以上,磨损量可减少60%-70%,Al2O3颗粒能促进Si相形核、有碎化共晶硅并使之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铝/钛(Al/Ti)散热器的搅拌摩擦钎焊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大面积2mm薄板铝/钛(Al/Ti)散热器(热沉)的工程需要,证明了搅拌摩擦钎焊专利技术(FSB)具有高效、免保护、去膜理想且可达范围宽、界面致密、性能稳定的优点。与无钎料的普通搅拌摩擦焊相比证明了加入钎料锌的重要性。无钎料时铝钛焊接板断裂位置位于铝钛界面处,且拉伸断裂强度低。当加入Zn钎料后,界面改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膜下溶解能有效去除铝母材处的氧化膜;(2)在工具的锻压力作用下界面致密;(3)界面未观察到明显的金属间化合物。最后,在375mm/min的焊速下获得了断裂于铝母材(而非界面)的良好接头。  相似文献   

14.
Mg3MNi2(M=Ti,Al)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l和Ti对Mg2Ni结构中部分Mg的取代,得到与Mg2Ni晶体结构不同的新型合金.多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其化学式为Mg3MNi2(M=Ti,Al),立方晶系,空间群Fd3m,Z=16,48个Mg坐落在48(y),16个M(M=Al,Ti)坐落在16(d)位,32个Ni坐落在32(e)位,Mg3AlNi2的晶胞参数a=1.15474(2)nm,Mg3TiNi2的a=1.16178(2)nm.与Mg2Ni相比,Mg3MNi2合金的晶体密度更大,Mg-Ni键长更长,吸放氢温度降低,循环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5.
无压反应烧结Mo(Si,Al)2-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Si2,Al,C之间的原位反应无压烧结制备了Mo(Si1-x,Alx)2-SiC复合材料。随着烧结温度从1400℃升高到1650℃,MoSi2相消失,反应产物为Mo(Si,Al)2和SiC及Mo5Si3C相。由于固溶体及Nowotny(Mo5Si3C)相的形成,使得原位反应中化学计量法则变得困难。原位生成的SiC相随着温度的升高由颗粒状变为晶须状,并由于它的强韧化作用使得复相材料的性能较单相材料成倍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直流磁控溅射沉积(Ti,Al)N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生蕊  彭栋梁 《金属学报》1994,30(5):B232-B237
研究了用直流磁控反应性溅射法在Ar+N2气氛中沉积(Ti,Al)N膜的工艺。(Ti,Al)N膜具有比TiN膜高的耐磨性,硬度和高温抗氧化性,AES深度分析表明,由Al的选择性氧化形成的Al2O3保护层,是(Ti,Al)N膜具有优良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Mossbauer谱等研究(Sm1-xYx)2Fe(17)Ny的磁性。结果表明:Sm次格子的单轴各向异性较强,对总的各向异性贡献起主导机制;Y原子的择优占位导致晶体结构的变化,而对各向异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铝液与SiO2反应原位形成Al/Al2O3(P)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铸造方法与原位技术相结合研制出原位形成的Al/Al2O3(P)复合材料。向铝液中添加(搅入法)预先在300℃下烘烤3h、粒径为300μm的SiO2颗粒,发生如下反应:3SiO2+4Al=3Si+2Al2O3,其结果,原位形成颗粒分布均匀的Al/Al2O3(P)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在位生成TiB2/Al—Si—Mg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结合LSM法和MCR法原位反应生成TiB2粒子增强Al-Si-Mg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原位生成TiB2粒子呈等轴状且尺寸<1um,大都均匀分布在共晶组织中,与共晶Si交织在一起,在α(Al)中只有少量的TiB2粒子。原位TiB2粒子可明显强化Al-Si-Mg复合材料,且随着TiB2粒子数量的增加,强化效果也随之提高,而且延伸率也略有升高,如6%TiB2/Zl104复合材料室温拉伸强度可达296MPa,延伸率为5.5%,热处理(T6)可将共晶Si由原先的连续棒状变为孤立的颗粒状,大幅度提高材料抗拉强度,使6%TiB2/Zl104复合材料室温拉伸强度达386MPa,而材料仍属于韧性材料。  相似文献   

20.
北冈山治  史丽娜 《轻金属》1991,(2):61-63,47
共晶Si细化的效果从这些结果中来看,就11%Si-Cu-Mg系合金来说,如果铸锭尺寸在203.2mm以下,平均Si粒径在2~5μm的范围内,在热挤压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细化。这种情况即使改变挤压比也无变化。换句话说这表明需要在铸锭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