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建英 《江苏陶瓷》2007,40(F09):38-38
“风雨后,百花折处,惟立一抹碧绿,沾新露。”这便是竹。这也是一直以来徘徊于脑际而挥之不去的感动。从业于紫砂艺术,不可谓不爱,然而独爱竹之风骨的情结,未曾因任何因素而减淡。故历年来,也算成就了自身一段竹型茗壶的创作情节。  相似文献   

2.
蒋芳仙 《山东陶瓷》2020,43(1):47-47
在紫砂壶的创作中有很多用竹作为形象装饰的作品,这些创作有些是基于竹的外形,有些是基于竹的想象,还有的是基于历史文化所赋予竹的内涵,它是以"简"为核心的紫砂的表达,"三脚乳竹"就是基于紫砂本身的特性,让"竹"这一题材回归,在物质形象上描绘紫砂的润,在意念装饰上凸出"竹"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这三种植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和代表,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还有着"岁寒三友"这一美称,松、竹、梅中所蕴含的东方审美韵味,在文学、绘画以及其它各种艺术领域中都能够体现出来,而它们之所以能够代表着东方艺术,是因为它们生物形态的特殊以及精神中的儒、释、道,而紫砂艺术作品中,以松、竹、梅为主题进行创造和制作的艺术品数不胜数,且不断出现具有创意的作品,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壶"松竹梅"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创作内涵。  相似文献   

4.
宜兴古称阳羡,位于江苏南部、东滨太湖,人杰地灵,素以"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陶的古都"而扬名,以世界唯一的紫砂艺术而遐迩闻名.  相似文献   

5.
江南宜兴,不仅人文荟萃,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素有"竹的海洋"之称.历代的紫砂大师都曾以竹为题,留下他们珍贵的存世作品,或飘逸、或简洁、或挺拔,令人难忘.如明代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材质为紫砂泥,呈米黄色,砂质隐现,造型以年久风干的竹柴组成,刻划精细入微.整体于平实中见优雅,器型象真而悦目,这是陈仲美的佳作之一.清代蒋万泉制作、陈曼生铭文的"竹节壶",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陈凤年的"竹段壶",范恩章的"高竹鼓壶",近代冯桂林的"五竹壶"、"四方竹段壶",吴云根的"竹段壶"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至于现代,以竹为题材的名家大师作品更是玲琅满目、枚不胜举.  相似文献   

6.
"竹因无心而虚,壶因中空而容",笔者于壶里充分展示出竹的品质。清骨、清风、清竹、清节、简练而自然。每一把竹壶都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有一份独特的情节,每一份情节都足以感染心灵,这便是竹节壶带给大家的享受与欣喜。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文明古国,已经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到处都是竹子的踪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都喜欢竹,喜欢用竹来自我比喻,比如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中就表达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洛先生就认为竹文化是中国文化之一;国外也有著名学者进行过研究,也认为竹子文明可以代表中华文明。竹子一直都是品德、品行的代表,为人要像竹子一样,拥有竹子的品德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就能成为谦谦君子,与圣贤者一般。这种竹文化的思想尤其是在古代是深受文人阶层的喜爱与追赶的,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高峰,随着明清时期紫砂的盛行,竹文化与紫砂文化也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们有着深刻的关系,这也就是经过了几百年,竹文化依旧盛行为紫砂创作元素题材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8.
紫砂壶从古至今以来就已经被人们推崇为最理想的泡茶器,紫砂壶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实用性非常高,它的材质是天然的紫砂矿料,制作的紫砂壶透气性好,气密性佳,其可塑性造就了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千姿百态。紫砂壶源于宋朝,兴于宋朝,在这几百年的长河中有顶峰时期的兴旺,也有之后的落寞,但紫砂文化一直都在,经过一代代紫砂艺人的传承,如今紫砂壶又走上了新的巅峰。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设计元素也非常多,其中"竹文化"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深受古今文人雅士与创作者们的喜爱,多少关于竹的诗词歌赋与艺术品都流传于世,为后人所称赞。这把紫砂"四方竹鼓"壶就是将竹融入紫砂,设计与创作出来的一把紫砂作品,这件作品因它的造型设计的经典与文化寓意特别好,已经成为了一只传统造型的紫砂壶,每一把的不同之处就只能看每一位紫砂匠人在制作时的心境、情感的投入不同,细节之处加入自身的想法与创意了。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上许多的名家大师都曾经创作过关于竹的许多器型,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杨凤年的"竹段壶"、邵大亨的"八卦龙头一捆竹"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之作,到近代的紫砂花货塑器大师朱可心、汪寅仙等等,直到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艺术创作.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双线竹鼓壶",把紫砂竹器的优雅大气和整体的和谐展示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花器技艺的处理方面,各种工艺手法的运用都是炉火纯青,再加上作者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可以说是典范的代表之作,用这样的紫砂茶具冲泡茶叶,不仅仅可以把茶叶最纯正的滋味发挥出来,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其中浓浓的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10.
竹与板桥相遇,走进他的画里,他的诗里,他的生命里,它给了他一个无俗的世界,他永恒了它的不俗。今天,竹与紫砂相遇,走过拍打、熬过烈火,以清新脱俗之姿涅槃重生,以“无俗”之态呈现在人们面前,于世俗中,以无俗生。  相似文献   

11.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瑰宝,"雅竹环水"这件紫砂壶作品具有典型的中国艺术格调,其中包含了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文化体验,竹翠壶芳,水色旖旎,自有一番意境.本文对此壶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作品的艺术创作动机,揭示了紫砂壶艺术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2.
宜兴的紫砂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充满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气韵的,广博的文化知识与传统的东方思维塑造了这一多元化风格的紫砂陶文化。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紫砂文化就可以融入更多多元化的艺术风格,比如金石艺术、茶道艺术、书画艺术等等,紫砂的技艺非一日达成,是紫砂艺人们日日夜夜的技法积累,创作紫砂壶不仅需要有精湛的紫砂技艺,还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与宽广的胸怀,去感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在制作紫砂时就能放大自己的情绪融入壶中,让制作的紫砂壶富有新的情绪与生命力。这把紫砂"竹福壶"作为一件花器,整器其实磅礴,细节之处自然有神,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线条的轮廓与点线面的处理恰到好处,用竹这一花器中经常使用的题材来创作这把,足以见得作者对竹的喜爱,与作者广阔的胸襟,"竹福壶"同"祝福"壶,也有祝福的美好寓意,整壶的表现更显多元化,让人爱不释手,喜爱非常。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创作始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精神及民族性格等作为重要的内核,以人文精神烘托高雅脱俗的艺术气质.竹是紫砂壶创作中的经典主题之一,此件"虚怀若竹套组"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时产生了创新之美,实现了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龚涛平 《江苏陶瓷》2010,43(5):61-62
宜兴多竹,素有竹海之美誉。在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竹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爱竹,因为它那种虚心向上、不屈风雨、高洁挺拔的气质令人神往。"节成于土,叶纤袅而有芒,枝柔劲而挺直,枝舒秀而清苍。""竹"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推崇,喜爱,以竹子为题材制作茗壶也非常普遍。历代名家在这方面的作品也不少见。当代大师、高工亦时有力作推出,中低档的产品更是充满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梅、兰、竹、菊也是历代文人骚客呤诗作画用来抒发情感的主要题材。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梅、兰、竹、  相似文献   

16.
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诗词绘画及其他艺术品装饰中经常出现,象征中华民族对高尚品格的认可与追求。紫砂壶作为中国茶道文化与高雅文化的载体,常与竹结伴而出现,凸显出二者内在品格的一致性。本文以"竹段提梁"为例,阐述紫砂壶制作传统的继承与个体意境空间的开创,把握其美学品格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晟之 《陶瓷研究》2004,19(1):11-11
松、竹、梅雅称“岁寒三友”。宋代以来多见之于国画与瓷器纹饰中。苏东坡诗说“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又如文与可画梅、竹,石有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也”。竹松经冬不雕,梅则耐寒而香,  相似文献   

18.
竹塑因情而生,因情而活,简练体现了情的纯洁,这是因情而创作的壶,所以它与众不同。紫砂《相竹壶》将竹部件巧妙演绎于壶上,质感突出,整体呈动感态势,张力十足,清秀挺拔,富坚韧、高洁气节。  相似文献   

19.
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可以使得宜兴的紫砂艺人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巧夺天工的双手,捏塑各种不同形态的紫砂器,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限生机.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岁寒三友壶",作者把传统题材演绎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在没有过多地纠结于花器造型的繁复多样,而是在力求简约和实用的同时,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来凸显出松、竹、梅的特点,特别注重细节的塑造和意境的表现,把玩此壶,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壶身的明针工艺也是相当突出,把玩性极佳,在加上茶汁的冲淋,更加令人爱不释手,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浓浓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20.
蒋旭霞 《佛山陶瓷》2014,(3):62-62,64
《竹行天下》妙不可言之处在于紫砂作品与"竹"这一经典元素的完美结合,壶与竹过渡自然,装饰大方,简约而大气,真实中流露着艺术气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更深层次的表达了紫砂的意趣和艺术性,作品在"曲"与"直"间彰显着竹枝的魅力,能做到这种艺术效果实属不易。因此,《竹行天下》不光是件艺术品,更是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的完美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