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春生 《福建建筑》2012,(6):118-120
本文通过对半岭滑坡、掩树坑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是否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前兆是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等观点,对存在灾害隐患的山区自然村,特别是存在较大临空面,具备形成高势能滑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计划的实施灾前搬迁比灾后安置,不仅可以节约对灾害隐患点监测时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其成效也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8)
本文设计以信息化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地质灾害综合监测数据库系统。系统功能建设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分析、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地质灾害群策群防、地灾工作人员安全保证、数据统计分析、地质灾害智能终端服务以及系统管理等,实现地灾监测"一张图"化,有效提高了地环管理水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有关抗震设防标准、房屋建筑结构、确保工程质量、地质灾害评估等重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编制玉树县城灾后重建规划,必须对县城能否在结古镇原址重建进行论证,并将影响县城安全的因素作为灾后重建规划的限制条件。文章在搜集资料、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玉树县区域地震构造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研究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对县城安全、灾后重建布局的影响,提出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地震灾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红白镇更是几乎被夷为平地,灾后重建规划工作迫在眉睫。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问题纷繁复杂,总结起来,灾后重建规划工作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安全性问题,地震灾区地质条件复杂,灾后更是形成了断层、滑坡、崩塌、堰塞湖等地质灾害以及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区;  相似文献   

6.
梅州市是广东省地质灾害多发和易发的市之一。市内主要灾种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稳定性差、分布广和危害程度大的特征。本文具体论述了梅州市各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成因,并且根据现有资料对该市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向作出了初步的预测,提出了该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为今后梅州市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工作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
滑坡地质灾害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滑坡的产生受多种引发因素影响,如何准确分析滑坡的稳定性是治理滑坡的关键。本文以一个滑坡实例,评价滑坡稳定性的分析过程。介绍了土质滑坡勘察的方法和手段、滑坡区的工程地质特征、滑坡要素、规模及分布范围,分析斜坡失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确定滑坡性质、类型和危害程度,解析其成灾、孕灾机理,提出防治建议,揭示了重大地质灾害体的形成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典典 《福建建筑》2010,(11):22-25
近年来国内地质灾害频发,灾后援建成为了灾区恢复生产生活的主要方式。但学术界较多关注灾后重建的规划设计及设计模式的探索与经验总结,较少关注到灾后援建具体而微的工作,笔者根据自身参与灾后援建的经历,小结了灾后援建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情况与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期望。  相似文献   

9.
孟令军 《山西建筑》2012,38(1):62-63
以江边水电站为例,基于工程区内各类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和预测,并综合分析了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根据不同灾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工程建设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色达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和地质灾防治对策等方面,研究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色达县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发育分布规律,提出防治措施、减灾防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几次地震灾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泥石流、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针对厦门市地质地貌状况,分析了在地震来临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造成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提出了防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对策。本文还就减轻地质灾害、提高规划选址水平、增强防灾意识等提出建议,供今后在工程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后城乡防灾与救灾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现场灾情以及灾后救助、抢险、规划重建工作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目前的防灾现状水平,对城市防灾体系、救灾体系的建设,居民防灾意识的培养与训练,防灾、救灾策略及系统运作提出建议,供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政府机构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各职能部门的防灾、救灾运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忠民 《规划师》2011,27(8):10-13,25
特大城市灾害具有放大效应、综合性、隐蔽性等特征.为应对灾害的综合特性,特大城市应采用安全城市概念,探索安全城市的规划理念,并基于此提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技术框架,包括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基本准则、总体要求、规划阶段、主要专题框架等,以求突破传统防灾规划的模式,为防灾规划的转型提供一种思路,也为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综合防灾与一般的城市防灾相比,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多灾种、多手段和全过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依编制主体不同,可分为城市规划体系外和城市规划体系内的两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灾害特点的差异和灾害防救体系的不同都将影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本文从城市灾害特点、灾害防救体系、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三方面介绍美国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并以洛杉矶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防灾公园的建设和利用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灾设施规划等宏观层面加强统筹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园地形地貌条件、河流水系、砂石土壤及公园设施的综合利用探讨城市普通公园兼容防灾公园的可行性以及利用城市普通公园开辟防灾公园的具体路径,以实现城市公园综合防灾减灾功能的整体提升。最后从地形设计、水体设计、建筑设计和植物栽植设计等几个方面指出城市防灾公园景观设计的技术要点及有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茵 《时代建筑》2009,(1):42-45
文章通过对日本社会防灾体系的学习和介绍阐明了它对建立和提高下代的安全防灾意识的重要性。抗震防灾教育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各国都同样重要它是一个国际性的重要课题。在中国学校同样应该通过进行类似的抗震防灾教育活动,以达到普及灾害知识和提高灾害防范意识的具体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山地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思考:防治与利用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山地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引导山地城市建设健康发展,通过对山地城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现状概况的分析,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利用一体化的思路,并对一体化的思路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论述了什么是一体化概念,为什么要进行一体化,以及一体化可实现的保障技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建构了从不同规划阶段和不同规划区域研究地质灾害治理与利用的一体化体系,提出山地城市地质灾害治理与利用一体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日本公共绿地防灾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大和人口的过度集中,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艰巨任务。在城市的各类防灾系统中,绿地防灾是一种既能为城市提供自然空间又有助于防灾救援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日本在绿地防灾的理论形成和实践上的一些要点,特别是梳理、分析灾害发生后市民的避难行为,以及作为公园绿地在灾害时所应具备的防灾功能及其相应的配套设施,归纳出防灾绿地的实际作用并提出在今后公园建设中的留意点。  相似文献   

19.
周水贵 《山西建筑》2014,(22):77-78
根据深圳市某新建住宅小区场地内的建筑边坡特点,由影响边坡危险性的主要因素组建成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建筑边坡危险性预测模型,计算出各边坡危险性判别指数,评价出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穆祥纯 《特种结构》2009,26(3):69-76
近期,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为了引起对城市桥梁防灾减灾问题的高度重视,推动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发生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7个城市桥梁的典型的灾害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诠释了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内涵。同时,客观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陈述了目前国际桥梁界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