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甄延临  李忠国 《规划师》2008,24(3):24-28
村庄布点规划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居民点重构、建设规模和空间形态的问题.农村居民点重构的影响因素有农民意识、经济发展水平、村庄规模、公共服务设施等,可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得出村庄发展等级分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措施.建设规模的影响因素有人口规模、农村工业化及城乡住房供给制度、建设标准与管理,可通过运用人口预测方法,促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等手段确定建设规模.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可根据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村域体系结构模式和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
陕南山区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为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研究针对陕南山区村庄分布的特点,合理构架村庄体系、引导村庄布局的方法。规划依据村庄内部布局的特点,将区内村庄聚集点划分为线状、放射状、面状和点状四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整治迁并方法,提升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对山区村庄布点规划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快速城镇化地区发展过程所引发的城乡矛盾,从城乡统筹、两规协调的视角,在村庄建设统筹、公服设施配置、村庄特色营造等方面探讨快速城镇化地区村庄布点的整合路径与规划机制,并对增城市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正式施行,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一字之差,意义深远,标志着我国正打破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进入城乡一体规划发展新时代。本文以花山镇村庄布点规划为例,总结归纳村庄布点规划的方法和要点。我们认为首先要从国土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入手,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重点,统筹考虑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与使用;并采用分类指导,合理制定各村庄居民点发展策略,同时明确划定村庄控制界线、统筹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灵活的指导下层次村庄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5.
陕南地区村庄布点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陕南地区村庄布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现场踏勘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陕南地区的村庄规模、村庄形态、基础设施配置、空间分布以及居民点重构整合以及实施村庄布点规划的难点进行分析,以促进陕南地区村庄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广州新一轮全覆盖式村庄规划的大背景,参考同时期白云、南沙、从化等地区的经验,集中就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体系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结合增城村庄布点规划项目的实践,建议规划编制应突破镇街一级行政界线的约束,着力构建县(区)1)统筹的村庄发展框架,并探索如何在产业功能分区、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从当地发展特征和发展条件出发,完善村庄的分类分级调控,强化布点规划对村庄规划的指导意义,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多规协调"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鞍山市博望镇村庄布点调整为实例,以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调查公众意愿,通过研究发现:各主体之间存在多样化利益诉求的矛盾,以政府、部门、农民与开发机构为主的四类利益主体围绕土地流转成本与收益展开博弈。农地产权缺失、征地程序缺陷、政府与开发机构联盟以及农民维权意识与能力薄弱是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利益非均衡博弈是导致村庄布局调整遭遇实践阻力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如何实现利益有效协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县(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初探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章建明  王宁 《规划师》2005,21(3):23-25
县(市)域村庄布点规划是种新的规划类型它集研究、实证和可操作性为体,其技术路线为从分析县(市)域村庄的规模、产业、职能等现状入手,提出具体的村庄发展策略、建设管制要求和规划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君杰  代大胜 《华中建筑》2012,30(6):113-115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和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至今,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的全面开展,为很多村庄带来了社会及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村庄规划编制的不断深入,由于时间紧迫,研究深度不够,村庄规划的编制落后以及规划实施管理的缺失引发无序建设和盲目发展的问题日益呈现。该文试图从中找出现行的村庄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云南省村庄规划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得到广泛推行,但是缺乏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小城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特定研究。本文以粤西小城德庆为例,通过对其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指出德庆名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高度失衡、原真性建筑缺失、非物质物化遗产保护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遗产的特点,提出德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策略,并得出改进建议,最后提出管理标准,将名城保护规划落实到管理层面,推进小城镇名城保护的进程,进而更好地实现对小城镇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发展--以郑州龙子湖大学城规划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银生  宋海瑜 《规划师》2005,21(1):28-29
大学城的建设对所在城市的发展具有五大意义:有利于建设“教育和人才高地”;有利于调整城市总体形态结构,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有利于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继承历史化,创造精神又明。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乡镇医疗卫生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乡镇卫生院的规划建设无疑是问题的重点之一.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该文重点探讨乡镇卫生院的规划与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4.
卫琳 《规划师》2006,22(7):91-93
城镇密集区协调发展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突破传统的行政区界限的束缚,按照"整体推进、集聚发展、集约经营"的原则,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要实行"空间开发管制",加强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综合调控.在推动规划实施上,要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健全区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全峰梅 《华中建筑》2008,26(2):113-117
在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城镇建设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该文意在理顺“文化广西”战略、城镇特色塑造和城镇竞争力提升三者的关系,提出广西城镇特色风貌规划的方法和重点,以期对“文化广西”建设,增强广西城镇竞争力,推动广西城镇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过程被挤压乃 至消解,是历史古镇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具 体表现在非遗传承断层与文化空间失活、非 遗过度产业化和空间文化性丧失、文化空间 同质化与非遗认同感降低等方面。厘清非遗 与文化空间之间“空间、要素、主体”三方 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非遗文化—生 产主体—空间”三元辩证的文化空间生产分 析框架;以崇州怀远古镇为例,对民间力量 主导下的自发建构、政府与本土企业合作的 资源集聚,以及借助外力对文化空间符号化 与商业化拓展构想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空 间生产过程与实践结果进行剖析;从文化空 间演化、文化空间符号化逻辑、文化生产参 与主体三个方面,揭示了历史古镇文化空间 生产过程的典型机制。对历史古镇构建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化空间格局和场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秦学义  沈斌  王永华 《规划师》2003,19(10):116-117
云南省是一个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区,由于以往城乡建设中保护的不足,使自然灾害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必须注重:山地城镇规划;因地制宜地打破封闭的小城镇规划;建立无人区,让生态山体自然恢复平衡;以紧凑模式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18.
"局部变更"的探讨--以马鞍山新城中心区规划方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伟  胡晓鸣  张建中 《华中建筑》2004,22(2):103-106
以马鞍山市城市新区中心规划方案为例,讨论了在城市急速发展时期,我国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衔接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局部变更”,并探讨了“局部变更”的适用范围以及内容和尺度。  相似文献   

19.
戴彦  张辉 《室内设计》2013,28(5):61-65
山地历史文化村镇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既具有显性的历史文化属性,又具有隐性的生态属性。对其文化保护理应兼顾生态关注,这既体现了对此类遗产构成中原有生态关系的承认与尊重,又强调了生态保护在遗产保护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基于与历史环境的关联,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生态问题有其特殊性和研究重点。结合巴渝地区情况,归纳了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生态特点。揭示了当前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确定生态保护目标的基础上,着重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景观风貌重塑两个层面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保护的总体策略与技术框架。凝练解决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生态问题的技术要点,探索山地生态视野下的保护模式,丰富当前山地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理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助“意象”的概念,从认知意象与规划设计的关系入手,以湖南韶山希望小镇规划设计为例,探索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生产、生活三方面要素意象之延展,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期冀为今后村镇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