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检测壳聚糖(chitosan,CTS)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对反应体系溶液及标准曲线稀释倍数的优化,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CTS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及耐用性验证。结果确定以0.2%乙酸溶液作为反应体系溶液,2倍系列稀释作为标准曲线的稀释倍数。该方法检测0.2%乙酸溶液组CTS的回收率为8.07%,而CTS溶液组的回收率可达101.38%;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62.5μg/ml;CTS溶液浓度在25.0~75.0μg/ml之间,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及耐用性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均20%。结论建立了CTS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且在25.0~62.5μg/ml具有良好的准确度,0~62.5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抗伤寒Vi多糖特异Ig G抗体含量的ELISA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测定Vi抗体的ELISA方法为主要参考,对包被抗原、不同吸附力酶标板、抗原包被浓度、样品反应条件、显色时间进行优化,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抗伤寒Vi多糖Ig G抗体含量的ELISA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准确性、精密度、最低检测限验证。结果优化的ELISA法为:以伤寒Vi多糖作为包被抗原,costar92592型酶标板作为检测酶标板,2.0μg/ml为抗原包被浓度,20~25℃过夜为样品的反应条件,在40~80 min内(A405值在1.8~2.5之间)终止显色。质控血清经不同含量多糖吸收后,抗体含量与多糖浓度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多糖抑制率最高可达92%;血清稀释度与抗体含量存在负相关的线性关系,R2=0.999;本试验检测的质控血清抗体浓度为76.80 EU/ml,变异系数(CV)=8.55%,与美国NIH检测的数据(75 EU/ml,CV≤15%)一致性良好;该方法重复性(CV≤15%)及中间精密度(CV≤20%)均符合要求;最低检测限为0.78 EU/ml。结论建立了人血清中抗伤寒Vi多糖特异Ig G抗体含量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线性、准确性、精密度良好,可快速、准确地检测人血清中抗伤寒Vi多糖Ig G抗体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快速鉴别试验方法。方法选取不同的处理液对吸附铝佐剂的3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进行解离,采用胶体金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选快速鉴别试验的最佳处理液;优化快速鉴别试验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验证。结果处理液A(10%Triton X-100 0.20 ml、20%二乙醇胺1.25 ml、0.01 mol/L PBS 8.55 ml)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快速鉴别试验的最佳样品处理液;快速鉴别试验的最佳反应温度为25℃,最佳反应时间为15 min;该方法特异性较强,重复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为1.375μg/ml。结论建立了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快速鉴别试验方法,为该疫苗的快速鉴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荧光染色法检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纯化工艺中间产品、原液及半成品中残留DNA含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ⅨB荧光染色法检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纯化工艺主要中间产品[丁基琼脂糖层析收集液(以下简称BA富集液)]、原液及半成品中残留DNA含量,对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性进行验证,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0批BA富集液、原液及半成品中残留DNA含量。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1.2580 ng/ml,r2≥0.999,最低检测限为1.25 ng/ml;DNA标准品在BA富集液、疫苗原液及半成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8%、101.4%和108.5%,准确度较好;不同时间点重复测定同一批样品的变异系数(CV)在1.6%80 ng/ml,r2≥0.999,最低检测限为1.25 ng/ml;DNA标准品在BA富集液、疫苗原液及半成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8%、101.4%和108.5%,准确度较好;不同时间点重复测定同一批样品的变异系数(CV)在1.6%6.56%之间,不同试验间重复测定同一批样品的CV在1.4%6.56%之间,不同试验间重复测定同一批样品的CV在1.4%3.6%之间,试验内和试验间精密性较好;10批BA富集液中DNA浓度均较高,经过纯化后,原液中DNA含量明显降低,半成品中除个别批号外,均基本达到低于10 ng/剂的要求。结论荧光染色法可用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纯化工艺中间产品、原液及半成品中残留DNA含量的常规监测,具有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测定前样品无需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检测抗CD52单克隆抗体原液中残余DNA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利用CHO Host Cell DNA Extraction&Amplification Kit,采用qPCR法检测抗CD52单克隆抗体中宿主细胞残留DNA含量,并进行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验证。结果该方法可以准确定量检测CHO细胞残留DNA含量。专属性验证试验中对照制剂无特异扩增曲线,而CHO细胞上清有明显的扩增曲线;5次试验中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0.98,表明该方法线性良好;准确度验证试验中所有试验的加标回收率均在70%~130%范围内;精密度验证试验中所有试验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30%;耐用性验证试验中,Proteinase K不同消化温度下检测结果的CV为0.85%,不同稀释倍数的供试品加标回收率在70%~130%范围内,不同稀释倍数外源DNA检测结果CV为4.71%。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和耐用性均符合要求,可采用该试剂盒qPCR法检测外源DNA残留量。  相似文献   

6.
检测疫苗残余牛血清ELISA试剂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疫苗残余牛血清ELISA试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将用于生产的 10批牛血清混合后 ,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 ,以纯化抗牛血清兔IgG作为包被抗体、HRP 酶标抗体作为指标抗体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评价等一系列检测。结果 兔抗牛免疫血清双扩效价可达 1∶16 ,免疫血清、纯化抗体和酶标抗体均含有抗牛血清白蛋白及牛IgG等多种蛋白成分的抗体 ;检测疫苗中残余牛血清含量最佳线性范围为 0 78~ 2 5ng/ml,精密度 (回收率为 80 %~ 112 . 5 % ,CV为 2 . 5 %~ 9 0 % )和准确度 (回收率为 96 . 7%~112 . 5 % ,CV为 1. 4 %~ 9 .4 % )良好 ,检测限度为 1 5ng/ml,检测限量为 3ng/ml;与正常马、兔、豚鼠血清以及不同病毒性疫苗基质液均无交叉反应 ,可定量检测不同病毒性疫苗中的残余牛血清。结论 所制备的ELISA试剂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适用于常规疫苗中残余牛血清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法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关键原辅材料—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并对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重复性、日间精密度、不同人员间精密度、耐用性、线性验证。结果两批样品重复测定6次结果的RSD均<5%;两批样品两名检测人员3日内的检测结果以及两批样品不同工作日间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日间和人员间检测结果的RSD均<5%;在20~30℃温度范围内该方法耐用性良好,在p H 7.0~7.5范围内耐用性良好;该方法在样品浓度为0.2~1.6μl/ml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结论分光光度法重复性、日间精密度、不同人员间精密度良好,且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用于过氧化氢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检测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 P)中2-苯氧乙醇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1),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以外标法测定2-苯氧乙醇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准确度、专属性、耐用性验证。结果 2-苯氧乙醇浓度在100~50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大于0.99;3批供试品重复性试验2-苯氧乙醇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0.4%和1.2%,中间精密度验证2-苯氧乙醇含量RSD分别为2.38%、2.36%和2.68%;准确度回收率在97.4%~101.9%之间;供试品中加入戊二醛和甲醛对2-苯氧乙醇含量的检测无干扰,专属性较好;温度变化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耐用性较好。结论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可靠,可用于疫苗中2-苯氧乙醇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检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PV)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活性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方法。方法优化APV中PT残余含量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抗原稀释液对该方法的影响,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验证。分析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百日咳黏着素(pertactin,Prn)、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在成品疫苗剂量时(即50μg/ml、16μg/ml、25 Lf/ml、7 Lf/ml)对PT与胎球蛋白结合的影响,确定疫苗解吸附条件,并对不同厂家的8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进行解析附后,检测PT含量,计算CV。结果在胎球蛋白包被浓度为5μg/ml时,使用p H 8.5含1%胎牛血清白蛋白(BSA)Tris缓冲液对样品进行稀释后,直接用酶标抗PT抗体进行检测,建立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的剂量反应曲线线性良好(r均0.99);试验内CV为13.74%~5.85%,试验间CV为2.75%~10.39%,灵敏度可达4 ng/ml,精密度好,灵敏度高;降低了PTd的干扰作用,特异性较好。FHA、Prn、DT、TT在成品疫苗剂量时对PT与胎球蛋白的结合无影响;确定疫苗解吸附条件为Tris-柠檬酸钠溶液(4%,w/v)(p H 8.5);各批疫苗3次检测结果的CV值均符合要求,重复性较好。结论优化后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APV中残余PT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GⅡ.4诺如病毒(Norovirus,No V)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用于重组GⅡ.4 No V病毒样颗粒疫苗研制中抗原含量检测。方法使用纯化的GⅡ.4 No V病毒样颗粒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和豚鼠,制备抗血清。以豚鼠抗GⅡ.4病毒样颗粒多抗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兔抗GⅡ.4病毒样颗粒多抗作为检测抗体,建立GⅡ.4 No V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并对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特异性进行验证;用建立的方法检测GⅡ.4病毒样颗粒制备过程中间品的抗原含量。结果 GⅡ.4病毒样颗粒内部参考品在15.6~2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8,高、中、低3个浓度样品回收率在90.9%~110.2%之间,板内和板间精密度试验的CV值均不超过15%;包被微孔板37℃放置6 d,稳定性试验的CV值均小于15%;与GⅡ.4No V病毒样颗粒之外的抗原均无交叉反应;可用于定量检测重组No V抗原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样品。结论建立了GⅡ.4 No V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特异性、适用性均良好,为No V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1.
It has been said that ‘never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progress has a better and cheaper method of preventing illness been developed than immunisation’. This is well illustrated by the WHO 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sation (EPI), whic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now preventing nearly a million deaths annually from measles, pertussis, and neonatal tetanus, and for which there is a commitment by the WHO and UNICEF to protect all children by immunisation by the end of the decade. This enormous undertaking will be facilitated by the rapid advances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and by 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so that the structure and location of important antigenic determinants or epitopes can be determined. Chemical synthesis of oligopeptides has been simplified, and computer programmes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provide the tool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proteins, so that the structure and location of important antigenic determinants or epitopes can be predicted. These techniques have opened the way to the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vaccines an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new vaccines against infections for which vaccines are not available. New vaccines under development include vaccines against hepatitis B, hepatitis A, malaria, vaccines for typhoid, cholera, rotavirus infection and other diarrhoeal diseases, leprosy, rabies, fertility regulating vaccines and the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及其对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HBcAg、HBsAg及HBcAg+HBsAg混合抗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形态。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NS)、HBcAg组(C)、HBsAg组(S)、HBsAg+铝佐剂组(S+Al)、HBsAg+HBcAg混合组(S+C)及HBsAg+HBcAg+铝佐剂组(S+C+Al),用相应抗原免疫各组小鼠,分别于第0天、第14天经小鼠双侧大腿肌肉进行初次和加强免疫1次,间接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c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分析HBsAg特异性抗体亚类,ELISP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中HBsAg特异性IFNγ、HBcAg特异性IFNγ及HBsAg特异性IL-4水平。结果电镜观察可见HBsAg和HBcAg均呈大小均一的VLP结构,二者混合后有聚集现象。初次免疫后,S+C组的HBsAg特异性抗体水平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加强免疫后,S+C组HBsAg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02),C组和S+C组均可产生高水平HBcAg特异性抗体。S组HBsAg抗体亚类以IgG1为主,S+C组以IgG2a为主。S+C组HBsAg特异性IFNγ斑点数明显高于S组、S+Al组和S+C+Al组(P<0.05),C组与S+C组HBcAg特异性IFNγ斑点数均较高,与S+C+Al组比较,S+Al组HBsAg特异性IL-4斑点数明显升高(P=0.026)。结论 HBcAg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增强HBsAg的免疫反应,使反应向Th1方向极化,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包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壳聚糖纳米粒与常规铝佐剂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异,并对壳聚糖佐剂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20、30及40μg/ml的包裹乙肝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溶液,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和多分散系数,BCA法测定包封率;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铝佐剂对照组、空白纳米粒对照组、常规疫苗组和壳聚糖疫苗组,肌肉注射免疫小鼠,2μg/只,隔周免疫1次,共2次。采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对小鼠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制备的载乙肝疫苗壳聚糖纳米颗粒粒径为(262.7±10.8)nm,与空白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相比,略有减小,多分散系数为(0.228±0.016);随着抗原浓度升高、4℃放置3个月及反复冻融,纳米粒的包封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可达80%左右;壳聚糖疫苗组在小鼠体内产生的表面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80 000以上,并从第8周起,与常规疫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新型疫苗佐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趋势分析法评价我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质量。方法采用同一批次国家参考品进行批批检验,且检验均合格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A、B、C、D的数据,对不同血清型、不同浓度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趋势分析,以理论平均值±2 SD为警戒限,平均值±3 SD为行动限,将检测结果超出行动限、连续3批检验结果超出警戒限或检验结果趋势有严重漂移(连续6批结果上升或下降或连续8批结果在均值同一侧)暂定为偏离数据,观察诊断试剂的各检测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在2011年3月~2013年5月的观察时间内,A、B、C试剂均出现8~10批次数据在均值同侧的情况,判定为存在偏离数据;D试剂质量稳定,未出现试验数据严重漂移的批次。结论趋势分析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诊断试剂质量的变化,为保证试剂质量的稳定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原位共沉淀法(以下简称原位法)和直接吸附法制备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原位法和直接吸附法制备乙型肝炎疫苗。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原位法疫苗组、直接吸附法(本所佐剂)疫苗组、直接吸附法(进口佐剂)疫苗组、佐剂对照组(铝佐剂+PBS)和空白对照组(PBS),分别于0、4、8周经小鼠腓肠肌免疫,0.1 ml/只,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进行疫苗吸附完全性试验及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测。于初免后第1、2、4、8、12、16周,经小鼠尾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Anti-HBs水平;于初免后第4、8、12周,各组分别取5只小鼠,经尾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于初免后第12周,各组分别取5只小鼠,无菌取脾,分离得到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法检测血清中HBsAg特异性IFNγ分泌水平。结果原位法疫苗组、直接吸附法(本所佐剂)疫苗组、直接吸附法(进口佐剂)疫苗组HBsAg吸附效率分别为95%、95%和96%,疫苗体外相对效力分别为2.2、2.1和2.3,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各疫苗组Anti-HBs阳转率均达到100%,随接种剂次的增加,Anti-HBs水平逐渐升高,于初免后第12周达到高峰,第16周出现下降;初免后第8周,原位法疫苗组Anti-HBs GMT高于直接吸附法(本所佐剂)和直接吸附法(进口佐剂)疫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免后第4、12、1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免后第4、8、12周,各组小鼠血清中CD3+CD4+T细胞水平均未见明显改变,第12周,各疫苗组CD3+CD8+T细胞水平均高于免疫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疫苗组分泌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FC)数明显高于铝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原位法疫苗组与直接吸附法(本所佐剂)和直接吸附法(进口佐剂)疫苗组相比,SFC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制备的乙型肝炎疫苗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Univariate screening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ur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on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 and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wo-step purification strategy were performed. Amongst four IEC adsorbents examined, the use of Q Sepharose XL IEC adsorbent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together with optimized SEC purification was able to efficiently purify HBsAg. An established purification strategy comprising the two techniques further demonstrated adaptability for scale-up operations with a final total purification factor (PF) of 94.82 ± 16.20, HBsAg purity of 95.48% and recovery yield of 78.07%.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国内和国外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315份血清样本,比较两种试剂检测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检测315份样本的乙型肝炎血清学五项指标后,再用进口(简称"Roche试剂")及国产(简称"国产试剂")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试剂盒进行复检,比较两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两种试剂定性结果阳性符合率为60.6%(134/221),阴性符合率为100%(94/94),总符合率为72.4%,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对HBsAg阳性或阴性样本,Roche试剂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国产试剂(P均<0.01),灵敏度为导致二者检测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定量结果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表明,两种试剂定量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不同试剂盒检测HBV DNA灵敏度差异较大,本实验国产HBV DNA定量试剂盒灵敏度较低,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甲醛处理前后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疫苗(汉逊酵母)成品各项检测指标及稳定性的变化,评估甲醛在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工艺中的作用,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工艺中是否可取消甲醛处理步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HPLC检测和疫苗体内效力评价指标半数有效剂量(ED_(50))、乙肝疫苗常规检测项目比较甲醛处理前后HBsAg及疫苗成品的变化情况,通过稳定性考察确定甲醛对疫苗稳定性和有效期的影响。结果 HBsAg经甲醛处理后产生轻微聚合,但疫苗成品ED_(50)和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动物异常毒性合格。甲醛处理和未处理疫苗成品的稳定性考察结果相同。结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生产工艺中甲醛处理步骤对疫苗成品检测指标及稳定性无影响,可考虑取消,从而提高乙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会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控制不及时还会导致肝硬化、重症肝炎等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抗病毒疗法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而干扰素、多糖类化合物和核苷酸类似物是主要的抗病毒药物。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抗HBV药物和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小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HBV前S2(1~26)多肽包被酶标板,利用方阵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法的最适工作条件,验证该方法的精密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μg/ml;血清稀释度为1︰10,37℃反应30 min;HRP标记的羊抗小鼠IgG最佳稀释度为1︰10 000,37℃反应30 min;TMB底物37℃显色15 min,以2.1×阴性对照血清A450均值(阴性对照血清小于0.05时按0.05计算)为Cut-off值。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试验内和试验间精密度;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7.3%,二者符合率为98.5%。结论已成功建立HBV前S2抗体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小鼠血清中前S2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