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宁热电厂某新建工程为背景,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对主厂房竖向框排架结构分别在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8度(0.20g)下进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 g)地震作用下,主厂房竖向框排架结构能够满足抗震性能要求且经济性较好,而高烈...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低烈度区多层剪力墙结构采用比现行规范规定偏低配筋时的抗震性能和工程应用可能性,针对4种不同平面布置形式的多层剪力墙结构,依据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0.10g和0.15g)进行抗震设计,并减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墙身构造钢筋量,形成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经对设计完成的相同平面布置的低配筋剪力墙结构的截面和配筋情况进行对比,发现6度和7度(0.10g)设防区的构件截面和配筋完全相同,而与7度(0.15g)设防区稍有差别。采用Perform-3D程序对设防烈度7度区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很小,进入非线性的区域不大,结构损伤轻微;对比墙身配筋率显著小于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试件试验结果发现,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损伤很小,且最大层间位移角远小于其极限位移角。因此,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在低烈度抗震设防区(6度和7度区)采用。另外,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墙体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分别为0.15%和0.10%。  相似文献   

3.
宿迁佳宝儿童医院位于宿迁市宿城区,拟建综合楼地上17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69.30 m,地上建筑面积2.38万m2,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该工程位于高烈度区,重点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8度(0.30 g),采用隔震设计。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板,采用天然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进行隔震,水平向减震系数β不大于0.38。隔震层以上结构抗震设防烈度降低1度,按7度(0.15 g)进行设计,隔震层以下结构按规范要求进行罕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隔震技术能明显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房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荣昌区基本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结构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作用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80。通过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满足中、小学教学用房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5.
江泳 《福建建筑》2014,(11):41-44
为研究底层柱顶隔震结构在超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结构为背景,应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三维结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研究表明:在设防烈度(7度,0.15g)中震作用下,楼层剪力减震效果显著;在超烈度(8度,0.2g)大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而底层完全处于弹性状态,上部结构楼层加速度反应减震效果明显。同时说明,隔震结构经过优化设计,抗震性能可以满足超设防烈度要求,抗震设防目标高于抗震结构。  相似文献   

6.
对设防烈度为7度(0.15g)地区某复杂高层结构进行了抗震分析,阐述了此高层的设计分析过程及要点,并提出相应的抗震措施,为同类复杂高层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工程概况某压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车间。长49.500m,宽36.500m,四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依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设防烈度为8度(0.2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设备抗震分析需提供7.800m、12.300m层的三向分量楼层加速度反应谱(含2%、4%两种阻尼比),设备布置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8.
兰州红楼时代广场屋顶结构标高245.60m,是目前西北地区第一高楼,地处兰州市中心,设防烈度为8度(0.20g),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设防烈度接近8度(0.30g)。项目除高度超限外,还存在其他多项超限内容,如利用避难层设置2道加强层,裙楼局部利用转换桁架实现抽柱转换,塔楼顶部和裙楼入口处形成斜切面,核心筒剪力墙从层55开始内收等。进行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根据构件的重要性分别提出不同的性能设计目标,并采取相应抗震加强措施。通过不同程序分别进行了中震弹性和不屈服计算、以及大震弹塑性分析。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各种性能化目标均得到实现,性能化抗震设计和采用的抗震措施能满足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汶川地震灾后部分城镇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一些灾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由原来的7度,上调为7度半。因此,我国《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也需做相应修订。”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获悉,修订《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第一次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业人士,将对标准修订事项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将修订建筑抗震标准 震区房屋是修订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汶川地震灾后部分城镇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一些灾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由原来的7度,上调为7度半。因此,我国《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也需做相应修订。”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获悉,修订《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第一次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业人士,将对标准修订事项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溃坝险情土石坝烈度分布及震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地震中69座溃坝险情土石坝所处烈度区及其实际震害情况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了土石坝震害类型、破坏程度与所在烈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汶川地震中土石坝震害随烈度变化的规律性显著。分析表明,Ⅵ度以下烈度区土石坝没有溃坝险情发生。在Ⅵ度至Ⅸ度烈度区,随着烈度等级的增加,震害种类及其震损程度随之增加,在不同烈度区影响坝体安全的震害的种类不同。坝体裂缝是溃坝险情土石坝最普遍的震害形式,坝体贯穿性横向裂缝多见于Ⅸ度烈度区,溃坝险情土石坝在Ⅵ,Ⅶ,Ⅷ,Ⅸ度烈度区内表现出的震害类型和危险程度有所差别。认为在土石坝抗震设计和应急救援中应认识到这些震害特点以减少震后由于溃坝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设计的算例进行精细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校验了中国规范剪力墙结构能力调整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现行规范的设计能够满足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控制指标,能够充分利用连梁耗散地震能量。但是,由于现行规范中未遵循地震力降低系数-位移延性系数关系的基本理论规律,未对各设防烈度区的结构采取严格程度相同或相近的抗震措施,从而使得设计受地震作用控制的7度(0.15g)结构破坏最为严重,抗震性能较弱;也正是由于随抗震等级从一级到三级,采取的抗震措施逐渐减弱,致使连梁的延性需求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规范规定底部加强区高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显得不足。规范的薄弱烈度区出现在按直觉似乎地震危险性偏小的7度(0.15g)区的抗震措施上,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为开展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以不同设防烈度下6层RC框架结构模型设计结果为例,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概率统计的方法对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约定罕遇地震以及50年超越概率2%地震作用下建筑倒塌概率进行分析,并对建筑倒塌概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服从正态分布;按层间位移角的累积概率进行风险评估,在规范约定罕遇地震下,6度和8度(0.30g)设防RC框架结构的抗倒塌性能有保证,7度(0.1g)、7度(0.15g)和8度设防时倒塌风险显著偏高;在50年超越概率2%地震下作用,8度(0.30g)和9度设防RC框架结构的抗倒塌性能基本有保证,6度、7度(0.1g)、7度(0.15g)和8度设防时倒塌风险显著偏高;结构倒塌风险与预期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平均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严格控制预期罕遇地震下的平均最大层间位移角是确保抗倒塌性能的重要手段;对于中低烈度设防的RC框架结构,规范GB 50011约定罕遇地震峰值加速度明显偏低、结构构件抗震等级低、轴压比限值高、框架柱截面小、结构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能力偏小等是地震倒塌风险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开展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以不同设防烈度下6层RC框架结构模型设计结果为例,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概率统计的方法对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约定罕遇地震以及50年超越概率2%地震作用下建筑倒塌概率进行分析,并对建筑倒塌概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服从正态分布;按层间位移角的累积概率进行风险评估,在规范约定罕遇地震下,6度和8度(0.30g)设防RC框架结构的抗倒塌性能有保证,7度(0.1g)、7度(0.15g)和8度设防时倒塌风险显著偏高;在50年超越概率2%地震下作用,8度(0.30g)和9度设防RC框架结构的抗倒塌性能基本有保证,6度、7度(0.1g)、7度(0.15g)和8度设防时倒塌风险显著偏高;结构倒塌风险与预期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平均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严格控制预期罕遇地震下的平均最大层间位移角是确保抗倒塌性能的重要手段;对于中低烈度设防的RC框架结构,规范GB 50011约定罕遇地震峰值加速度明显偏低、结构构件抗震等级低、轴压比限值高、框架柱截面小、结构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能力偏小等是地震倒塌风险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柱剪力增大系数是保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中国结构设计规范对各抗震等级的剪力增大系数取值作了规定,但却未见有关实际控制效果的研究成果发表。按照现行设计规范设计了3个规则空间框架结构算例,分别位于设防烈度7度(0.15g)区、8度(0.20g)区和9度(0.40g)区。对每个算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以不少于90%的梁、柱满足"罕遇地震作用剪力"小于"平均强度抗震抗剪能力"为标准,判断剪力增大系数取值的有效性。当不满足该标准时,调整剪力增大系数取值,直到满足上述标准。结果表明,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对框架梁取用的剪力增大系数有效,可继续使用;框架柱剪力增大系数取值,在一级抗震等级时过大,在二、三级抗震等级时不满足上述标准。建议了两套柱剪力增大系数的取值方案。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出版的《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烈度与震害》(地震出版社)一书中说:“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包括城区)均在Ⅵ度区范围内,只有通县和平谷县有一小部分Ⅶ度点。”据此,则顺义县境内的烈度均不超过Ⅵ度。  相似文献   

17.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珠海翠香路与情侣中路交接处之南西隅,地上主楼两栋,均为31层,面积36530.26ms,两层地下室,面积9202.0m^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场地类别为三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地基土有液化现象,液化等级为中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风险水平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开展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依据GB 50011—2010,对18个不同层数(4、6、10层)、不同设防烈度(6~9度)的典型RC框架结构进行试设计,并依据试设计结果对各模型的抗震设计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低烈度(6、7度)设防的框架结构,柱截面尺寸一般由构造要求或轴压比限值确定,最大轴压比一般出现在中柱,且重力荷载代表值所占比重很大,柱截面配筋则由最小配筋率规定和静载承重要求控制,结构构件的抗震冗余度不足;而对于中高烈度(7度(0.15g)及以上)设防的框架结构,柱截面尺寸主要由位移角限值控制,最大轴压比一般出现在边柱,且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所占的比例随着烈度和层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截面配筋一般由抗震承载力要求控制。  相似文献   

19.
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6,7,8,9度抗震设防烈度细分为26个小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其中6度5个等级和7度10个等级按0.01g一级递增,8度10个等级按0.02g一级递增,并将之与各抗震设防地区50年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间建立了对应关系表,该表可以应用于设计使用年限小于50年的丙类建筑按设计使用年限进行的结构鉴定和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寒冷地区村镇建筑的砂垫层-滑移隔震复合体系的地震反应特征,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设防烈度为7度和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分别为0.15g、0.20g和0.30g三种情况的算例模型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隔震体系综合了砂垫层和普通摩擦滑移结构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减震作用,且减震率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