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用地紧张,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影响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城市病",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提到日程.交通矛盾的核心是行车密度过大和行车速度过低,以及人流与车流的混杂.这些问题单靠拓宽道路和设置立体交叉是不能完全解决的,采取分流措施才是有效的途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可以从根本上分流交通运行状况,改善城市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笔者在参考国外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对青岛市地下交通系统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地下交通系统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核心区设置地下环路串联各地块地下停车库,可使小客车由城市路网快速到达目的地,实现动态与静态交通的高效转换,提高停车效率,共享泊位资源,净化地面交通,减少交通拥堵.武汉市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工程包含3.0km主线及3.0km匝道,是华中地区当前规模最大的地下车库联络道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采用BIM智慧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3.
对厦门市地下交通空间开发现状的分析及地下空间资源的评估,借鉴国内外城市地下交通空间的开发经验,结合厦门城市发展的需要,提出厦门市地下交通系统发展的方向及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青岛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首先对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分析青岛市的自然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构筑了青岛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体系,对青岛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对地下交通、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市政设施、地下防空防灾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布局,并提出了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施实机制和保障措施,从而推进青岛市节约型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城市的发展更倾向于立体化,就更需要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城市的重点开发地区,地上、地下的各类设施关系比较复杂,地下空间开发的受制约因素较多,更加需要在控规层面就规划好对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利用方式。文章以黄山市滨江路地下空间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为研究重点,结合已有相关研究,对滨江路地下空间的利用进行探讨和分析,充分利用滨江西路地下空间,既要能有效缓解静态交通停车问题,又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交通通道问题,同时一并解决管线改造和驳岸安全隐患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国土狭小 ,城市用地极为有限。为使城市的各项功能能够正常、高效地运转 ,日本很早就着手挖掘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潜力 ,在地铁、地下街 ,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利用地下空间的建设等方面 ,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近几年 ,日本又开始积极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系统的建设 ,制定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纳入城市规划之中 ,以使整个城市的开发建设更为有序、高效。目前 ,我国城市正在开展规模空前的交通建设 ,如果我们能对日本城市利用地下空间已获得的成果和经验 ,加以仔细分析研究 ,定会有所收益。1地下交通系…  相似文献   

7.
信息荟萃     
政策法规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在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上,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强调: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医治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走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为拓展城市地下空间,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城市地下快速通道交通网络已成为缓解都市核心区交通运输压力的重要途径,但地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对城市环境产生污染,故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施工需要受到重视。针对隧道、地下路面、地铁车站等地下交通基础设施施工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已有国内外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施工优化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对实现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施工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为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施工理论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7,(Z1)
地下空间作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城市开发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日益凸显快速增长、集约紧凑、功能复合的发展特征。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建设良好的空间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效应、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交通和商业系统,成为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主导趋势。本文结合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规划实践,从规划背景、理念策略和规划内容三方面,对阅海湾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模式进行详细阐释,总结相关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熹熹  陈军 《规划师》2011,27(Z1):15-19
西安市属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有效利用对于保护古都风貌意义重大.目前西安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存在功能单一、交通功能开发不足、缺乏地下空间利用的统筹安排以及总体规划布局指导、缺乏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西安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应遵循整体开发利用、合理可持续发展、功能混合、与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阙平 《福建建筑》2010,(2):1-3,16
现代城市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上天入地"的立体化过程。交通、商业、仓储、管线等均是现代城市利用地下空间的各种模式。只有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才能大幅度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华中建筑》07/2018现代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居住区地下空间在整个城市可供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中占有重要的比例,通过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整合居住区空间功能,能够使居住区获得更为丰富的空间资源。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在区内交通、商业及公共服务、市政、防灾与防护等功能方面不断拓展和完善,根据地下空间环境适建性,对停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服务、金融邮电、行政管理等用地,提出具体的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要求,并且明确各  相似文献   

13.
王建林 《浙江建筑》2010,27(4):1-2,6
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资源、节能、交通、生态、防灾等综合效益分析,对目前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从规划研究、产权界定、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然而,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地面空间严重不足使得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必然选择。城市地下的开发在城市建设立体化,解决交通问题等方面显示出了优势。为了更好的进行城市地下开发,可以借鉴欧洲,北美,日本等国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和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使地下空间这一宝贵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问题愈演愈烈。城市立体化开发成为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手段。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良好的城市地下步行交通系统不仅仅是解决城市中心交通矛盾的有效手段,而且已经成为体现对人关怀,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黄秋平  蔡滨 《建筑创作》2010,(7):100-111
前言 自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建成开通以来,人们便开始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历程。地下空间从最简单的地下铁和建筑的地下延伸逐渐转变为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和地下商业空间,之后又在两者的基础上产生了交通与商业相融合的地下综合空间。目前,作为解决城市人口激增,土地资源稀缺,交通拥挤和生态失衡等问题的方法之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发达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发展的历程入手,分析其发展特征及趋势,从而比较我国与发达城市的地下交通空间的差距及现状问题。并以此总结提出城市地下交通空间的三大人性化设计原则,以及在整体交通结构及细部空间上的几大人性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安徽建筑》2019,(6):29-31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解决城市集中、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恶化、土地资源紧缺、交通拥挤等问题,同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涉及专业技术面广、主管部门众多、投资大、回报慢等特点,地下空间的规划实施难一直困扰城市主管部门和从业者,文章以金华市多湖中央商务区燕尾洲区块地下空间实施过程为例,探索城市新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实施途径,研究每个环节中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的分析和总结,结合与莞惠城际铁路接驳的惠州市荔浦风清公园地下停车场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方向和规划设计原则,为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和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因此,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协调发展,走集约化城市建设的道路,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城市的一个重要任务。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可广泛应用于交通、仓储、防空、环保、能源、居住、商业、文化、科技实验等领域。实践证明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人类摆脱发展进程中新的生存空间危机,解决城市用地不足、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防灾抗毁、空间饱和等难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