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江尾闾河段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赣江尾闾河段的水沙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对该河段水文、泥沙和地形演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河段的径流、输沙、水沙关系、分流比、冲淤变化、河床稳定性、演变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赣江尾闾河段输沙量明显减小;河段分流比呈西河增大、东河减小的趋势;全河段演变以冲刷为主,且河道上段的冲刷量远大于中下游河段;东、西河纵横向稳定系数呈上游往下游递减趋势;万安水库的运用、河道采砂、鄱阳湖水位的降低是赣江尾闾河段冲刷的主要因素;万安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及河道采砂管理的规范化,将有利于赣江尾闾河段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江河大多泥沙量大,所建水库淤积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库容损失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淤积上延影响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库变动回水区的冲淤对航运带来不利影响;坝前泥沙淤积影响枢纽的安全运行;水库下泄清水对下游河道河床的冲刷以及附着在泥沙上的污染物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等。本文对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水库淤积观测资料和分析、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理论、水库异重流、高含沙水流、水库淤积形态、水库排沙及运行方式、变动回水区的冲淤、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形,以及水库淤积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万安水电站位于江西省赣江中游河道峡谷的出口,万安县城以上约1.5公里,是江西省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具有发电、防洪、航运、灌溉及水产等综合效益。坝址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米,多年平均流量1020秒立米。地形地质条件优越,地理位置适中,  相似文献   

4.
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枢纽后,由于大坝抬高了水位,改变了河道的自然环境,不可会对河道水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赣江万安水库,分析建库前后赣江库尾段和 坝前段水质的变化,阐明万安水库对赣江水质的影响。并据环境水利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这种影响的形成机制和减少不利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水利枢纽的修建将引起下游河道水沙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水利枢纽对河流泥沙的拦蓄作用,打破了下游河道原有的相对平衡状况。为适应新的水沙条件,河道将发生冲淤调整,导致下游河势、河型变化,对下游河道的防洪及航运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国外典型水利枢纽修建后下游水沙条件变化特点、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特点、河势与河型的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利枢纽修建后,下游河道普遍具有冲刷降低的趋势,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河势及河型的变化受河岸与河床组成、河道平面形态及水库运行方式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道冲淤特性及河势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来水来沙概况、河道冲淤特性及“揭河底”冲刷,概述了回水淤积末端延伸变化,总结了河道冲淤演变的基本物理模型,详细分析了历史河势摆动变化规律及影响河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河槽平滩宽度和河弯形态关系式.文中对河道整治及航运问题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7.
在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期,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含沙量急剧降低,中水流量持续时间增长,水库调水调沙提高了河道输沙能力,改善了泥沙淤积部位。拦沙期(1999年10月—2018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共计冲刷21.015亿m~3。分析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时空变化特性及水库对水沙的调控效果,对比计算有、无小浪底水库两种工况下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量变化及减淤作用。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比为1.373∶1,其拦沙减淤效果与水沙条件、水库运用方式及河道边界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海勃湾水库运用以来下游河段河道冲淤变化情况,分别从几方面对河道进行纵向冲淤变化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河道洪水演算并发挥万安水库调蓄作用,摸清赣江中游河道行洪安全泄量,有效提高赣江中游堤防防洪标准,保障沿江城镇、村庄、农田、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水利工程等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的来水来沙条件及水库的调水调沙作用。初步探讨了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的造床流量、冲淤变化和纵比降的调整作用。最后,粗估了调节水沙过程对艾山以下河道的冲淤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赣江中游拟建新干航电枢纽对水库上下游的影响,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水库建成后上下游河床冲淤与水位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建成后,由于发电蓄水和库区抬田保护工程的实施,库区水位将壅高,对防洪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依据水位分析结果,确定了需要疏浚河段。采取疏浚措施后,可较大程度降低河道水位。  相似文献   

12.
赣江是长江中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注,它贯穿中国江西省。万安水利枢纽,位于赣江中游,是赣江流域规划选定的第一期开发项目,它的兴建,为江西省提供廉价电力,提高赣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并承担农田灌溉和水库养鱼的任务,具有综合利用功能。万安水利枢纽的工程布置和施工程序安排,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工程开发任务的要求,造价较低,且能提前发电,并成功地解决了施工通航等问题,提高了工程投资效益,为水利水电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流连续方程、水流动量方程和河床变形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建立宁蒙河道的水文水动力学冲淤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对宁蒙河道冲淤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选取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初期的1987—1990年为计算时段,在相似的引水条件下研究龙刘水库运用对河道冲淤的影响,计算水沙未还原、水沙均还原、只还原水不还原沙和只还原沙不还原水等4种水沙条件下宁蒙河道的冲淤状况。结果表明,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对宁蒙河道起到了增淤的作用,龙刘水库运用后,其蓄水所引起的河道淤积效应大于其拦沙所引起的河道减淤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近年来乌江重庆段河道演变特征及其对航运的影响,在2016—2020年泥沙原型观测基础上,结合径流泥沙特性变化,分析了泥沙冲淤特征及河道演变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除主汛期外,三峡水位消落期及汛末是主要输沙期;(2)上游武隆峡谷段河道底床呈下降趋势、河口底床呈抬升趋势,河道坡降总体表现出减缓趋势;(3)相对于峡谷河段,宽阔河段的年泥沙冲淤变幅更为显著;(4)常年回水区河道走沙条件差,基本处于淤积状态;(5)变动回水区以上河道泥沙冲淤主要受河道形态控制。总体而言,从演变趋势来看,当前的来水来沙条件有利于减少河道泥沙淤积,重点险滩段冲淤发展态势较缓,河势整体稳定,河道演变对航运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乌江河道演变与治理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黄河的来水来沙发生了变化,粗泥沙来量也有所减少,这些变化对水库和河道冲淤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研究不同级配泥沙移特性和冲淤市场信息灵基础,分析不同地区来水来沙对水库和下游河道的影响,三门峡水库正常运用对粗细泥沙的调节作用,以及下游不同河段各粒径级泥沙沿程调整过程,拦粗泥地下游中淤的影响,为水库制定合理运用方式及下游防洪减淤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对赣江中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建立了赣江中游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了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前后对赣江中游水文情势变化影响,得到了水位、流量等水文参数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表明,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前后水位、流量和流速总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在局部时段,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前后各个位置水位、流量和流速变化范围较大;由于万安水库的调蓄作用,万安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水位和流量的最大值都有所降低,水位最大值降低范围为0. 137~0. 250 m,最大流量值降低范围为309~405 m~3/s。  相似文献   

17.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泾河下游戏,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其下游汇入三门峡库区的渭河下游,在泾河上修建东庄水库,必须充分考虑水库的运用给渭河下游河道珲的冲淤影响,在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过程中,用多沙河流河道冲淤 计算数学模型对水库下游河道进行了长系列水流,泥沙运动数值模拟,通过工程前后下游河道沙淤计算,预测工程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青铜峡水库运用方式及排沙历史进行了回顾,计算了不同排沙方式下排沙期内水库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铜峡水库排沙对下游河道的淤积影响不大,主要是在青铜峡—石嘴山河段造成短暂的淤积。  相似文献   

19.
近期三门峡水库运用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地对近期潼关高程居高不下,下游河槽萎缩等问题,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得出:潼关高程升高对库容损失影响不大,科学进行了水库调度,改善库区冲淤分布,可以进行综合利用;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对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经历了减和增淤两个阶段,近期水库汛期采用“洪水排沙,平水发电”运用,初步分析对下游河道有一定的减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测的水文、泥沙、河道淤积分布、水库运用等资料,分析了控制运用原型试验期间黄河三门峡水库在不同来水来沙情况下的冲淤变化特性、回水影响范围以及潼关高程的冲淤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在库水位不超过318 m运用下,潼关河段基本处于自然河道状态,其冲淤变化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在汛期运用中,采用空库迎洪、洪水期敞泄排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