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光谱法研究了甲草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甲草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一定的猝灭作用,由Stern-Volmet方程和Van't Hoff等压方程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结合作用的平衡常数、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确定甲草胺与牛血清白蛋白主要依靠疏水作用力进行结合,该结合反...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人体生理亲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氟虫腈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氟虫腈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一定的猝灭作用,由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结合作用的平衡常数、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结合位王、结合作用力类型等.  相似文献   

3.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维生素C(V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Vc与BSA在21、34℃两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21℃:4.381×105 L/mol,34℃:4.061×105 L/mol)和结合位点数n(21℃:1.08,34℃:1.10).结果表明:Vc对BSA有明显...  相似文献   

4.
赵刚  胡雪健  何茜  黄曦瑶 《化学试剂》2020,42(6):677-680
呋喃妥因(NFT)属于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由于其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已被许多国家列为禁药。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等研究了NFT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NFT对BSA的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25℃时二者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分别为6.02×10~4 L/mol和1.28;热力学参数焓变(ΔH)与熵变(ΔS)分别为-101.3 kJ/mol和-0.28 J/(mol·K),说明NFT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位点竞争实验结果表明NFT结合在BSA亚结构域ⅡA的位点Ⅰ。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实验结果表明,NFT诱导BSA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萘酚绿B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50℃时在pH=1.64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萘酚绿B会发生褪色;随着牛血清白蛋白的加入,萘酚绿B褪色反应受到抑制,并且体系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对牛血清白蛋白与萘酚绿B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主要作用力为静电引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Qc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ct对BSA的荧光强度产生了静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该反应是自发进行的且相互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位点竞争实验确定了Qct在BSA上的主要结合位置为SiteⅠ。最后利用圆二色谱探讨了Qct对BSA构象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李建晴  刘毓芳  蔡雪梅  卫艳丽  董川 《化学试剂》2011,33(6):486-488,496
采用荧光和UV光谱法研究了盐酸药根碱(J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Jat对于BSA荧光猝灭主要是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Jat浓度增大,BSA荧光峰被猝灭的同时出现峰裂分现象,原来345 nm处的单峰逐渐裂分为二重峰,其中一峰峰值蓝移,另一峰峰值红移至λcm=362~365 nm;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乙基麦芽酚(Ethylmat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方法:在容量瓶中依次加入BSA,Ethylmaltol及B-R缓冲溶液,室温发应30min,以286nm为激发波长,在荧光光度计上扫描200-800nm波长范围内的发射光谱。结果:二者以摩尔比1:1牢固结合,其平衡常数为K=2.05×104L.mol~(-1),结合点数约等于1,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结论:乙基麦芽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pH=7.40生理条件下,盐酸赛庚啶(CH)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在25mL比色管中,加入一定量的Tris-HCl缓冲溶液、BSA和CH,用水稀释至刻度,选择20、30和37℃恒温0.5h后,扫描其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求得了CH-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_(A(20℃))=0.46×105,K_(A(30℃))=3.14×105,K_(A(37℃))=1.16×105),结合位点数n≈1。由所得热力学常数确定了CH-BSA以疏水作用力为主结合。评估了共存AuNP对CH-BSA作用的影响,其结合常数降低一个数量级,结合位点数也有所降低。根据Frster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了CH-BSA的结合距离(r)=5.07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015 7。此外,应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CH-BSA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二甲双胍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以及常见金属离子对盐酸二甲双胍和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在λex=282nm、λem=340nm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盐酸二甲双胍对BSA的荧光猝灭光谱以及铜离子、镁离子存在下的荧光猝灭光谱。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得563K、567K、571K时盐酸二甲双胍与BSA相互作用的动态猝灭常数KSV分别为7.212L·mol-1、7.926L·mol-1、9.227L·mol-1,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7.212×108 L·mol-1·s-1、7.926×108 L·mol-1·s-1、9.227×108 L·mol-1·s-1,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ΔG、ΔH、ΔS的平均值分别为-5.32kJ·mol-1、23.95kJ·mol-1、95.64J·mol-1·K-1,结合常数Ka分别为3.75L·mol-1、4.90L·mol-1、12.63L·mol-1,结合位点数n的平均值为0.9206,在金属离子存在下,KSV和Ka均降低。表明,盐酸二甲双胍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且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金属离子的存在不利于盐酸二甲双胍与BSA的结合,削弱了盐酸二甲双胍与BS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氯霉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科  刘红 《化工时刊》2010,24(4):52-54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pH=7.38下,氯霉素与牛血清蛋白结合反应特征,研究发现氯霉素对牛血清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计算得到牛血清蛋白与氯霉素在17℃和37℃下静态猝灭的猝灭常数分别为1.41×10~(12)L·mol~(-1)·s~(-1)和1.35×10~(12)L·mol~(-1)·s~(-1),结合常数分别为1.29×10~5和2.54×10~5L·mol~(-1),结合点位数均为1。根据热力学参数说明了氯霉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以疏水作用为主,同时也存在静电引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光谱手段研究了在pH值7.4的牛理酸度条件下氟氯氰菊酯(C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证实了在0.35~4.16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氟氯氰菊酯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由焓变(△H)和熵变(△S)值推断氟氯氰菊酯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生成自由能变△G小于0,表明此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结合过程中BSA构象的变化通过同步荧光和圆二色谱实验得以证实.圆二色谱实验的结果显示BSA中的α-螺旋结构损失了,说明其微环境及构象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讨论了牛血清白蛋白(BSA)等电点pI4.8两侧,即:pH 6.2KH2PO4-NaOH缓冲液及pH4.1 HAc-NaAc缓冲液中,槲皮素(QUE)、QUE-BSA体系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QUE与BSA的相互作用。在NaOH活化玻碳电极上,QUE均产生一灵敏氧化峰,峰电流较裸玻碳电极增加显著,加入BSA后峰电流降低,峰电位移动不明显,且QUE、QUE-BSA体系的电极反应均为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计算了两种介质条件下,QUE与BSA的结合数均为2,结合常数分别为2.82×1010L/mol、7.94×107L/mol,结果表明介质条件对相互作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光谱法研究了羟喜树碱(HCP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ΔHθ、ΔGθ、ΔSθ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HCPT对BSA的猝灭是由于形成HCPT-BSA复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ΔHθ(-35.91kJ.mol-1)和ΔSθ(-24.30J.mol-1.K-1)的值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在HCPT-BSA的结合中起主要作用;圆二色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在与HCPT结合后,BSA中的α-螺旋含量减少、微环境和二级结构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荧光光谱研究吡虫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成  王彦卿  张红梅  陶为华  唐树和 《化学世界》2006,47(12):730-733,761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农药吡虫啉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农药分子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上述作用过程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农药分子与BSA之间以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为主;根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与能量转移效率E;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农药分子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upatorin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using ultraviolet-visible (UV-vis)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circular dichroism (CD) spectroscopies, and molecular modeling at pH 7.4. Results of UV-v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es illustrated that BSA fluorescence was quenched by eupatorin via a static quenching mechanism.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revealed that hydrophobic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played major roles in the interaction. Moreover,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transfer,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BSA and acceptor eupatorin, were calculated. The effects of eupatorin on the BSA conformation were analyzed using UV-vis, CD, an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Finally, the binding of eupatorin to BSA was modeled using the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相似文献   

1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分子光谱法研究了三唑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三唑酮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一定的猝灭作用,由Stern-Volmer方程和Van't Hoff等压方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结合作用的平衡常数,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结合作用力类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