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四川通济镇幼儿园基础隔震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隔震是工程结构抗震的新技术,它是在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层,籍以阻隔地震能量的传递,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减轻地震破坏。本文介绍了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区的四川通济镇幼儿园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分析计算表明:基础隔震可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力,减少结构的变形。 相似文献
6.
溧阳市昆仑南苑15号楼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7层,异型柱框架结构,底置为半地下车库。该工程采用隔震技术进行结构设计,隔震层由橡胶隔震支座组成。本工程在底层车库顶板下设置隔震支座,隔震支座布置在车库层柱的柱顶。对隔震体系空间模型的时程分析表明:采用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采用隔震技术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主要出现在隔震层,上部结构发生的变形很小。 相似文献
7.
奎山小区住宅楼并联基础隔震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联基础隔震结构是由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并联组合形成的隔震结构,两种型式的隔震支座相互取长补短,可有效降低隔震结构的造价,文中介绍该结构形式在某住宅楼工程中的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8.
宿迁市人防指挥大楼位于地震高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3层,高48.9m。该工程采用基础隔 震技术设计,为我国目前最高的隔震建筑之一。隔震层布置在地下室顶板和±0.00楼面之间,由橡胶隔震支座、滑移支座 和粘滞阻尼器组成,共采用了53只橡胶隔震支座、12只滑移支座,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共设置4只非线性粘滞阻尼 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设置粘滞消能器能较好地解决降低上部结构地震 作用和限制隔震层位移之间的矛盾。在本工程中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建筑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配电楼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在隔震与不隔震两种情况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主要出现在隔震层,上部结构发生的变形很小。从而验证隔震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介绍了昆明某住宅小区采用隔震技术时的隔震结构方案选取、隔震支座选取及布置、地震波选取、结构减震系数确定等,并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按照规范要求对该住宅楼做了隔震设计。借助有限元软件Etabs及Satwe软件对该抗震剪力墙结构住宅楼进行了隔震和非隔震动力特性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延长了结构的周期,使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小,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以期为今后的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隔震结构体系能够同时获得良好的隔震特性及震后自复位能力,本文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材料在相变伪弹性阶段具有较好阻尼性能这一特点,采用SMA自复位阻尼器与常规叠层橡胶垫组合成自复位隔震装置。根据SMA材料相变伪弹性的本构模型,对SMA自复位阻尼器在反复循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相应的滞回耗能曲线。提出了一种针对SMA自复位阻尼器的分段线性化恢复力模型,并依据剪切型层模型理论,编制了设有SMA自复位阻尼器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对设有这种新型隔震装置工程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隔震装置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地震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具有很好的震后复位能力,因此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随着隔震技术的日益成熟,隔震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层建筑中.本文以某新区一采用基础隔震的高层建筑为例,应用ETABS三维有限元程序建立实体模型,通过振型分析和时程分析,研究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其抗震性能,并对其进行隔震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多层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多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基础隔震与基础固定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基础隔震与基础固定在同一地震输入下的反应,讨论了两种结构模型的位移、加速度、层间变位角和层间剪力.结果表明,利用ANSYS建立三维模型,在地震作用下对隔震结构进行时程分析是可行的,同时多层框架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明显小于基础固定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5.
装有3DB的三维隔震建筑的平扭-竖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提出了一种铅芯橡胶碟簧三维隔震支座(3DB)。它由铅芯叠层橡胶支座LRB和加有阻尼材料的碟形弹簧支座DSB串联组成,能有效地解决三维隔震支座竖向阻尼的难题,并可以有效地抑制摇摆。然后,建立了3DB三维隔震框架结构多维地震反应的分析模型和运动方程,并以一栋五层3DB三维基础隔震框架结构为例,对其多维地震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3DB能简单有效地解决建筑结构的三维基础隔震问题,装有3DB的隔震建筑的多维地震反应降低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某平面不规则结构组合隔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处于7度烈度区的某平面不规则多层结构进行了隔震分析设计,隔震层主要由普通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组成,为控制隔震层水平位移,可布置粘滞阻尼器。对该结构的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组合隔震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响应,同时也可以很好控制隔震层位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