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凝聚法制备香蕉油香精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阿拉伯胶、氧化淀粉和明胶为壁材,香蕉油香精为芯材,主要研究了复相凝聚法制备香精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壁材溶液浓度为2%,pH值为4.2,芯壁比为1∶2,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包埋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2.
以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所得大豆多肽为芯材、β-环糊精为包埋壁材制备大豆多肽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制备大豆多肽-β-环糊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大豆多肽微胶囊的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 表明:大豆多肽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芯质量比2∶1、包埋时间16 min、包埋初始pH 7.0...  相似文献   

3.
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了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试验以大蒜油为芯材,以海藻酸钠为壁材,氯化钙为固化液,探讨了海藻酸钠浓度、芯材与壁材比例、乳化剂浓度、氯化钙浓度及乳化温度等影响成型的主要因素。通过三元二次回归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进行包埋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锐孔法制作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4%,芯材大蒜油与壁材的配比为3.8:1,乳化剂的浓度为0.3%,乳化温度为65℃,凝固浴氯化钙的浓度为2%;包埋率可以达到77.21%。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杞油为芯材、亚麻籽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壁材与芯材的比例为(m:m)2:3;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70℃,雾化器转速24000r/min,进料速度为46.21m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枸杞油的微胶囊化效率为93.29%,含油率为45.62%。  相似文献   

5.
肉桂醛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 .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质量分数、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 .经过正交试验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最佳质量配比为 1∶1,蒸馏单甘酯的用量为 0 .4 g/dL ,固形物质量分数为 4 0 % ,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 1mL∶10 g ,肉桂醛微胶囊化的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 2 2 5℃ ,进料流量 2 10mL/h ,喷射压力0 .18MPa .实验还表明 ,肉桂醛微胶囊产品有一定的缓释抑菌效果 .  相似文献   

6.
明胶/CMC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肉桂醛为芯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球形多核微胶囊.研究明胶/CMC比例、pH、壁材浓度、芯壁比等参数对胶囊形态、粒径及包埋效果的影响.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明胶/CMC比例9∶1, pH 4.6~4.7,壁材浓度1%,芯壁比2∶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球形较好,表面光滑,粒径均一.与明胶/阿拉伯胶制备的微胶囊相比,形态相似,产率较高,而壁材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以乳清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橄榄油微胶囊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壁材凝聚率选出最佳壁材配比及最适浓度,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首先对壁芯比、复凝聚pH、凝聚时间做单因素试验,然后通过响应面试验筛选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结果:在壁材质量分数3%、壁芯比3、pH 4、凝聚60 min条件下制备微胶囊,最高包埋率为87.95%,包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两相剪切流法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气液两相剪切流,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方便的微胶囊制备方法,设计了基于冷热加工工艺的玻璃微喷嘴为核心器件的微胶囊制备系统。研究了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和芯、壁材配方对微胶囊有效直径Deff的影响规律,利用混合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的系统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并在最优的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条件下确定了微胶囊芯、壁材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表征微胶囊制备系统稳定性的液体含量l变化平缓,变异系数Cv<6.38%,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最优的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和芯、壁材配方条件下即微喷嘴直径1000μm、微喷嘴不含平行端部、喷射压力0.04 MPa、海藻酸钠浓度1%、氯化钙浓度1%、壁材与芯材的比值为2:1时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56.44%;干燥后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微观结构较规则,表面致密,可以有效完成对玉米胚芽油的包埋。  相似文献   

9.
以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维生素B_2微胶囊,研究了壁芯比、壁材浓度、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四因素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为10:1、壁材浓度为20%、进风温度为170℃、进料流速为3 mL/min,该条件下维生素B_2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6.12%。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苦瓜籽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了不同凝聚pH、芯壁比、壁材浓度、乳化剂对微胶囊形态、产率、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凝聚pH为3.9,芯壁比为1∶2,壁材浓度1%,乳化剂采用质量为乳化体系0.1%的Span80。上述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形态良好,产率和效率分别为87.7%和90.9%,平均粒径为52.376μm。使用SPME-GC-MS分析了微胶囊化前后芯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凝聚微胶囊化可以掩盖芯材的部分不良风味,改善其可食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大鲵油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鲵油微胶囊。对壁材进行选择后,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壁材配比、壁芯材质量比、壁材添加量和乳化剂添加量对大鲵油微胶囊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β-环状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3.44∶1、壁芯材质量比5.37∶1、壁材添加量6.46%、乳化剂添加量2%(以壁材质量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鲵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06%。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以麦芽糊精为壁材制备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乳化剂用量、乳状液固形物质量分数为自变量,微胶囊化效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依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最佳制备条件为:芯材与壁材质量比3.56:6.44,乳化剂用量3.59%,乳状液固形物质量分数27.6%.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预测值为96.58%,验证值为96.53%.  相似文献   

13.
鱼油(南海低值鱼)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以自制鱼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产品。以产品的外形,粒径大小、产率、效率、缓释性能作为评价指标,系统地得出制备鱼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鱼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芯壁比为1:2,壁材(壳聚糖:海藻酸钠)比为2.5:1,乳化剂用量为0.1wt%,戊二醛用量为3.5ml,pH为9,反应温度为60℃,乳化搅拌速度为800r/s。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阿拉伯胶和β-环糊精为壁材,牡丹籽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牡丹籽油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及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复合壁材阿拉伯胶与β-环糊精质量比1∶2、芯材与壁材质量比1∶2、乳化液总固形物含量20%;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牡丹籽油微胶囊产品颗粒圆整、大小分布均匀、囊壁表面平整光滑,包埋率可达86.32%;牡丹籽油微胶囊在常规的热加工处理过程中结构仍然完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牡丹籽油微胶囊化对牡丹籽油的主要功能成分α-亚麻酸的含量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比较了不同壁材、壁材浓度、芯壁比、pH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形态及包埋率、产率和载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壁材浓度1%,芯壁比1:1,凝聚pH为4.0.上述条件下.微胶囊形态完好,平均粒径为69.53μm,微胶囊化效率为90.9%,产率为91.0%,载量为63.9%.采用SPME-GC-MS研究了微胶囊化前后鱼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表明微胶囊化可以包埋部分挥发性成分,掩盖一定的鱼腥味.  相似文献   

16.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锐孔法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制备的主要因素,优化工艺条件。实验确定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1.4%,芯壁比为3:2,CaCl2浓度为1.4%,单甘酯/芯材为0.2g/g,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平均包埋率可达92.59%,且微胶囊产品结构坚硬、圆整,无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以猕猴桃籽油为芯材,玉米肽为壁材,吐温-20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配比1∶2(质量比),固形物浓度(质量分数) 15%,喷雾干燥温度160℃,高速乳化剪切转速6 00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4. 06%。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理化性质、电镜、红外光谱分析和稳定性研究,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芥末油微胶囊.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形物含量10%、芯壁比1∶2、乳化剂的添加量为0.1%、均质时间4 min(10000 r/min)、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19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89.94%.  相似文献   

19.
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复合壁材配比、芯壁材配比及乳化剂的添加量,得到南瓜籽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乳化剂的添加量为3.5%,此时南瓜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1.05%。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胚芽油为芯材,CMC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单甘酯与蔗糖酯为乳化剂,对喷雾干燥法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1:4)添加量为2%,CMC与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比例为1:5,复合壁材添加量为22%,芯材添加量为18%,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