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以炼焦过程中排放的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AHs的排放规律以及温度、热解产物和PAHs的特性、挥发分对多环芳烃产生排放的影响。通过对3种单煤和配合煤进行实验室炼焦、超声波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测定了炼焦过程中各阶段产生排放的16种PAHs浓度。结果发现:在结焦初期1~5 h内PAHs产生排放量最多,并且在整个炼焦过程中产生排放量逐渐减少。PAHs化学性质不稳定使得炼焦初期PAHs的产生排放量较大,且低环PAHs产生排放较多。在挥发分小于26%时,PAHs产生排放量随着挥发分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5.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放成为大部分大中城市大气中PAHs及其衍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汇总了台架实验、车载实验、隧道实验、路边实验等常用的机动车尾气采集方法,对机动车来源PAHs及其衍生物的排放特征(排放因子、气粒分配规律、成分谱研究以及机动车车型、工况和行驶里程的影响等)进行了总结,为不同研究需求下实验方法的选取以及机动车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此外,为缓解能源问题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问题,中国计划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由于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的性质存在诸多不同,乙醇汽油对机动车排放的影响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因此分析了乙醇汽油实施对机动车尾气PAHs及其衍生物的污染特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为机动车污染防控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面积伴随着生物质燃料的广泛应用不断增加,污染程度亦随之增强,研究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方法已刻不容缓.生物修复相对于物理和化学修复具有费用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则是其中最为高效、最具市场潜力的修复技术.详细介绍了微生物修复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机理及应用, 并展望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尾气排放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排放特征随燃烧条件和燃料种类变化而有所不同.随着尾气排放控制标准日益严格和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非尾气排放污染对交通大气污染的贡献逐年加大.因此,包括刹车磨损、轮胎磨损、道路扬尘再悬浮和路面磨损在内的非尾气排放过程作为城市环境PAHs的重要污染源,其占比不容忽视.机动车来源PAHs及其衍生物的排放特征主要受燃烧条件、路面条件和机动车部件材料种类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非尾气排放PAHs及其衍生物的数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总的来说,对于尾气排放,严格的排放标准导致PAHs及其衍生物排放量降低;冷启动、加速等工况下,发动机燃烧效率降低,排放量增大;柴油车排放量远高于汽油车;汽油直喷发动机比气道喷射发动机排放更高;车辆行驶里程增加排放量增加.且研究发现刹车片化学成分、制动情况、轮胎材料和路面条件等均会影响排放,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分析机动车来源PAHs及其衍生物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排放特征,为排放控制技术发展和政策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并鉴定多环芳烃厌氧降解菌.[方法]通过富集,在厌氧条件下从受焦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多环芳烃的高效厌氧降解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结果]从受焦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多环芳烃降解菌W2和Y3,经综合表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2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 sp.),菌株Y3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结论]为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天驰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4,(4):40-42
针对山东某黄金精炼厂的实际工艺,以氰化钠为浸出剂的金浸出过程为背景,基于物料及能量平衡关系,建立了金的氰化浸出机理模型,并通过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泛化性。 相似文献
10.
11.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平整液废水体系中多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用C18固相萃取柱,以二氯甲烷为洗脱剂,在上样速率为5 mL/min的条件下,用于平整液废水中多种PAHs的检测,均有较好的回收率,在5~2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加标回收率为96%~112%,方法简便可靠且能自动化进行,能够达到对平整废水中19种多环芳烃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14.
CAS-OB精炼工艺因其设备投资少、能耗低、精炼速度快、操作简单、能满足快节奏生产要求,在钢厂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通过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结合工业试验的方法对CAS-OB高温熔池内的物理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综述了目前针对该工艺底吹技术、钢包内混匀时间及流场变化特点、钢包内温度变化和钢包内渣-金传质的研究现况, 提出需要... 相似文献
15.
16.
A global additive model for mechanical property prediction of hot- rolled strip was proposed, which combined metallurgical mechanism and industrial big data.First, a set of systematic and general modeling methods were presented, including: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data mining methods such as random forest, Bayesian network, causality diagram, and the metallurgical mechanism and priori knowledge were combin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model. The construction steps of unitary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without interactions were presented, which included data cleaning, sub- model building, sub- model validation, sub- model modification.The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were explored, and the binary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with interactions were constructed; the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ub- models were analyzed, and these sub- models were combined to construct the whole model. Las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ove modeling methods were verified, a prediction model of mechanical property of micro- alloyed steel product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production data of hot- rolled Nb micro- alloyed steel.The effects of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are obtained, and the prediction error of the new model for tensile strength is 2. 51%. The above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modeling idea for complex industri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18.
以甲苯为溶剂对煤沥青进行索氏抽提,抽提液经过有机滤膜过滤,过滤后的抽提液用二氯甲烷溶解,将样品溶液用硅胶柱分离,然后用体积比为1∶1的石油醚与甲苯混合液以5.0mL/min的流量进行淋洗,将淋洗液旋干后用乙腈定容至10mL,利用ZORBAX Eclipse PAH柱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水体系为流动相对样品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了煤沥青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检测方法。结果表明,16种PAHs的线性范围为0.50~20mg/L,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9,检出限为0.04~0.33μg/L,按照实验方法对湘钢煤沥青实际样品中16种PAHs进行测定,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20%~3.5%,回收率为97%~109%。采用实验方法分别测定湘钢、涟钢两种不同煤沥青中16种PAHs的含量,测得结果与湘钢、涟钢两公司提供的推荐值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每1kg湘钢煤沥青中16种致癌性PAHs质量为107.9g,即质量分数为10.79%;每1kg涟钢煤沥青中16种致癌性PAHs质量为104.1g,即质量分数为10.41%;其中苯并[a]芘分别为11.86g/kg和13.82g/kg,即质量分数为1.186%和1.382%。 相似文献
19.
液压冲击影响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还会给设备带来危害.介绍了部分液压元件可减少液压冲击.通过两个冶金设备的实例,阐述了液压冲击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液压冲击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