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与手持设备移动办公平台结合,将生产状态信息与时空信息相结合,实现了动态位置跟踪和井下标准化作业,解决了井下日常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铁矿石生产运输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铁矿石生产运输管理系统的软硬件结构以及管理运行模式。系统由称重及品位计算模块、车牌识别模块和管理模块组成,运用智能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井下机车的车载质量、速度、体积及矿石的品位值的实时动态显示,并与巷道中车号、司机和川脉号信息关联。该系统优化了井下铁矿石生产运输管理,可及时指导生产运输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管理逐渐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接轨,井下作业工程监督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井下作业工程监督是由油气生产单位聘用的派驻施工现场的全权代表,对井下作业施工单位的施工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主要进行的是施工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组织协调等工作,从而提高井下作业时效,实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按期完工的需要。要做好井下作业工程监督的关键取决于监督人员自身的责任心、学习能力和有效的管理沟通。  相似文献   

4.
井下流量计量与控制技术已成为油田开发,以及智能油田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支技术,由其测得的井下相关数据为油田的生产和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基于井下油气水三相混合计量技术,阐述了井下文丘里流量计的工作原理,论述了其工作过程,尤其对硬件部分的设计作出了相应的推导,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能适应井下复杂环境的井下流量计量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无插件,不干扰流体流动、压损小、受流体物性变化影响小,便于实施,安全可靠;测量精度高,适合井下流量计量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MapInfo为开发平台,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工具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结合煤矿对入井人员管理的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其次,从管理人员的角度分析并设计系统基本功能,进而确定了开发方案和系统设计思路;最后,根据系统设计详细介绍了在Visual Basic 6.0环境中实现软件功能的过程.该系统实现了基于电子地图的煤矿井下人员实时监控,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井下人员定位和监控功能,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井下单螺杆泵工况诊断系统在现场的应用,实现了单螺杆泵井生产状况的实时监测,及时了解了井下单螺杆泵的转速、扭矩和载荷等参数,通过与理论值的对比,优化设计从而指导单螺杆泵井的生产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井下各主要生产环节的信息能在地面进行监测、监视、监控,井下工作人员之间能友好地通信,将EPON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信息网络中。EPON技术与现有以太网技术兼容,具有高带宽、低成本、带宽分配灵活,服务有保证等特点,能较好地解决通信网络在井下使用时产生的层叠问题,在各网之间实现无缝连接而不需要任何格式转换,大大地提高运行效率,方便管理和降低煤矿监控通信系统的成本。同时,可彻底避免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使用EPON技术能很好地解决煤矿井下通信距离、速度、成本和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铁塔企业的信息集成平台组成与功能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针对目前国内很多铁塔生产企业虽然利用了大量先进生产设备,但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引入了先进的企业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构建了铁塔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将铁塔生产企业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流程纳入到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实现了不同环节之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井下泥石流是自然崩落法开采矿山的常见灾害,对矿山安全生产和矿石贫化有重大影响。总结归纳了普朗铜矿井下泥石流形成机理及治理措施的前期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井下泥石流产生的物源、地形条件、水动力环境及通道等因素,希望能对矿山井下泥石流的治理工作及安全生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制造生产过程中车间生产与生产计划相互分离的现象,提出了将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技术引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的方法,设计了由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技术结合的智能数据采集终端.测试结果表明,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可以有效解决生产现场信息与生产管理信息间不同步、不协调的现象,实现了制造管理的准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