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业润滑油的黏性是保证润滑性能,传热性能、承载特性等机械性能的核心要素,其受温度影响较大。通过实验测试不同牌号和类型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分析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研究不同类型的黏温关联式的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变化趋势为类指数函数;采用单对数算法不能完全消除指数趋势,拟合误差较大;采用双对数算法的Mac Coull-Wright公式拟合精度最高,适用范围广;而采用三次对数算法未能提高拟合精度,并且其计算复杂,在黏度较低情况下会导致数据超出定义域,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
润滑油黏度的在线监测是实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润滑油的实时黏度需要根据润滑油的黏温特性换算成国家标准100℃时的黏度。为研究推土机变速箱润滑油15W40 CF-4的黏温特性,对SD22型推土机变速箱润滑油进行跟踪取样,测定新油、寿命中期油和废油在40~100℃时的运动黏度。采用Andrade方程、Walther方程和Vogel方程对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分析和比较3种黏温方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用Vogel方程来描述这类润滑油的黏温特性更加准确,为在线监测的实时黏度换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液压油的黏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油是液压系统最常用的工作介质,温度对液压油黏度的影响很大,当温度升高时,液压油黏度显著下降。工作过程中,液压油黏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传动性能和传动效率,因此希望液压油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越好。液压油的黏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叫做液压油的黏温特性。我国过去以液压油在50℃时的运动黏度(mm2/s)的平均值划分液压油的黏度等级,计算液压油在温度为t℃(30<t<150)时的运动黏度的经验公式如下: υt=υ5050tn(1)式中 vt——温度为t℃时液压油的运动黏度,mm2/s v5… 相似文献
5.
采用SYP1003运动粘度测定器对高速航空润滑油4109和4050在20℃、40℃、50℃、80℃和100℃时的粘度进行测定。并用Walther粘温公式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对这些航空油的粘温特性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滑动轴承的相关研究很多都基于等黏度的情况下,这与轴承的实际工作情况有较大的出入。使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通过编写的黏温方程UDF程序进行动压滑动轴承润滑油黏度的计算,并考虑黏温效应对动压滑动轴承性能的影响,比较等黏度与变黏度情况下动压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与承载力、油膜的轴向与周向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考虑黏温效应条件下,轴承的承载力、油膜压力、摩擦力均小于定黏度条件下,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黏度降低,从而减小了油膜静压力和承载力;在轴承轴向方向上,从油膜中心位置向两端部,油膜温度逐渐升高;在轴承圆周方向上,从收敛区到发散区,油膜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油膜温度峰值出现在轴承发散区的端部位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针对冷轧无间隙原子钢(IF钢),配制了2种不同的乳化液,并将其与国内、国外商品级乳化液的冷轧实验进行对比。实验发现乳化油中基础油的选择对乳化液冷轧润滑效果的影响很大,当基础油含饱和脂肪酸高时乳化液润滑能力好,可以用乳化液皂化值来衡量乳化油冷轧润滑效果的优劣。一般皂化值高的乳化液可用来冷轧屈服强度较高、成形较困难的板带钢。使用乳化液冷轧后的表面形貌明显优于无润滑状态的轧后表面。在乳化液冷轧润滑过程中,当压下率较低时,轧件的表面质量有所改善,总压下率超过90%以后,轧件的表面质量又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发光菌作为受试物种,参照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D6081和国标GB/T15441进行汽油机润滑油生物毒性的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所用器材、润滑油水溶性馏分(WSF)和可容纳水馏分(WAF)的制备过程及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对我国目前使用的3种典型的汽油机水冷润滑油进行了发光菌毒性实际检测,试验研究表明,利用发光菌作为汽油机润滑油急性生物毒性检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试验中发光菌与毒液的接触时间为15-20s,制备WAF过程中转速为1200r/min搅拌时间6h条件下,分别测得3种润滑油WSF的毒性半致死量LD50,参照我国“急性毒性(LD50)剂量分级”3种润滑油相当于大鼠口服半致死量的无毒级别,相当于人的致死量低毒级别。 相似文献
18.
深入分析了影响低速重载滑动轴承润滑油膜的各种因素,介绍了轴承工作中润滑油膜的监测方法、轴承常见润滑故障的形成原因及处理办法,最后,对轴承的冷却系统结构进行了探讨,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