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识别原地浸矿地下水污染风险因子,建立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原地浸矿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运用信息熵理论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置信度识别准则来评价地下水污染的风险等级,选取了pH值、溶解性固体(COD)、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钾指数、硝酸盐、氨氮、氟化物、六价铬、收液巷道母液监控收液系统、水平孔监控收液系统、垂直孔监控收液系统、气象系统日降雨量和月累计雨量等14项三级指标作为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判别指标,对国内某稀土原地浸矿前、浸矿中、浸矿后以及私采矿区分别进行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评价结果与该矿山的实际情况较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指标选择合理,未确知测度模型运用合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价值,为稀土原地浸矿地下水污染风险提供了较好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评价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等级,基于变权理论和物元可拓理论,建立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评价的变权物元可拓模型。从安全监管、安全保障、安全生产和安全绩效4个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变权理论确定指标权重,再由待评物元关于各评价等级的贴近度及等级变量特征值得出矿山安全标准化等级,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指出对评价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指标。经计算得出某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等级为Ⅱ级且偏向于Ⅰ级的程度较大,其中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是该评价的敏感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变权物元可拓模型是对传统物元可拓模型的有效改进,能够提高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在现行技术条件下无论采用原地浸矿还是堆浸工艺均会产生负外部性,通过对原地浸矿、堆浸工艺条件下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负外部性表现形式以及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负外部性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简要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①离子型稀土资源采用原地浸矿工艺开采的负外部性的能控性会难于采用堆浸工艺; ②离子型稀土资源采用堆浸工艺开采的负外部性的能观测性会比采用原地浸矿工艺容易。此外,建议进一步优化原地浸矿、堆浸工艺,再从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全过程及其负外部性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角度系统比较这两种工艺,明确各种浸取工艺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离子型稀土矿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3种开采技术,并分别从环境破坏、资源利用率、提取效率等方面对比了3种开采工艺,同时,首次提出了环境损伤的概念,研究归纳了离子型稀土在开采中产生的环境损伤,并将其分为地质环境损伤、大气环境损伤、水体环境损伤、土壤环境损伤4类.从过程分析的角度探究了3种开采工艺环境损伤产生的原因,并从工艺技术、生态修复、安全管理等多个方向提出防治环境损伤的措施.建议今后进一步研究原地浸矿的基础理论、工艺短流程、渗流场演化和矿体强度弱化规律、重金属离子和氨氮污染的转化及二次迁移规律等,优化原地浸矿工艺.研究开发高效新开采工艺、新浸矿剂、土壤改良剂,以促进离子型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离子型稀土矿采用堆浸和原地浸矿等生产工艺,均会造成一定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损失。为了更好比较堆浸和原地浸矿工艺造成的资源环境损失差异,基于堆浸和原地浸矿生产工艺原理,将离子型稀土矿采选造成的资源损失分为暂时性损失(如残留在矿体或尾矿堆中的资源)和永久性损失(如资源从矿床底板渗漏造成的损失),把环境破坏分为显性破坏(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或采场滑坡等)和隐性破坏(如地下水污染),将资源损失和环境破坏按可控程度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堆浸和原地浸矿生产工艺造成的资源与环境影响进行综合比较;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开采顺序是保证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基础。上马场岩金矿共有5个采区,分别为Ⅲ号矿带露天采场、Ⅵ号矿带露天采场、地下开采1采区、地下开采2采区和地下开采3采区。在确定各采矿单元生产规模后,对各种可能的开采顺序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最终确定矿山整体开采顺序为:Ⅵ号矿带露天采场作为首采地段,Ⅲ号矿带露天采场接续Ⅵ号矿带露天采场延后开采,待露天开采结束后,接续开采的是地下开采各单元。采用该开采顺序,企业可减少基建投资2 526.03万元,缩短投资回收期2.4 a,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稀土》2020,(1)
稀土原地浸矿需要不断向边坡内注入浸矿液,导致边坡土体水位上升而引起滑坡。针对该问题,首先用有效应力解释了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然后以水位为必选因素,并从坡角、粘聚力、内摩擦角中用三因素三水平敏感性分析选择两个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FIFC的三因素稀土矿滑坡预警模型。结果表明,浸矿期间可将边坡水位与相应图表比对确定稀土矿边坡的预警等级,利用预警模型结合边坡水位在线监测,可实现稀土矿原地浸矿滑坡自动预警。  相似文献   

8.
为了判定矿床最优开采方式,基于改进的未确知测度理论,从环境、工程及技术经济等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矿床开采方式的未确知测度优选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矿床开采方式的影响因素,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引入博弈论计算各因素的综合指标权重,从而降低评价结果主观性,同时考虑了专家的经验因素,参考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出开采方式评价结果。结合国内某矿山实例,运用其对该矿床开采方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开采方式评价等级为Ⅱ级,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准确合理地评价“六大系统”的可靠性等级,运用熵权法与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六大系统”可靠性评价模型。基于“六大系统”的组成成分,提出了影响“六大系统”可靠性的32项指标,采用物元变换理论构建“六大系统”可靠性评价的物元体系,计算单个待评估指标与设定评价等级的相关度,然后利用熵权法确定待评估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待评估指标与设定等级的综合相关度确定“六大系统”的可靠性级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各项评估指标对评价体系的影响,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六大系统”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0.
原地浸析采矿方法在离子型稀土矿的应用及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7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宝贵稀土资源。本文概述了其成矿与富集规律及其开采方式由露采池浸工艺发展为原地浸析采矿的演变过程,介绍了露天池浸与原地浸析采矿两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及其优缺点,目前原地浸析采矿方法在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应用简况及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岩爆倾向性预测模型的精度,确保岩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指标赋权方式和关联度函数的选用更加全面合理,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的T-FME岩爆倾向性预测模型。该模型在选取岩石脆性系数、切向应力指数和弹性应变能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由序关系分析法和Vague熵确定指标主、客观权重,引入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对指标组合赋权,最后采用理想点法计算贴近度复合模糊物元得到岩爆倾向性等级。运用国内外15组工程岩爆实例对该模型进行测试,与其他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国内若干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预测等级更加安全,对国内几项实际工程岩爆倾向性的预测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目前采用原地浸矿法.研究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浸取动力学有助于从本质上提高浸矿效率和资源回收率,为高效、科学开采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的原地浸出理论和技术.为此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动力学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并针对现有浸矿工艺,指出了影响浸取效率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浸取速度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项目层面风险是我国海外矿山并购的决定性风险因素之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海外矿山并购项目层面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地质资源条件等反映矿山生产特征的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使得指标体系更具针对性且更完善。构建了一套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FN-RS方法综合了主客观赋权的双重优势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基于云理论和物元理论,建立了海外矿山并购项目层面风险评价的云物元模型,运用MATLAB编程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风险等级隶属度,提高了风险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评价精度。使用本方法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并购赞比亚卢安夏铜矿项目为例,进行项目层面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风险等级为“低”,但外部建设条件风险为“一般”,经济效益条件风险为“较低”。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和工程地质条件不足,是项目层面风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淋积型稀土矿床赋存种类多种多样,开采的技术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针对原地浸矿开采南岭淋积型稀土矿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个注、收液数值模型,并据此将南岭淋积型稀土矿划分出5种地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稀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能观测性和能控性新视角,采用CRITIC-G1组合赋权与云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评价模型,并对不确定开采条件下的原地浸矿工艺与堆浸工艺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①基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场结构参数优选模型在评价指标趋于边缘状态时易出现“状态失衡”的现象,将变权重理论引入到采场结构参数方案评价中,并结合理想点法从经济、技术和安全3个角度选取对方案决策影响最大的9项指标建立变权重-理想点模型。在各评价指标的常权重基础上,根据各指标取值,通过变权重理论计算得到更符合各方案实际情况的变权重;然后,采用理想点法计算各方案的优劣距离,并给出最终方案的优劣排序。将该模型应用到某矿山采场结构参数方案选择中,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权重计算上具有优越性,取得的优化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7.
回采率、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是衡量矿山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一般金属矿山的开采中,采选各工序之间泾渭分明,对于"三率"指标比较易于核算。原地浸矿工艺属于溶浸采矿,采选各工序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对这种工艺的"三率"的核算没有更多的研究。通过对采用原地浸矿工艺开采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分析,认为在制定该类型的矿山"三率"时,应结合采矿工艺特点来考虑矿山的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8.
原地浸矿法开采稀土矿山有很多优点, 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注入的溶浸液容易导致山体滑坡.利用FLAC3D和强度折减理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 确定了采场边坡失稳区域, 作为重点监测区域.通过现场观测, 现场失稳的山体部分与模拟结果相吻合; 结合现场连续7 d监测数据, 利用灰色理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预测结果精度等级为好, 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 同时也为后续的滑坡预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离子型稀土矿环境风险评估及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型稀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和保护性资源,具有配分齐全、中重稀土元素含量高、放射性比度低、综合利用价值大、提取工艺简单等优点。离子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工艺,目前大力推广原地浸矿。矿山开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评价和污染防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分析和总结近二十年来离子型稀土资源环境问题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稀土回收率以及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某银矿的最佳采场结构参数,使该矿开采方案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最优,构建了Vague-RSM-AFSA模型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采用中心复合试验法设计了15个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选取了采场顶板最大沉降位移、间柱最大水平位移、采切比和矿石损失率作为评价指标。基于Vague理论计算了各指标权重及中心复合试验各方案的优越度,采用响应面法(RSM)建立了中心复合试验各方案采场结构参数与优越度的响应面模型,运用人工鱼群算法(AFSA)对优越度响应面模型寻优,得到最佳采场结构参数:采场高度为20 m,采场长度为32.8 m,间柱宽度为16.1 m,方案优越度为0.2631,高于中心复合试验中的最大优越度(0.2271),寻优结果与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误差为0.0037,表明Vague-RSM-AFSA模型具有良好的寻优能力及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