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用早期试井资料计算低渗裂缝井地层压力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低渗透油田的压力恢复试井资料一般不能测出径向流直线段,称为早期试井资料。但是低渗透油田往往裂缝比较发育,并且油井都须压裂投产。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裂缝井压力恢复测试早期的井底渗流特征,井底的早期渗流属于裂缝单向流动,并依据长关井压力恢复资料建立了利用早期试井资料计算地层压力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流花11-1油田解析试井结果与地质和动态特征吻合程度差的问题,综合考虑地质模型、生产历史、重力毛管力、相对渗透率曲线,运用多层裂缝性底水油藏的水平井数值试井解释方法,形成裂缝性底水油藏水平井双重介质复合数值试井技术。在整体压力恢复测试资料中筛选出40口井用于压力恢复数据,进行双重介质复合数值试井解释,该方法既考虑了底水能量,又考虑了多层之间渗透率的差异。解释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结合了现有地质认识,油田压力恢复试井曲线主要存在线性流、双线性流和双孔渗流3种流动特征,针对不同类型井建议该井生产压差放小或者采取稳油控水方式对该井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3.
针对流花11-1油田解析试井结果与地质和动态特征吻合程度差的问题,综合考虑地质模型、生产历史、重力毛管力、相对渗透率曲线,运用多层裂缝性底水油藏的水平井数值试井解释方法,形成裂缝性底水油藏水平井双重介质复合数值试井技术。在整体压力恢复测试资料中筛选出40口井用于压力恢复数据,进行双重介质复合数值试井解释,该方法既考虑了底水能量,又考虑了多层之间渗透率的差异。结合现有地质认识,该数值模型解释结果表明,油田压力恢复试井曲线主要存在线性流、双线性流和双孔渗流3种流动特征。针对不同类型井建议减小生产压差或者采取稳油控水方式进行改造,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分支垂直裂缝井不稳定渗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塔里木油田库车前陆盆地砂岩地层发育大量高倾角裂缝等特征,建立双孔介质油藏多分支垂直裂缝井渗流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绘制并分析裂缝参数对压力动态典型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在多裂缝系统的流动特征与裂缝分布有关,裂缝的分支数、长度、导流能力等均为影响该类油藏试井曲线形态的因素.由于地层中裂缝的发育,使得其压力响应特征曲线与一般的双孔油藏响应特征曲线有一定的差别,正确选择压力动态典型曲线直线段是多裂缝系统垂直裂缝井试井分析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盆地储层分为砂岩、砂砾岩、变质岩风化壳(以裂缝型为主)等类型储层。海拉尔盆地裂缝储层压力恢复曲线特征,油藏的储渗条件决定了试井曲线类型,试井曲线类型是油藏储渗情况的动态再现。经对海拉尔盆地裂缝储层试井曲线特征分析,将压力恢复试井曲线分为:视均质、双重介质、裂缝三种基本类型。通过分析可以认识海拉尔裂缝储层的渗流介质类型和储层发育特征,进而精细评价油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稳定试井测试所得到的压力特征曲线(双对数曲线)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试井特征曲线,研究其反映出的油藏地质特征,进而分析油藏特性的变化,并将分析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中,这极大地拓展了注水井试井资料的应用领域。提出了一种有效提高不稳定试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利用率的思路,即认为试井资料所得的地层参数的精确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其特征曲线反映出的关于油藏持性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认识油藏,指导油田开发。这对于油田开发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坪桥区长6油层组为存在边底水,储层物性差的构造岩性油藏,长2油层组为油砂体小、边底水较活跃的岩性油藏,二者均属特低渗透油层。根据该区近年来压裂井的压力恢复、压力下降等监测资料,进行精细试井解释及系统总结分析,并开展了水驱开发油藏模型、裂缝以及压力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探索该地区储集层的渗流特征并获取地层参数,用以指导下一步油田开发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8.
针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油田储集层裂缝发育的特点,描述了实施脉冲干扰试井的压力曲线异常现象。客观评价了火烧山油田储集层部分裂缝发育具有规模较大,纵向上切深高,横向延伸长,裂缝宽度大等特征。对于干扰试井的压力曲线异常,分析认为是由于裂缝的特殊空间分布加之大注入量直接导致大裂缝的形成,使得裂缝类似与一个矩形管流动通道产生管流虹吸作用所至,并且基本上看不到时滞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长庆安塞油田王窑中西部长6特低渗裂缝型C井区和孔隙-裂缝型A井区注水油藏为例,利用现有的试井资料分析研究,成功地进行了油水井渗透率平面变化特征、渗透率、表皮系数、地层压力随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的定性、定量分析。本文方法和结果已进一步用于低渗各类型注水油藏的井间连通情况、分析注采平衡、判断渗流特性,为合理选择注水时机、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试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裂缝和溶洞与井筒连通,同时存在溶洞和裂缝、基岩和裂缝、基岩和溶洞之间发生拟稳态窜流的三孔双渗介质,建立了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试井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对模型进行求解,绘制了相应的典型无因次压力曲线图版。分析了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渗流规律,分别讨论了影响试井特征曲线的因素,对比分析了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试井特征曲线与三孔双渗油藏牛顿流体的试井特征曲线的区别,所得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对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渗流规律的认识,为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试井解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产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并求解了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縫井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绘制并分析了产能动态典型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产时间增长,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影响显著,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井的产量下降得就越快。裂縫导流能力和表皮效应均对压裂井初期产能影响显著。导流能力越大,压裂井的产量就越高。随着裂縫导流能力的增加,井的增产幅度不断降低。表皮效应越严重,裂縫井的产量就越低。这对深入认识低渗透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生产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确定气藏参数的方法常常是关井测压。然而,我国有许多气藏渗透率特别低,压力恢复所需时间特别长,有时长达几个月。因此,有必要研究根据气井生产史确定气藏参数的方法,避免关井给生产带来的损失。对具有生产记录的气井,可以采用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反求地层参数,并用标准化时间和标准化压力半对数图,作为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标准。实例对比表明,对于没有关井测压的气井,可以用该方法反求气藏参数。  相似文献   

13.
调驱技术是低渗透油藏稳油控水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彩南西山窑组油藏微裂缝发育、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是典型的低一特低渗透油气藏。经过几年高速开发之后,因水窜、水淹而使油藏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地层压力场分布复杂。对此,在深入进行油藏研究,认清砂层在纵向、横向上的发育程度、注采连通程度、储集层沉积微相、岩石物理相、储集层裂缝相、流体流动单元等油藏特征的基础上,对注水井进行普通调剖、深度调剖、“2 3”调驱等措施,使油层动用程度由68%提高至95%,并且在横向上起到了深部液流转向的作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水驱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对整个油藏的稳油控水起了重要作用,而且投入产出比在1:3.5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油井投产初期受生产制度影响导致产量不稳定,常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并不适用。针对该问题,采用杜哈美原理将油井变产量压力解转化为定产压力解的形式,通过引入物质平衡时间及规整化产量,得到适用于油井早期变产量生产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运用数学模型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拟合,从而获得储层参数的反演。以大庆油田P1-2井为例,利用日产油及井底流压生产数据,进行单井生产动态定量分析,绘制了规整化产量-物质平衡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图版,定量反演解释地层真实物性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分析变产量生产数据后,曲线表现出常规递减图版不稳定流和边界流明显分段的特征。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平均误差小于10%,准确性较高。该研究可为油井早期产能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用测井资料研究轮古东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地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种测井资料,尤其是利用了偶极横波测井资料研究了轮古东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地应力,分析了该区块现今地应力的方向、分布规律及相对大小。多口井处理结果表明,利用测井资料求取碳酸盐岩储集层地应力方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轮古东地区的现今地应力大小与裂缝的发育有明显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局部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6.
苏里格气田二叠系河流相砂岩气藏储集层致密,有效砂体多呈孤立状或条带状分布。气井投产后,储集层内流体长期处于不稳定流动状态,进入边界控制流时间晚,传统Arps递减方法适应性差,难以满足现场应用要求。通过分析Arps递减方法适应性差的原因,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致密气藏气井递减指数变化规律,明确了递减指数与气井流体流动阶段的关系,提出在气井不稳定流动阶段采用河道线性流模型预测,进入边界控制流阶段采用Arps模型预测。气井处于不稳定流动阶段时,进入边界控制流的临界点时间由理论公式确定;已进入边界控制流阶段时,以偏离线性流的拐点为临界点时间。实例应用效果表明,采用递减组合模型预测气井递减特征及指标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7.
大部分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是气水两相流动,采用常规的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不能得到合理的储层参数。通过建立气水两相流的气井试井解释方法,结合实际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新的试井分析方法更能准确的反映储层的流动情况,根据解释结果计算的产能与实际产能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北部非均质致密油水平井增产改造设计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储层为半深湖—深湖相夹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河流相沉积,具有纵向不集中、横向不稳定、甜点单体规模小、连片程度差、物性变化大、含油性差异大等非均质特征;非均质性强导致的力学差异易导致裂缝延伸不均衡、压裂段数多、规模大,对支撑剂、原材料及施工设施都要求高,等裂缝间距压裂设计不适应该地区。为此展开攻关,形成了增产改造设计优化技术,其中裂缝间距优化、压裂井段划分、射孔优化、裂缝长度与高度优化、裂缝导流能力优化等方法,解决了非均质储层体积压裂改造裂缝系统优化问题;同时压裂液、支撑剂、地面设施的优化与配置,满足了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大规模体积改造的需求。现场试验10口井97段,单井压后产量平均达40m3/d,是周围同物性条件直井的17倍,实现了陆相非均质致密油的有效改造,对大庆油田致密油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在火山岩底水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地质特征,应用现代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技术对比分析了该油藏应用水平井与直井的开采效果,论证了应用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同时根据油田地质特征进行水平井地质设计、产能分析,确定其合理产能。油田动态数据对比表明,水平井对深层、低渗透、裂缝性、块状底水、异常高压的天然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水平井产能的确定结果是可信的,其方法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是典型的“三低油藏”,储层致密、物性差、孔喉细微,常规直井开发单井产量低,采用水平井开发是提高单井产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华庆油田试验区部署七点法水平井井网,采用超前注水技术和水力喷射分簇多段压裂改造工艺,正常井产量是常规直井的3~4倍,但部分水平井投产后高含水,甚至水淹,分析认为注采井之间的裂缝型窜流通道是主要原因。研究建立了超低渗透油藏窜流通道判别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井组注水井进行分类,筛选优势注水井,为下步治理奠定了基础。运用该方法分析计算了水淹井平A井、平B井,得到了各自对应的优势注水井,经现场动态验证,与计算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能够应用于超低渗透油藏水淹水平井窜流通道的识别,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