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系列水泥—硫铁铝酸盐水泥系列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24年,英国人Joseph Aspdin获得第一个波特兰水泥专利.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硅酸盐水泥系列.按中国的水泥分类方法,分为通用水泥系列和特种水泥系列.通用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特种水泥包括油井水泥、大坝水泥、快硬水泥、抗硫酸盐水泥和白水泥等等.硅酸盐水泥系列的主要特征是熟料矿物组成以C_3S为主.该矿物决定了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如强度发展规律等.硅酸盐水泥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建筑用胶结材料,总产量达12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2.
我国含钡硫铝酸盐水泥研究及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广驰 《中国建材》2001,(11):33-33
9月1日,中科院院士蒋民华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中国建材科研院的8名著名资深专家对济南大学和张店特种水泥集团的“含钡硫铝酸盐水泥的研究”项目及产品进行了权威性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为国际首创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产品为当代国际领先水平,可以批量生产。传统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能耗大、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且不能满足现代工程建设对水泥性能的要求。因此,如何发展高性能、长寿命、低环境负荷的新型水泥,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硫铝酸盐,铁铝酸盐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硫铝酸盐、铁铝酸盐水泥的问世,引起了建筑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近几年这两个系列的水泥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该水泥的特异性能,确实给建筑施工创造了优异条件和明显的效益,该两个系列的水泥基本特性相同,都具有早强、高强、凝结时间短、微膨胀、干缩率低、抗冻、抗渗、耐腐蚀等优点,如何运用这些特性,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一、凝结性各类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规定,初凝时间不得小于45分钟.终结不得大于12小时.而这两种水泥国家标准规定,初凝不得小于25分钟、终凝不得大于3小时.可见其凝结时间比普通水泥快得多,根据工厂多年来出厂水泥的凝结看:一般的初凝为30~40分钟,终凝为50~60分钟.  相似文献   

4.
掺磷铝酸盐水泥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水化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研究了掺放磷铝酸盐特种水泥(PALC)后矿渣硅酸盐水泥(SC)的水化行为;通过混凝土实验,探讨了在磷铝酸盐水泥作用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化,掺磷铝酸盐水泥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可提高8~14MPa,利用DSC,XRD,SEM,IR等分析手段,对该复合水泥水化浆体的结构、形貌进行研究,IR分析表明,复合水泥浆体水化产物相晶体结构的对称性较SC的高,由此可推测其稳定性增强,浆体耐久性好,SEM表明,水化浆体中的C-S-H凝胶交织成网络状,结构致密。  相似文献   

5.
1 第三系列水泥简介 第三系列水泥是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的新品种水泥系列,它主要包括硫铝酸盐和铁铝酸盐两大类,包括快硬、高强、膨胀、自应力、低碱度等水泥品种,属于系列产品。 硫铝酸盐水泥1975年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铁铝酸盐水泥是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两个系列6组配比,测定6组配比的碳化深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断裂能等性能指标,探讨碳化作用对PVA-ECC防护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盐水泥系列中,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PVA-ECC的抗碳化能力逐渐下降,抗折、抗压强度下降,而断裂能逐渐上升。硫铝酸盐水泥系列中,随胶粉掺量的增长,PVA-ECC的抗碳化能力逐渐下降,抗压强度下降,而抗折强度、断裂能均逐渐上升。最终,硅酸盐水泥系列中,选定粉煤灰掺量为35%的配比为最佳的抗碳化配比。硫铝酸盐水泥系列中,选定未掺胶粉的配比为最佳的抗碳化配比。  相似文献   

7.
徐梁 《江苏建材》1996,(3):42-43
本文介绍了I型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的用途和主要技术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与未来的展望。该特种水泥的开发为企业在普通水泥趋于饱和情况下增添了后劲。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两个系列6组配比,通过干燥收缩与冻融循环试验,测定6组配比的干燥收缩值与质量损失率,探讨干燥收缩与冻融循环对PVA-ECC防护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盐水泥系列中,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PVA-ECC的抗收缩性能与抗冻性能均逐渐下降。硫铝酸盐水泥系列中,随胶粉掺量的增长,PVA-ECC的抗收缩性能逐渐上升,而抗冻性能逐渐下降。最终,硅酸盐水泥系列中,粉煤灰掺量为35%的配比为抗收缩性能与抗冻性能最佳的配比。硫铝酸盐水泥系列中,胶粉掺量为2%的配比为抗收缩性能最佳的配比。而未掺胶粉的配比为抗冻性能最佳的配比。  相似文献   

9.
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与通用硅酸盐水泥性能不同。因此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外加剂不一定适用于硫铝酸盐水泥。本文重点介绍硫铝酸盐水泥专用泵送剂的组成配方、性能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铁铝,硫铝酸盐混合水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混合材在不同掺量条件下铁铝和硫铝酸盐混合水泥的强度发现,结果表明:掺入粉煤灰,石灰石粉和煤矸石粉混合材后,强度的下降比硅酸盐水泥明显,原因是水泥浆体孔隙溶液的pH值较低,但由地铁铝和硫铝酸盐水泥早强和最终强度高,能生产合格的混合水泥,加混合材不能改变水泥的集中放热行为,但能明显降低水化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材》2003,(7):36-36
本刊讯随着一条年产30万吨特种水泥生产线日前点火投产,河北唐山六九水泥有限公司特种水泥年产量达45万吨,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  特种水泥因其具有普通水泥不具有的特种功能而得名。特种水泥的品种很多,一般都具有早强、快硬、抗裂、防腐等特点,是飞机跑道、铁路建设、港口建设、路桥建设、码头建设、水坝建设、油井建设和普通建筑地下工程及冬季施工不可或缺的功能性材料。六九公司新投产的生产线,以生产已有10几年生产史的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为主。这种水泥的高抗冻性能是普通水泥的5~6倍,高抗渗性能是普通水泥的2~3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抗冻性,护筋性,抗渗性及耐久性等四个方面概述了硫铝酸盐水泥的特点,并与硅酸盐水泥进行了对比,使读者对硫铝酸盐水泥有一个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Ⅰ型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的用途和主要技术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与未来的展望。该特种水泥的开发为企业在普通水泥趋于饱和情况下增添了后劲。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适应各种工程的不同需要,在硅酸盐水泥和铝酸盐水泥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新型水泥,按其用途及性能可分为三类: (1)通用水泥:用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2)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如油井水泥等。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们先后同几个水泥厂合作,用(?)1.6/1.9×39m、(?)1.6/1.9×36m、(?)1.5/1.8×32m小型回转窑生产特种水泥,为工厂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1.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生产硫铝酸盐水泥的原材料是石灰石、矾土和石膏.烧成温度为135O°±5℃.该熟料烧成温度低、质疏、易磨,在节能方面有明显好处.  相似文献   

16.
复合硫铝酸盐水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证明,在硫铝酸盐水泥中可掺入少量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生产出成本更低的复合硫铝酸盐水泥。复合水泥中掺用适当的激发剂,可明显提高复合硫铝酸盐水泥的强度,生产出高标号的复合硫铝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17.
夏瑞杰  刘猛  王海龙 《建筑技术》2021,52(11):1381-1385
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特种水泥.综述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烧成、水化、制备等各过程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国内外关于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展望了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硫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混合对复合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复生  杨海艳 《北京建材》1996,(2):17-21,29
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以不同的配合比混合后,复合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膨胀、干缩性能的定量变化及水化产物的定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夏瑞杰  刘猛  王海龙 《建筑技术》2021,52(11):1381-1385
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特种水泥.综述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烧成、水化、制备等各过程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国内外关于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展望了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硅酸盐、硫铝酸盐水泥混合体系的凝结时间、水泥砂浆的强度性能,并对一定混合比例的OPC-SAC水泥进行了XRD、SEM和水化量热测试。结果表明,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混合,SAC中的C4A3^-S矿物与OPC中的G3S矿物在共同水化过程中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会使混合水泥水化和凝结加速;混合水泥的强度性能与两种水泥的混合比例有关。本研究可对硅酸盐-硫铝酸盐水泥混合体系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