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脑梗死患者的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临床分型及预后.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101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心房颤动脑梗死组(房颤组)91例和无心房颤动脑梗死组(无房颤组)928例;又按OCSP临床分型标准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44例、部分前循环梗死552例、后循环梗死300例和腔隙性梗死123例.进行随访并比较2组预后.结果 与无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完全前循环梗死比例明显增加,后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比例明显减少(P<0.01);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2组部分前循环梗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患者预后不良率为71.4%,发病1年时复发率为31.3%,病死率为30.0%;无房颤组患者预后不良率38.4%,发病1年时复发率为16.5%,病死率为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房颤动脑梗死患者较无心房颤动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
目的评估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将纳入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房颤组(40例)和非房颤组(46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健康卒中评分(NIHS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值,平均住院日,早期死亡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的NIHSS评分、平均住院日和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龄、房颤是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高龄、糖尿病、房颤和高NIHSS分值是早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房颤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严重中风和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房颤高危人群对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7):113-114
目的: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60例,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24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浆TGF-β1水平、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术后随访1年,统计复发情况,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复发18例(阵发性房颤7例,持续性房颤11例);复发组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患者的TGF-β1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且复发、未复发组持续性房颤的TGF-β1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TGF-β1水平是阵发性与持续性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浆TGF-β1水平是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血浆TGF-β1水平进行术后评估,从而做好预防措施,以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发生每分钟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肌颤动。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是心房扑动的15~20倍,与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构成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通俗地讲,就是心房电路出了问题,导致心跳非常乱。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房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为常见疾病。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血栓栓塞是房颤患者的主要不良预后,抗栓治疗可显著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另一方面,抗血小板治疗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当房颤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需要通过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卒中及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然而,联合抗栓策略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如何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以及如何在不同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中进行选择,制定最优的抗栓方案是临床工作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4):57-59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76例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9个月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对照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94.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用药原因的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有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8):152-15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6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及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6.25%,对照组为2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hs CRP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NT-pro BNP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可减少房颤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3):32-3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急性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凝应用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于起病后2周应用华法林抗凝,观察组起病后立即应用华法林抗凝,比较两组的出血转化率、卒中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情况、改良m RS评分情况及6个月随访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卒中复发率为6.0%,脑栓塞复发率为4.0%,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8.0%、14.0%和3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的生存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在降低出血风险的同时又可降低复发卒中的风险,对降低残疾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9):144-145
目的: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肺静脉成像的作用。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术且术前均行MSCT检查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SCT的解剖显示情况及各肺静脉开口直径,另对比在MSCT图像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图像叠加融合(Carto-Merge技术)指导下及传统Carto系统指导下的手术时间。结果:72例患者识别288根肺静脉,4种肺静脉解剖分型,其中标准型45例(62.50%),共同开口型12例(16.67%),副肺静脉型14例(19.44%),混合变异型1例(1.39%)。左、右肺静脉变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上肺静脉开口最大、最小直径均大于下肺静脉(P<0.05)。Carto-Merge技术指导下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Carto系统(P<0.05)。结论: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使用MSCT对肺静脉结构进行评价,可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实施提供静脉解剖路线指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5):665-66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以本虚标实为主,临床辨证以痰瘀互结型为多见,且多兼有气虚、血瘀、郁热。本虚主要为"气虚""阴虚",标实主要为"痰""瘀""热"。临床用药以补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痰祛瘀为主。李庆海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出经验方心悸宁丸,通过临床辨证,因人制宜,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