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曝气预处理强化底泥对磷的吸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体底泥比表面积大及富含粘土、铁铝氧化物、碳酸钙等矿物颗粒的特点,开展了曝气预处理强化底泥吸磷效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对底泥进行曝气的过程中,上覆水中的磷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0.017 mg/L);底泥对磷的累计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均显著高于未经曝气预处理的底泥.吸附312 h后,预处理底泥对溶解性磷酸盐(SRP)和总磷(TP)的吸附速率分别降至2.484和2.53 mg/(kg·h),而未预处理底泥的吸附速率分别降至0.391和0.896 mg/(kg·h).不同的底泥吸附磷后,其弱吸附态磷(NH4Cl-P)及铁结合态磷(BD-P)的含量显著增加,说明磷被底泥吸附时,可能最先形成生物可利用态磷.  相似文献   

2.
通过控制不同的变量,如灼烧时间(3h、5h、8h)、灼烧温度(950℃、750℃、600℃)、前处理(105℃烘干到恒重),对粉料砂浆的灼烧质量损失值进行对比,探索砂浆中有机物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温度的变化,当灼烧时间为3h,灼烧温度为600℃时,粉料砂浆中有机物(胶粉和纤维素醚等)的灼烧质量损失仍...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引调长江水稀释磁湖水,考察了稀释后磁湖底泥的释磷规律.结果表明,当湖水和长江水按1:4(体积比)混合作为上覆水时,磁湖的表层底泥表现为先吸磷后释磷,至试验后期,与原湖水相比,除个别泥样上覆水的SRP和TP浓度略微降低外,大部分泥样上覆水的SRP和TP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说明在引水稀释条件下磁湖底泥的内源磷释放特征明显.对不同深度底泥释磷的研究表明,至试验后期,深度>30 cm的底泥的释磷量较上层底泥显著减小,30 cm可作为磁湖底泥的疏浚深度.  相似文献   

4.
水化硅酸钙强化穗状狐尾藻对底泥磷吸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底泥中添加聚磷材料--水化硅酸钙来强化穗状狐尾藻对底泥中磷的吸收能力.比较了在不同的水化硅酸钙投加量以及底泥含磷量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上覆水的SRP、pH.结果表明,水化硅酸钙对于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投加量为20 g时穗状狐尾藻的总质量增加了20%,而未投加水化硅酸钙时,穗状狐尾藻的总质量反而减少了4.79%;投加水化硅酸钙能够促进底泥中磷的释放,并且该作用随水化硅酸钙投量的增加而变大;投加水化硅酸钙会提高水体的pH值,使水体的碱性增强,而植物的缓冲作用会削弱pH的变化,将pH值维持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富营养化河道中内源磷释放的问题,合成了一种新型磷负荷控制材料,即负载有碳酸钙微粒的高岭石复合材料(CLK),研究了其对底泥磷释放和磷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CLK能有效抑制底泥释磷,最佳投加量为100 mg/g,2 h内即将水中溶解态磷(SRP)浓度控制在0.021mg/L。CLK的添加促使底泥中的可交换态磷(Ex-P)、铝结合态磷(Al-P)和铁结合态磷(Fe-P)向钙结合态磷(Ca-P)转变,其中Fe-P含量减少了17.31%,Ca-P含量增加了27.91%,有效降低了底泥磷释放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红壤对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壤为吸附剂,研究了固/液吸附体系中红壤对磷的吸附特性,探讨了温度和pH对红壤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对磷的等温吸附数据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当温度为30℃时,红壤对磷的饱和吸附量高达1.61 mg/g,说明红壤是一种优良的磷素吸附材料;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在吸附初期随吸附时间急剧上升而后期趋于稳定,当磷的初始浓度为25~100 mg/L时,12 h时的吸附量均可达到平衡吸附量的90%以上;当磷的初始浓度<50 mg/L时,温度对红壤吸附磷基本无影响,但随着磷初始浓度的升高,温度对红壤吸附磷的影响渐趋明显;在所检测的试验体系中,pH值为4~8时对红壤吸附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物/化学组合工艺处理高盐榨菜废水的除磷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盐度废水生物除磷的难点问题,采用生物/化学组合工艺处理高盐度、高磷、高氮的榨菜腌制废水,考察了运行工况、挂膜密度、排泥周期、药剂种类和投加量等对除磷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厌氧/生物除磷/生物脱氮/化学除磷组合工艺除磷高效、可行,当一级SBBR生物除磷单元的挂膜密度为60%、排泥周期为2 d、运行工况为进水(O.2 h)-厌氧(3 h)-好氧(6 h)-沉淀及排水(0.2 h),化学除磷单元按物质的量之比为9:1投加硫酸铝时,在进水COD及(PO3-4)-P分别为10 000 mg/L和38.5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和(PO3-4)-P分别为90和0.1mg/L,去除率均达到了99%以上.生物除磷、生物脱氮、化学除磷单元的除磷分担率分别为56.6%、20.8%和22%.  相似文献   

8.
城市河道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制模拟河道,取含磷的河道底泥进行试验,考察了温度、扰动、溶解氧等因素对河道底泥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大换水频率、缩短停留时间可以维持较好的水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释磷量;溶解氧水平对底泥释磷的影响较大,低溶解氧水平(0.8 mg/L)下的释磷量是高溶解氧水平(7.2 mg/L)下的3.7倍;扰动(风)是影响底泥释磷的主要因素,有扰动时上覆水的TP浓度是无扰动时的4倍多;释磷强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在静态条件下,水温为22℃时的TP浓度是8℃时的1.5倍。  相似文献   

9.
对高浓度生活污水磷酸盐生物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的磷平衡和磷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在负荷为1.0 kgCOD/(m3·d)、DO浓度为6 mg/L、温度为30℃、不外排污泥、连续曝气的条件下,运行25 d期间对TP的去除率稳定在85%~93%;生物膜污泥中的聚合磷酸盐含量仅为0.274 mgP/gDS,而结合态磷化氢含量高达3.51×106ngP/kgWS;系统每天对外源磷的去除量为44.2 mg,共损失0.77 g的磷,成功构建了磷酸盐生物还原除磷系统。与接种污泥相比,运行25 d后生物膜污泥中的有机磷(Org-P)和无机磷含量分别减少了3.0和1.43 mgP/gDS;在各种无机形态磷中,水溶性活性磷(H2O-P)、金属结合态磷(NaOH-P)、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难溶性的无机和有机态聚合磷(NaOH85-P)含量分别减少了84.1%、13.7%、6.24%、27.3%,钙结合态磷(HCl-P)含量增加了68.9%,据此推断磷形态的转化途径可能是Org-P→H2O-P→NaOH-P→BD-P→NaOH85-P→HCl-P。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O—SBR工艺,探讨了反应温度分别为15和25℃时,进水COD/TP(C/P)值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并将进水总磷浓度恒定为(10±0.5)mg/L,以比较两温度下的厌氧段末释磷量和最终出水TP浓度。结果表明:在15和25℃下,随进水C/P值的升高,出水TP浓度降低,当C/P≥40时,出水TP1 mg/L;在25和15℃下,厌氧段释磷量与进水C/P值均呈线性相关;在进水C/P值相同的条件下,15℃时对TP的去除率比25℃时的平均高5%左右。  相似文献   

11.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5.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6.
高善学 《山西建筑》2011,37(30):127+211-127,211
为了预防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因铁芯多点接地导致接地电流超标而造成的铁芯发热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压器铁芯接地智能保护原理,并通过对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的实时监测,在检测到接地线电流超过国家标准后采取自动启动限流装置的措施,实现将接地电流限制在规程要求的范围之内,并对电气设备状态进行在线检修、评估、预警和风险分析,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杨玉玲 《山西建筑》2011,37(11):56-57
以锚索框架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锚索框架支护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框架形式,阐述了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锚索材料,岩体条件,张拉器具和工序,外界自然条件和人工作业因素等,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中环线大柏树立交桥工程中需拆除预留两联高架桥。该文介绍了该工程采用人工破碎方法拆除的施工流程;施工中的主要技术混凝土凿除,预应力释放,箱梁支撑系统设计和箱梁变形控制。经工程实践,使拆除工程在不影响周边环境及该处交通的前提下安全顺利地得以实施,为市中心交通枢纽处拆除高架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对湿陷系数、本构模型和弦线模量等几种计算湿陷变形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对比原位浸水和载荷试验结果,湿陷系数计算湿陷变形误差很大,本构模型尚未在工程中推广应用,弦线模量计算湿陷变形最为准确.由于能够准确计算湿陷变形,因而能够按变形控制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