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探讨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诱导促进条件。通过初始培养基、表面活性剂、诱导物、缓冲pH体系等对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酶的诱导情况进行分析,获得产酶时间曲线和最大产酶量。不同条件下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麸皮∶秸秆粉=1.5∶1(质量比),培养基固液比1∶2.5(g/m L),硫酸铵按培养基干基的2%加入,初始pH=6为最佳条件,采用缓冲pH体系对产酶有促进作用,添加表面活性剂和适当种类的诱导物可以提高产酶量,而过高浓度的诱导物则降低产酶量。该研究为绿色木霉对秸秆的转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为提高绿色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了黑曲霉接种时间和混合发酵时间的优化。研究了绿色木霉与黑曲霉4株菌单独发酵及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的特点,调整黑曲霉NH11-1的接种时间与绿色木霉NM01进行混合发酵来寻找产酶能力最高的时间点。结果表明,黑曲霉NH11-1推迟48 h接种的混合发酵组产酶效果最佳。最佳混合发酵条件为30 ℃、200 r/min恒温振荡培养5 d,滤纸酶活力(FPA)达到242.80 U/mL,是出发菌黑曲霉NH11-1的2.66倍;β-葡萄糖苷酶活力(β-GA)达到297.35 U/mL,是出发菌绿色木霉NM01的1.94倍;β-GA与FPA的比值为1.22,符合纤维素酶水解天然纤维素的最佳比值范围(0.12~1.50)。 相似文献
16.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绿色木霉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测量不同营养条件下绿色木霉菌落生长直径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定葡萄糖添加量、丙氨酸添加量和磷酸二氢钾添加量3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实验,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2.11 g/dL、丙氨酸0.15 g/dL、磷酸二氢钾0.30 g/dL。在此条件下培养的绿色木霉菌菌落生长直径达到78.00 mm,与预测值77.87 mm接近(CI>95%)。 相似文献
17.
木质素是稻草秸秆的主要成分之一,要实现稻草秸秆的糖化以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首先要解除木质素的包裹阻碍作用。生物预处理去除木质素因具有温和、低耗和环保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采用PDA-愈创木酚法筛选到一株能够高效产漆酶的木霉,鉴定结果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对其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20r/min、接种量为6%、pH5.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3d,在此条件下CMCase、FPA和βG酶活力分别达(2.73±0.08)、(0.95±0.09)、(1.75±0.12)IU/m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