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尺寸小于30 nm的NaYF4:Yb, Er上转换纳米晶,用柠檬酸(CA)做表面活性剂使得产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实验探索得出NaOH或者CA的加入量能够调节溶液中能与稀土离子络合的有效配位基团-COO-的浓度,进而影响NaYF4从立方相到六方相的相变过程、实现产物形貌的控制和上转换发光性能的调变。逐渐提高NaOH的加入量,产物从30 nm的α-NaYF4:Yb, Er纳米粒子转变为尺寸300 nm 的β-NaYF4:Yb, Er 微球。提高CA 的加入量同样会促进β-NaYF4:Yb, Er微球的形成。还研究上述不同合成条件下,不同形貌结构的产物的上转换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3.
4.
5.
《稀土》2016,(3)
以PEO为基体,掺杂纳米氧化镧(nano-La_2O_3),利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nano-La_2O_3复合型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且表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DSC分析表明,nano-La_2O_3有效地抑制了PEO的结晶,提高聚合物的无定型程度。SPEs电导率随着nano-La_2O_3含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nanoLa_2O_3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SPEs在30℃下电导率达到最大2.10×10~(-5)S/cm,在80℃下达到2.64×10~(-3)S/cm,并且离子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VTF方程。TG分析表明SPE-6的开始分解温度达到32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表明了掺杂nano-La_2O_3的PEO基SPEs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NH4)2HPO4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Tb3+掺杂BiPO4基绿色荧光粉。通过DTA-TG、XRD、IR等方法对荧光粉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得到了纯六方相BiPO4∶Tb3+,当退火温度为400℃时,开始出现单斜相,温度升高到600℃以上时晶相转变为纯单斜相BiPO4∶Tb3+。利用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Tb3+在BiPO4基质中的发光性能,六方相和单斜相BiPO4∶Tb3+样品均可发光,在紫外光377 nm紫外光的激发下测定的六方相和单斜相BiPO4∶Tb3+发射光谱的峰位相同,主要发射峰出现在544 nm处强的5D4→7F5跃迁和490 nm、590 nm、622 nm处弱的5D4→7F6、5D4→7F4、5D4→7F3跃迁。当BiPO4∶Tb3+为单斜相时Tb3+在BiPO4基质中的发光强度明显强于六方相BiPO4∶Tb3+。 相似文献
7.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20,(1)
采用低成本的熔盐法,合成了一系列Cr离子掺杂铌酸锶钾(Sr_(2-x)Cr_xKNb_5O_(15))催化剂,并改变Cr离子掺杂量,调控取代Sr晶格位点的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比表面积测试仪等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未掺杂的Sr_2KrNb_5O_(15)禁带宽度为3.19 eV,Cr掺杂改变了禁带结构,导致禁带宽度减小,成功将吸光区域拓展到了可见光;Sr_(2-x)Cr_xKNb_5O_(15)可见光催化剂在500 W中压汞灯(用滤光片截去≤420 nm的紫外光)平行光照下实现了可见光(420 nm)催化产氧性能;当Cr离子掺杂量x=0.4时,在可见光下产氧性能达到40μmol/g,可见光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高锰酸钾和硫酸锰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相同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合成了α-MnO2纳米棒和β—MnO2纳米柱,采用XRD,SEM,TEM和BET等分析手段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MnSO4和KMnO4物质摩尔比为3:2的中性水热反应体系中,反应温度是影响产物形貌和晶型的重要因素。当反应温度在120℃,反应24h时,所得产物为α—MnO2纳米棒和纳米颗粒混合物。当反应温度在150℃,反应24h时,所得产物为β-MnO2纳米柱。BET结果显示,两者的比表面积达118.7m^2/g和84.3m^2/g。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产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α—MnO2的电化学性能明显好于β-MnO2,在-0.2~0.8V的电压范围内,以2.5mA的电流充放电时,α-MnO2的最大比电容是133.2F/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氧化镧掺杂TiO2纳米管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掺镧的TiO2纳米管。以甲基橙作为脱色对象,对掺镧TiO2纳米管、掺镧TiO2纳米粉末、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进行现象对比研究,其中掺镧的TiO2纳米管催化活性最高,以TEM、XRD、BET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镧系金属中,钆元素的顺磁特性、铽元素的发光特性都能在蛋白质标记工作中得到利用,从而使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问题得到解决。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利用镧系金属探针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稀土离子掺杂对长余辉发光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制备了系列Eu^2+,Dy^3+共掺杂的硼铝酸锶长余辉发光玻璃。利用发光光谱、余辉衰减曲线、热释光谱系统研究了稀土离子掺杂对长余辉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掺量组合的Eu^2+及Dy^3+对长余辉玻璃发光性能有不同影响,在Eu^2+及Dy^3+掺量比为l:l(摩尔比)的情形下,随Eu^2+离子掺量的增多,发光性能下降;在Eu^2+及Dy^3+掺量比为1:2的情形下,随Eu^2+离子掺量的增多,发光性能增强。在此实验基础上,围绕缺陷形态及其与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提出了可能的长余辉机制。 相似文献
16.
17.
以Zn片和H2O为前驱反应物,采用水热法在Zn片上直接腐蚀制得多足状ZnO纳米结构阵列.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PL 谱测试研究表明多足ZnO纳米结构阵列具有两个发射峰位,分别为379、563 nm,其中紫外发射峰位379 nm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以Ti(O-BU)。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Eu^3 离子的TiO2纳米晶。分别以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不同温度烧结下的样品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由于Eu^3 掺杂浓度低,纳米晶呈现单一的锐钛矿相,Eu^3 可能主要位于纳米TiO2颗粒的表面。PL分析表明,当用紫外,可见光380,395,415和468nm对掺杂Eu^3 的TiO2纳米晶进行激发时,都发射了一系列PL信号,其中用468nm激发效率最高,380nm激发效率几乎为O,也就是说,468nm代替通常的395nm成为最灵敏的激发线;这些PL发光峰分别对应着Eu^3 的^5 Do→^7FJ(0~4)跃迁,其中以^5D0→^7F2跃迁的616nm的纯红色发光效率最高。从不同温度热处理TiO2:Eu^3 纳米晶的激发光谱看出,Eu^3 的特征发射来自基质带间吸收(380nm附近处)的有效激发都很弱。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两种新型稀土金属有机-无机杂化材料,[Ln(PW11O39)(H2O)2](H2bpy)2 ·6.5H2O [Ln=Eu(1),Gd(2);bpy=4,4′-联吡啶],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这两个晶体具有相同结构,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它们皆由无机的共价链∞1[Ln (PW11O39)(H2O)2]4-和有机的二质子化4,4′- (H2bpy)2+及结晶水堆积而成.化合物(1)在395nm紫外光激发下,产生明显荧光谱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