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响应通常通过反应谱分析得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给出的设计反应谱及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的规定使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简单易行且具有很好的可靠性。选取两个结构体系不同的高层建筑结构模型,分析其在不同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差异,评价不同场地特征对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对场地特征有较大敏感性,且对场地类别的敏感程度比对设计地震分组的敏感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戴国莹 《建筑科学》2001,17(6):56-6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 ,场地抗震性能评价的要求 ,主要包括场地地段和场地类别划分、液化判别和处理等 ;结构抗震计算的要求 ,主要包括地震作用方向、地震影响系数的参数、地震作用取值、结构承载力和变形验算等。GB5 0 0 11- 2 0 0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简称“新规范”)与GBJ 11- 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简称“89规范”)相比 ,在发震断裂、局部地形影响、场地类别划分方法、时程分析要求、变形验算范围和验算指标等方面有一定的改进 ,并新增了桩基抗震验算、长周期和不同阻尼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小地震作用控制要求 ,总体上使结构抗…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川滇甘陕地区263个有详细场地资料的强震台站获得的802条竖向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为研究对象,利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每条竖向加速度反应谱进行拟合,分析不同场地类别、震级和震中距对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参数取值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竖向设计反应谱的起始周期和衰减指数基本不受各因素的影响,平台值和特征周期均随场地类别的提高而增大,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特征周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而平台值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本文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最终给出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参数的建议取值,为我国建筑抗震规范中竖向地震作用的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较长周期的(T11.4Tg)多高层规则建筑结构,在三类场地土(Tg=0.55s)条件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沿房屋高度方向的分布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的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在取值上存在较大差异。采用振型分解法,对该种情况下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于该类结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关于剪重比限值的规定进行了讨论,说明了剪重比限值的重要性,指出了现行规范剪重比限值规定的不足之处。搜集了我国196栋已建或在建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数据,给出了剪重比拟合公式,并以这些研究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场地类别、基本自振周期等因素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剪重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小山 《广东建材》2010,26(5):140-143
<正>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北路,总建筑面积113800m2,地下四层,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本工程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按7度烈度进行抗震设计设防。  相似文献   

7.
在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经验的基础上,同时采纳了地震工程领域的科研新成果,我国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于2010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主要从抗震设防目标、设计反应谱、场地类别、地震作用与抗震验算、性能化设计等方面对其与欧洲现行抗震设计规范( Eurocode8) 2004版进行了对...  相似文献   

8.
话题id=767301 问题的提出虚心的碌碌: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公式为FEK=α1Geq,其中,α1为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它和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结构自振周期以及结构阻尼比有关系,最终由地震影响曲线确定。在美国规范中,地震作用的公式为:V=CV·I·W/( R·T),式中各个系数的含义为:CV ———与地震烈度和场地类别有关的系数;I ———重要性系数,该参数在中国规范抗震设防标准中也有体现;W ———等同中国规范中的等效重力荷载 Geq;T ———结构基本…  相似文献   

9.
搜集了美国西部近几年的中小地震记录1 321条以及场地钻孔资料,震级范围为M(3.5~6.5),根据钻孔资料将美国西部地震记录,按照我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场地分类,统计得到了Ⅰ、Ⅱ、Ⅲ类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衰减关系并分析了其特点。通过将Ⅰ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衰减关系与前人研究的基岩场地衰减关系对比,发现Ⅰ类场地得到的水平和竖向PGA衰减曲线与前人研究的基本一致。由此说明只要场地类别一致,使用不同地区同类场地的中小震记录进行地震动参数研究是可行的。结果为我国的中小震峰值加速度估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特征周期是反应谱的重要参数,是工程抗震设计的关键参数,但物理意义不明确、涉及因素多、结果离散,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反应谱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反应谱特征周期的概率法.搜集近期1491条地震记录,采用概率法(97%)和美国FEMA-450(2003)法,以中国抗震规范特征周期分类为依据,研究了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规律.研究表明:概率法从面积比确定特征周期,力学概念明确,确定标准统一,与美国FEMA-450(2003)法有较好的一致性;近期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分布特征表明,抗震规范规定的不同场地、不同地震分组的特征周期区段,地震记录数量不同,长周期效应不容忽视.特征周期与震级、场地类别和震中距的关系复杂且离散,特征周期呈区间分布规律,分布区间值较大,区间内部定量关系仍较难确定.特征周期与震级、场地类别和震中距的相关性不明显,反应谱特征周期按场地类别、震中距(地震分组)确定,存在不确定的风险,美国抗震规范以反应谱参数直接确定特征周期的方法,抗震规范修订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震滑坡是一种地震引起的常见的次生地质灾害,往往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害。拟静力方法由于其简单、实用且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仍然是目前评价边坡抗震稳定性的最常用方法。通过对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美国CGS-SP117A《加州地震灾害评估与减灾指导方法》关于边坡拟静力稳定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标准最大的差异在于地震折减系数的确定。根据GB 50330—2013,地震折减系数等于0. 25,为一个常数。而在确定地震折减系数时考虑了例如震级、震源距等影响因素,较为全面。通过一个算例分析表明:由GB 50330—2013确定的地震折减系数在大多情况下均比美国CGS-SP117A的要小。因此,由GB 50330—2013计算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比CGS-SP117A的较大,造成我国GB 50330—2013的边坡抗震稳定性评价在某些条件下是偏于危险的。建议修订GB 50330—2013时,在深入研究边坡地震动力响应与抗震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地震折减系数与稳定安全标准进行合理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业内对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倾覆力矩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给定的公式计算还是按力学方法计算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鉴于此,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需要控制框架部分地震倾覆力矩的来龙去脉进行解剖,并对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对框架-剪力墙中框架部分地震倾覆力矩的计算方法给出建议,即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给定的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13.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2004)已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试用。《通则》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最新抗震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提出了抗震性态设计、设计地震加速度、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结构影响系数、结构弹塑性侧移、高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建筑抗震设计类别等诸多抗震设计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提高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今后修订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形成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国内外重要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各种不同的记录分组方法对标定设计反应谱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各种不同类别场地上所获取的地震记录的反应谱形状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程分析法所需的输入地震波提出一种基于规范设计反应谱的、与设防烈度、场地条件、震源机制、结构自振特性有关的选择原则。建议在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中采用一组四条实际地震加速度记录(其反应谱特征周期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作为输入地震波,计算所得的结构内力或位移算术平均,可以得到符合规范要求的比较合理和安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平均剪切波速 (vsm)和等效剪切波速 (vse)之间的关系。以北京城区为例 ,对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 11- 89)计算的平均剪切波速和按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 0 0 11 2 0 0 1)计算的等效剪切波速进行分析 ,并指出了这两种计算方法对场地类别划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介绍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反应谱的异同,包括加速度记录数据样本及分组、数据处理、反应谱的构建和应用,进而讨论了地面峰值加速度(GP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定义。分析了8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反应谱,结果表明,采用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值应按EPA调整,计算结果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比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影响埋地管线地震反应的因素很多,涉及到地震条件(包括场地类别、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特征周期、场地剪切波速等)以及埋地管线的截面和材质。本文对埋地管线在地震行波下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现行《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的计算方法作了比较,得到了若干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谈建国  方石剑 《建筑结构》2020,50(2):49-55,19
通过新版《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与旧版《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及美国相关规范、手册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新版《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风荷载计算的规定;受弯构件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梁、柱平面外计算长度的规定,柱平面内计算长度的规定;抗震作用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的理解;檩条-隅撑支撑体系设计等内容,总结出设计中对新版《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应用的几点体会,供设计人员在实际工程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2021)有关覆盖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位于场地分界线附近时设计特征周期应插值确定的强制性要求,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6条条文说明及相关研究成果,给出了不同设计地震分组特征周期按0.01s间隔进行插值的具体方法,并绘制了相应插值图表,可供勘察设计单位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工程概况某压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车间。长49.500m,宽36.500m,四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依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设防烈度为8度(0.2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设备抗震分析需提供7.800m、12.300m层的三向分量楼层加速度反应谱(含2%、4%两种阻尼比),设备布置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