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两个方面对传统院落空间进行分析,一是从“空间”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空间的构成,空间的形态,空间序列和结构等;二是从传统院落空间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传统文化对院落空间的影响。通过对院落空间的分析,提出了对当代建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晋中平遥地区清末民初时期普通古民居建筑有关平面布局、组合方式、院墙开口方式、内部空间序列四方面的现状描述,并对古民居建筑的功用性、公共性、封闭性等特征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平江图》叙述背景作为一张表达整体的图,现代往往使用平面图或透视图,即用无穷远的高处俯瞰所得建筑正投影占去的平面尺寸或是用某一距离处某静态视点所得体量关系的投影图来表达。这种表达方法直接反应了观察者的立场:与被观察对象对立,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空间是实体即他者,在空间之外认识他者的整体。可称之为外向经验。然而,细察《平江图》,发现图上只有立面。按照苏州人对大房子纵  相似文献   

4.
张紫薇 《城市住宅》2022,29(1):105-107
宅院象征中国人的田园梦,是中国人住宅文化的精髓.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经济条件变好,对生活品质要求变高,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旅游更倾向于选择舒适自在、亲近自然的住所,故民宿特色院落应运而生.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和景观,通过合理设计与艺术布局,使民宿更好地体现主题性,让环境更加舒适优美,分析民宿院落的起源、发展及价值,探索其在...  相似文献   

5.
当代住宅的院落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洛克 《重庆建筑》2006,(11):38-41
庭院反映的是人们对居住的一种观念,是居住文化的一种积淀。它有着一种密集与疏散、对称与协调、严整与均衡之美,融合在居民的生活中。它不仅在建筑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欧雷 《山西建筑》2006,32(18):39-40
院落空间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空间”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设计实例,分析了传统院落空间的三个主要特点,根据空间围合方式、材料、空间组织方式等的变化,分析了现代建筑中院落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院落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是人们亲近自然、创造自然的场所空间,亦是古人"天人合一"建筑观的物化体现;是阶级社会长幼尊卑等级观念的空间折射,亦是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积淀与传承。文章在分析河北省蔚县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文化属性与哲学寓意,希望对院落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营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居住空间院落,并且分析了院落的空间特征,阐述了现代住宅的发展趋势,探讨了现代居住空间从内向性、院落模式演变、重唤邻里关系三方面继承传统建筑的精髓,总结了传统居住空间设计理念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居住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建筑庭院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传统院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院落空间形态日趋成熟、丰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典型的语言。该文以中国传统院落的特点为原则,归纳总结了现代居住建筑庭院设计的类型和特性,为将来庭院建筑的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阿慧  石铁矛 《山西建筑》2005,31(18):19-20
论述了兴城古城城市肌理保存完好,民居院落作为古城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它的变迁直接影响到城市肌理,分别从院落空间的构成元素、空间序列等方面,对兴城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兴城民居的更新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11.
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过程被挤压乃至消解,是历史古镇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具体表现在非遗传承断层与文化空间失活、非遗过度产业化和空间文化性丧失、文化空间同质化与非遗认同感降低等方面。厘清非遗与文化空间之间“空间、要素、主体”三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非遗文化—生产主体—空间”三元辩证的文化空间生产分析框架;以崇州怀远古镇为例,对民间力量主导下的自发建构、政府与本土企业合作的资源集聚,以及借助外力对文化空间符号化与商业化拓展构想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空间生产过程与实践结果进行剖析;从文化空间演化、文化空间符号化逻辑、文化生产参与主体三个方面,揭示了历史古镇文化空间生产过程的典型机制。对历史古镇构建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化空间格局和场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蕴含着丰富的 乡土文化资源,本文归纳了传统场镇空间所 具有的山水意象、街市意象与文化共生意象 特征并以洛带古镇的更新设计为例,对构 成空间意象的实体要素诸如街道、界面、 区域、节点与标志建筑的可识别性等方面进 行了分析,以期探讨在乡土人居环境的建设 中,如何营造具有鲜明乡土文化特色的传统 场镇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建设是以空间为依托的,因地制宜地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镇空间,真正让人们诗意的栖居并能享受居住的生活环境,才是我们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初衷。本文主要通过对个例的城镇空间设计介绍,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来探讨建设有特色的精品城镇。  相似文献   

14.
对中山市小榄镇城镇绿地的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小榄镇城区绿地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结合其道路规划及城镇建设规划,运用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兼顾景观效果,规划小榄镇城区绿地生态系统为“一线、一中心、一带、两环“的环网式结构。  相似文献   

15.
西北古民居建筑的活化石——兰州市青城古镇民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武  叶明晖 《华中建筑》2009,27(12):106-109
该文以甘肃兰州的青城古镇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青城古镇的区位特点与空间形态特征,着重研究了古镇民居建筑的基本构成单元、院落组合形式以及结构技术与装饰艺术的地域特色,目的是通过对青城古镇的简略介绍与分析,使人们更加关注这个被称为“黄河第一古镇”的地方,从而增强有关部门对这个地方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欧阳杰  李旭宏 《规划师》2007,23(10):60-6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我国的许多城市进入了区域空间整体发展阶段.为更好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应淡化区域内各城市的行政区划界线和道路环线,强化区域内各城域之间的互动,将城域空间和市域空间的协调发展纳入区域空间规划的范畴,从而形成由空间链、交通链、产业链、生态链等组成的区域链式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汪原 《建筑师》2006,(3):72-75
通过对《城市并非树型》的反复阅读,作者指出: 尽管亚历山大有着把握现象的敏锐性,但《城市并非树型》缺乏缜密的分析,在城市空间的“生成”和“创造”问题上,仍然采用的是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从而导致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梁晨 《华中建筑》2012,(7):53-56
广州市珠江新城金穗路北侧地下空间是以地下轨道为依托的集交通衔接、商业开发、城市广场等功能相融合的城市地下综合体。项目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联系,充分发挥其在商业开发方面的巨大潜能.营造出以购物中心为主体的多种业态并存的复合商业空间模式,与区域周边的商务办公、酒店、公共配套等共同形成广州市新的商业核心区。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葛牌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化生态理念,分析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不可再生性、历史传承性和关联性等基本特征,从物质、观念和行动3个方面解读历史古镇的文化生态要素,解析历史古镇存在的文化生态失衡现象,探寻空间整合策略,包括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承、物质空间信息的整合、空间信息的叠加与整合、古镇经济的振兴等方面,强调文化、人、空间、社会之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罗荩  高美祥  杨瑛  陈翚 《室内设计》2022,(2):126-133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乡土文化传 承、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等功用,是乡 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随着乡村休闲 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型和新型公共文化 空间在外来和内生文化资本的叠加作用下混合共 生。借鉴文化资本的作用原理和分类方式,根据 空间生成不同阶段的干预因素和作用特征,将乡 村公共文化空间识别为由具态化、物态化和制度 化文化资本主导的生产型空间、生活型空间及组 织型空间三种类型。在乡村旅游经济资本力量的 驱动下,公共文化空间在更新过程中产生消费化、 静态化和孤岛化等发展趋势。以湖南浏阳市农业 休闲旅游型竹联村美丽屋场营建为例,分析三类 公共文化空间物理场域和文化活动的存在特征, 探究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过程中的空间复合 化更新路径,进而提出弹性转化、多元化发展、整体式营建等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