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混合菌丝球苯胺净化效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苯胺的净化效率,避免菌体流失,维持苯胺降解菌在系统中的浓度,对菌丝球作为生物质载体与工程菌结合形成混合菌丝球的净化效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了霉菌Y3与细菌JH-9形成混合菌丝球对苯胺的生物降解效果,将混合菌丝球与细菌JH-9的苯胺净化效能进行了对比,探讨了霉菌Y3与细菌JH-9的接种比例、进水苯胺浓度对混合菌丝球净化效能的影响,并进行了间歇流小试.结果显示,2种菌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 mL霉菌Y3孢子悬液(A620=0.25)与3 mL细菌JH-9悬液(母液细菌浓度1.2×109cfu/mL),苯胺浓度在500 mg/L内均不会对混合菌丝球造成抑制作用.间歇流反应器出水稳定,苯胺去除率达100%,去除率60%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一种适用于菌丝球生物质载体高效、快捷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分别采用同时培养法和吸附法将高效苯胺降解细菌JH-9固定于黑曲霉菌Y3形成的生物质载体菌丝球上,并对两种微生物固定化方法所形成的混合菌丝球的特性和内部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接种细菌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培养法固定化细菌所用的时间缩短,且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细菌数量更多.同时培养法形成的混合菌丝球堆积体积更大,成球总数量更多,球体直径较小,总质量和总相对密度也较小.当采用同一种固定化方法时,混合菌丝球的堆积体积、成球大小与功能菌的接种量成正比;而形成混合菌丝球的总质量和总相对密度却与功能菌的接种量成反比.同时培养法形成的混合菌丝球内部细菌非常均匀地排列生长在每一根菌丝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从混合生物脱氮系统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菌株PN1001,对含戊胺和苯胺的石化炼油废水污染进行生物修复.研究表明菌株PN1001对含戊胺和苯胺的石化炼油废水污染有很强的修复力.通过富集培养驯化后处理含戊胺和苯胺废水的菌株为假单胞菌.该菌株接种在复合生物脱氮系统反应器中的最佳实验操作条件为:温度为30℃,pH为7,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正常曝气.在污水质量浓度小于210mg/L时,戊胺的降解率达到86%;当污水质量浓度为130mg/L时,苯胺降解率可达到93%.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苯胺生物降解的反应途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修复含戊胺和苯胺污染的废水及土壤的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某焦化厂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苯酚高效降解菌(Wust-C),该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对Wust-C降解苯酚的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苯酚浓度为1 000 mg/L的试样中,培养24 h后,Wust-C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98%;初始苯酚浓度为300 mg/L试样中的苯酚可在8 h内完全降解。采用海藻酸钠对菌体进行固定化后,Wust-C的降酚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培养24 h后,固定化Wust-C对初始苯酚浓度为1 200 mg/L试样中的苯酚降解率达到100%,初始苯酚浓度为300 mg/L试样中的苯酚可在4 h内完全降解。Wust-C的加入对混合菌群降解苯酚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结胞技术降解有害有机物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生物处理废水的方法,可以从废水中除去有害性有机物.该研究以海藻酸钠作为LAS降解菌LAS1的固定化载体,通过摇床恒温培养考察了时间、温度、pH、以及底物LAS的浓度等因子对LAS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AS1在LAS浓度为110mg/L,pH7,温度30℃,转速为120r/min,培养2 d,其LAS的降解率最高达到95%.  相似文献   

6.
采用O3/UV氧化法处理苯胺废水,考察了反应时同、苯胺浓度、溶液pH、光照强度、温度、进气流量等因素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苯胺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pH值7.0、温度(23±2)℃、进气流量为80 L/h,10W紫外光照射条件下经15 min后苯胺去除率达到99%以上,反应30 min后,TOC去除率约为48.2%,苯胺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利用嗜油菌NY3菌的固定化生物膜处理含油废水.用静态曝气法确定固定化时间、载体量、固定化液初始pH值.确定生物膜处理运行的HRT,并评估生物膜循环使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载体10 g/L,pH7.5~9.0,固定51 h,膜生物量达488.32 mg/g.其处理含油废水最佳HRT为6 h,出水油量在1.38~3.2 mg/L.废水处理后,将载体置于营养液中培养15 d,膜上NY3菌能将所吸附的油降解,使其恢复活性,并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木质素的丝状真菌,构建生物固定化载体,从造纸厂采集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真菌G-13,其产锰过氧化物酶、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分别为8.27、0.95和13.55 U/L。通过对菌丝成球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到最佳成球条件:18 g/L的蔗糖和2.5 g/L酒石酸铵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培养基的pH值为5,将5 mL菌悬液接种于100 mL成球液体培养基(250 mL锥形瓶)中,160 r/min,30℃培养72 h,得到的菌丝球球径最大,约为3.4 mm,且表面光滑,弹性好,内部中空,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固定化载体,能够满足实践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对毒死蜱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TW-1,TW-1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生长.研究了外界因素初始pH、外加碳源质量分数、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培养温度、接种量对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5,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历时72 h,毒死蜱的降解率可达73.97%.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海藻酸钠对一株微囊藻毒素(MC)降解菌进行固定,研究了固定化细菌对原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固定化细菌可在4d内将初始浓度为4.1mg/L的MCLR降解到检测限以下。温度对固定化细菌的活性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定化细菌对MCLR的降解速率逐渐增大。固定化细菌降解MCLR的速率不受初始pH值和添加外源有机碳、硝氮和磷的影响。因此,固定化细菌能快速降解MCLR,且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有效处理原水中的MCLR。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在低温(10℃)条件下能高效降解苯胺的细菌,选取某化工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泥,通过驯化、分离、纯化,筛选出5株在低温条件下能高效地降解苯胺的菌种A1、A4、A7、A9、A14,采用16S rDNA测序与传统生理生化实验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理学特征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A1,A4,A7,A9,A14在培养84h时,苯胺降解率分别为87.5%,82.9%,100%,91.5%和82.8%,当培养时间至96h时,5株菌的苯胺降解率均达到100%.其最适生长温度是15℃,在5~35℃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以生长.最适pH为7.0.经鉴定A4、A9属于Delftia.sp,A7属于Acinetobacter.sp,A1、A14属于Pseudomonas.sp.保藏并深入研究这些低温苯胺高效降解微生物,可为苯胺类废水的工业化处理提供微生物资源,并且为提高污水净化效能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开放体系中霉菌dh-B对染料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霉菌dh—B在开放体系中对酸性紫红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在非灭菌条件下,考察pH值、染料浓度、温度及菌体投加量对吸附脱色的影响.研究表明:培养36h的菌种在pH为2.5,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温度为30℃,菌体投加量为2.5∥L(湿质量)时,吸附脱色效果最好,脱色36h后脱色率可达到95%以上.同时霉菌曲一B在开放体系中表现出了极好的生长趋势和成球性能.  相似文献   

13.
亚硝酸型硝化在生物陶粒反应器中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低氨氮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亚硝酸型硝化的特性,采用生物陶粒反应器对其亚硝化效果和稳定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0~25℃,水力负荷0.6 m3/(m2.h),气水比(3~5)∶1,进水COD负荷106~316 mg/L,氨氮负荷42.78~73.62 mg/L的条件下,反应器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1.32%,且亚硝酸氮积累率基本稳定地保持在91%~99%.结合反应器中氮元素沿程变化分析及反应器内生物膜中微生物的计数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低溶解氧,实现了在常温条件下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愈创木酚培养基和鞣酸培养基对白腐真菌所产漆酶的显色作用分离筛选出白腐真菌;采用“吸附-包埋-交联”的复合固定化方法,以改性稻壳作为吸附载体,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为包埋剂,硼酸、CaCl2为交联剂,制备了白腐真菌固定化生物小球;将该生物小球应用于废水处理,分别研究了生物小球投加量、曝气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pH值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小球投加量为20%,曝气量为2 L/min,处理时间为8 h,处理温度为35 ℃,pH范围为4.5~5的实验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值可由1 027 mg/L降至94.5 mg/L,COD去除率可达90.8%.  相似文献   

15.
Some cities in China such as Dalian,Qingdao andHong Kong,which are in close vicinity of sea,are a-bundant in seawater resource,and are puzzled aboutthe crisis of fresh water as well.Flushing toilets withseawater actively w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water resources in coastal cities.Therefore,biologicaltreatment of hypersaline wastewater is crucial.Introdu-cing seawater into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introduces some other influences,especially on thebiological nitrogen re…  相似文献   

16.
采用悬浮填料处理生活污水的挂膜启动试验,研究了挂膜启动过程中出水中主要污染物质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生物膜中硝化细菌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30℃,溶解氧为3.0~4.0 mg/L,MBBR在19 d左右完成挂膜启动,氨氮去除率达到88%,没有发生亚硝酸盐的积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揭示生物膜中硝化菌随挂膜时间的变化,第15天生物膜中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分别占总真细菌数的14%和10%,第27天生物膜中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分别占总真细菌数的22%和19%,硝化细菌在挂膜后期有较大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以泥炭作为石油降解菌株的固定化载体,对其最佳固定化条件、固定化时间、泥炭的最佳加入量、温度、pH、振荡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炭对石油降解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时间24 h,泥炭的最佳加入量为80 mL,温度10℃,pH7.5,振荡条件110 r/min,在该条件下泥炭对功能菌固定化率达86.4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别研究小试中试条件下固化硝化菌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相关参数的选择,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利用固化技术解决陶粒生物滤池等生物处理无法克服的问题.方法采用包埋硝化菌固化技术,利用气升式内循环好氧流化床和曝气流化床分别对微污染水进行处理.结果在水温为25~27℃,DO(溶解氧)为3~4mg/L的条件下,当进水NH4^+N平均为1.130mg/L,小试试验选最优水力停留时间HRT=30min时,出水氨氮平均为0.34mg/L,小于0.5mg/L的标准.中试试验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固化技术对微污染水中氨氮指标的去除效果,去除率约为70%以上,处理效果较好.结论包埋菌颗粒的密度为1.02~1.04g/cm3,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流态化特性,在微污染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大潜力,非常适于在自来水厂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磷尾矿进行资源化利用,用不同温度下焙烧的磷尾矿对低浓度含磷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焙烧的磷尾矿投加量、氨水协同处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低浓度含磷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投加2.5 g/L的950 ℃焙烧后的磷尾矿,在反应温度为20 ℃、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含磷废水的除磷率达到99.44 %,初始浓度从44.51 mg/L降至0.25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9897—1996) 》一级标准。投加氨水作为助处理剂可提高磷尾矿对含磷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