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全路堑横断面风吹雪的野外观测为例.介绍了公路风吹雪的流场风速观测方法;结合实地观测数据和仿真计算模拟结果.定量分析了全路堑横断面的流场分布特性、风吹雪运动特性、路面积雪形成过程以及雪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其它断面形式下的公路风吹雪野外观测和形成过程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同时也为公路风吹雪雪害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黑龙江省5条主要公路风吹雪灾害调查数据,分析各种不同形式的路基横断面对风吹雪雪害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找到不同路基断面形式下雪害形成的机理,进而为提出避免或减少风吹雪雪害的路基断面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阐述东北地区公路雪害造成的危害和公路风吹雪防治的必要性,并对防雪栅的防雪机理进行分析,提出设置防雪栅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得力的,可有效抵制风吹雪对公路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小风吹雪作用所致的积雪沉积对铁路线路的影响,并研究防雪栅发挥最大防护效应的结构形式与布置距离,建立了基于欧拉多相流方程的风吹雪数值分析模型,根据工程实例验证了数值模型的适用性;研究了不同孔隙率和高度的防雪栅,以及不同防雪栅布置距离下铁路路堑内外和栅两侧的雪量变化特征,并通过L16(45)的正交试验得到影响路堑内外沉积雪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在路堑内外和防雪栅两侧积雪分布形态与现场试验段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防雪栅结构形式主要影响路堑外的沉积雪量,而路堑内雪量主要受防雪栅与路基间的作用距离影响;防雪栅上风侧沉积长度约为20 m,下风侧雪量沉积长度通常是防雪栅高度的10~12倍;正交试验中不同防雪栅结构与作用距离的组合下路基顶面风吹雪所致的雪量最多减少了26.17%。根据防雪栅与路堑之间的作用距离,可以通过调整防雪栅孔隙率和高度改变积雪沉积量和沉积位置来增加防雪栅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风吹雪形成的因素和机理;并结合黑龙江省4条主要公路风吹雪雪害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公路风吹雪雪害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气候和地形条件,特别是路线走向、路基横断面形式以及路基高度对风吹雪雪害形成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防雪栅是一种有效防治公路风吹雪雪害的措施之一。本文基于雪害形成机理,论述了公路风吹雪雪害数值仿真的思路和方法,并针对路堤这一典型路基断面形式,运用该仿真技术,就防雪栅设计高度对防雪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相吻合,从而为防雪栅及其他防雪设施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重区公路省道宝平线赤城至沽源段地质条件分析及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介绍了山重区公路特殊地质条件下路堑边坡的防护及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发展,公路大规模的兴建,公路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表现的尤为突出。针对道路灾害的情况对平顶山地区的G311,G36,S329,S236,S88等几条公路进行灾害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路都有不同程度的路面沉降、裂缝和路面坑槽等灾害类型。针对灾害的情况,确定导致公路灾害发生的因素主要有车辆的超载和超量,雨水的侵蚀,路面材料的老化等,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项目的研究可以为平顶山地区的公路管理提供维修与加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清连高速公路岩质边坡崩塌落石灾害防护设计采用的SNS柔性防护系统方案.SNS柔性防护系统具有安装方便快捷、防护耐久性好、防护效果好、降低工程造价和改善沿线景观等特点,一般用于山区公路路堑边坡的防护,可有效地保持高大外边坡的稳定,保证道路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0.
公路风吹雪积雪力学原理与积雪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体力学原理出发,结合雪害野外观测、风洞实验和数值仿真结果,系统阐释了公路风吹雪积雪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公路积雪深定量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参数标定与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着重研究当前国内的高速公路桥防护栏的有关问题,深入分析桥梁防护栏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与理念,优化防护栏的设计规划.  相似文献   

12.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公路沿线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造成多处公路损坏或断道,极大地影响了抗震救灾工作。快速摸清震区公路网的受损情况和抢通保通难度,对震后救援至关重要。为此,对震区公路受损情况进行调查,会同地方交通部门完成公路的抢通保通任务。调查发现了507处受损点,公路灾害以崩塌滑坡为主,占总灾害的90%以上。公路灾害具有数量多、规模小、连片分布的特点,公路震害与地震烈度正相关,与断层距离、河流距离负相关。在不利因子组合下,公路震害程度明显加剧,局部位置的公路受损率可达到92.5%。在抢通保通阶段,利用龙头石及大岗山电站的库区水运资源,快速建立5处码头,建立起通往震中的生命通道,让应急队伍快速进入灾区,让伤员第一时间运送出来;灾后交通网的重建充分利用水运资源,不追求道路等级与路线指标,公路重建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及韧性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使山地城市建筑环境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山地环境地形地质复杂,气候环境多变,导致生态脆弱、灾害频发,本文重点探讨通过合理的外环境控制对策有效降低灾害发生的几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上减少灾害对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高速公路路堑开挖中爆破对路堑边坡围岩的破坏和影响,选用大口径中深孔,采取优化装药结构及爆破参数等控制爆破技术,对济南绕城高速公路路堑开挖项目实施控制爆破,爆破结果表明,路堑边坡完整,半孔率超过90%,满足了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裂缝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高速病害中最常见、最易发生和最早期产生的病害之一,路面出现裂缝不但影响路容美观和行车的舒适性,而且容易扩展造成路面的结构性破坏,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结合兰临高速公路裂缝处理实践,简要介绍了用密封胶采用灌缝机对沥青路面裂缝处理的工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分析了我国现有的涉及公路灾害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的局限性,然后基于对高速公路灾害管理现状的实证调查,论述了开展公路灾害预警管理研究的必要性。接着,对预警新功能在现有公路运营机制进行了设计和运用。论文还对公路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作了构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温室效应对公众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为了解公众对温室气体灾害风险的感知状况,促进社会生活向低碳方式转变,笔者以苏州市公众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测量范式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公众对温室气体灾害与其他7种灾害的风险感知水平,并分析影响公众温室气体风险感知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8种灾害风险中,温室气体灾害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最高,而熟悉程度、后果危害程度、发生灾害可控程度和风险总评均较低;女性、教师、研究人员、学生以及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对温室气体灾害的风险感知水平较高;公众的风险总评受到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和后果危害程度两个风险因子的显著影响.建议政府加大对温室气体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特征的人群建立可靠的沟通渠道,提高信息公开及时度,建立完善的灾害风险预警机制,将公众的风险感知水平控制在理性范围内,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中.  相似文献   

18.
高速列车要满足正常行车要求,对大跨度桥梁的刚度提出了较公路、普通铁路斜拉桥更为严格的限制条件.本文通过正交组合的方法研究得出斜拉索面积、加劲梁高度分别为大跨度高速铁路斜拉桥竖向整体刚度和梁端转角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山区公路路基施工中由于地形、地貌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造成沿线填挖变化频繁,给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带来较大的挑战.在分析山区公路路基施工特点与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公路施工的技术方法,提出山区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要点.该方法可推广应用在未来同类工程的建设中,对控制山区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保证行车舒适与安全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区域在公路自然灾害作用下的易损程度,基于GIS平台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公路自然灾害易损性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从公路自身属性、区域灾害管理能力和区域路产分布3方面分析公路自然灾害易损性的影响因素,建立包含区域公路抗灾能力指数、路网密度和单位面积路产的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法建立易损性评价模型,依托GIS的空间叠加功能生成中国公路自然灾害易损性分级图.结果表明:中国公路自然灾害易损度为[4.30,7.00],全国分为极严重易损、严重易损、中等易损和轻微易损4级,其中,极严重易损区为辽宁、浙江、陕西、重庆、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和广东等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