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粗轧机辊系配置是板形控制的关键,采用变接触辊型支撑辊,并根据支撑辊辊期,配以不同的常规二次负凸度工作辊,有效解决了粗轧轧辊磨损不均匀、轧辊边部剥落等问题,保证了轧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安钢1 780 mm热连轧机组精轧机F5-F7工作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工作辊辊型,该辊型对轧辊端部非工作区域采用高次方函数曲线进行有效避让,使其达到非接触的目的,从而消除了轧辊边部应力集中,解决了工作辊边部掉块问题,同时提高了工作辊弯辊控制能力,改善了带钢板形。  相似文献   

3.
粗轧机辊系配置是板形控制的关键,在整个轧制过程中起着长期、基础的作用。采用变接触支撑辊,并根据支撑辊辊期,配以不同的常规二次负凸度工作辊,有效解决了粗轧轧辊磨损不均匀、轧辊边部剥落等问题,提供了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张建雷  张杰  秦松  陆佳栋  岳重祥 《钢铁》2022,57(4):79-87
某热轧薄带平整机轧辊长度为1 800 mm,带钢宽度为1 320 mm,两者相差太大,造成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有害接触区长度过大,在轧辊自身挠度作用下,辊间应力峰值集中于带钢边部位置.随轧制公里数延长,工作辊边部磨损加剧,不利于后期板形控制,同时会缩短轧辊使用寿命.针对热轧薄带平整机工作辊磨损不均匀问题,设计优化支撑辊辊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首钢迁钢2 250 mm热连轧机组发生的工作辊失效原因进行了系统总结,发现轧辊本身存在的制 造缺陷和辊间应力集中是导致轧辊失效的主要问题根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并应用了预防措施。对轧辊材质提 出更高的标准要求,避免轧辊材质本身存在的工作层残余奥氏体比例超标、芯部石墨球化不良、结合层与芯部严重 渗铬等制造缺陷,有效降低了由于轧辊材质本身问题导致的剥落和断辊失效事故。为了预防使用不当发生的轧辊 失效,加强了轧辊的探伤检测,严禁不合格轧辊上机工作,通过加强轧辊的使用管理,有效避免了轧辊的失效行为。 应用辊形技术解决了轧辊边部应力集中导致轧辊剥落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谢晶  王辉 《冶金设备》2024,(1):62-65
研究冷连轧机组辊系受力分布状态,揭示冷轧四辊CVC连轧机工作辊边部环裂产生原因。以某厂轧辊边部剥落案例为基础,通过对轧辊剥落形貌观察,硬度检测分析,并借助有限元仿真计算对工作辊在服役中的受力分布状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接触应力最大位置应为与支承辊端部倒角根部,最大应力达到1000MPa。工作辊边部环裂或局部剥落主要与工作辊横向移动在辊身端部受到较大接触挤压应力有关;在高周循环挤压应力作用下,轧辊次表面形成微裂纹,随裂纹扩展最终导致轧辊失效。  相似文献   

7.
据“神户制钢技报”,1989;39(3):81~84报道,在冷轧厂以在线轧机,平整机为中心,轧机在生产中使用很多轧辊,这些轧辊因轧制而使表面磨损需定期更换,故希望延长轧辊使用寿命。用以前的轧辊因轧制时,带钢边部有“边痕”发生,轧制顺序只能先轧宽带钢,后轧窄带钢。如遇到要及时生产的产品,就会增加换辊次数。因此,该公司决定在轧辊表面镀硬铬,在冷轧厂安装镀铬设备,从1988年8月开始使用。通过镀铬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工作辊刀花印的产生原因,制定了2种有效解决方案。方案一选择合适的砂轮硬度和砂轮边部形成圆角,解决砂轮边部的尖角在轧辊表面刻划;方案二解决轻微的螺旋走刀痕,在精磨时降低Z向移动速度、固定砂轮收刀方向、精磨时增加X轴的反向进给。通过实施后,凸度工作辊的磨削基本能消除螺旋走刀痕,解决工作辊刀花印问题,保证轧辊磨削质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鞍钢1580热轧产线高速钢工作辊氧化膜形成及脱落原因,阐述了使用高速钢工作辊时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改进冷却系统,优化热轧润滑工艺、温度制度、辊型等解决轧辊氧化膜脱落的具体措施,实施后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八钢热轧1750mm机组轧辊材质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八钢1750mm热轧机组的工艺布局及粗、精轧机的工作特点,对比不同材质轧辊的主要性能、,介绍了粗轧工作辊、精轧工作辊的材质选择原则,为提高轧辊的使用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对轧辊材质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汪净 《中国冶金》2018,28(5):54-57
涟钢2 250热轧板厂是国内设计制造的常规热轧生产线,只配置了一架粗轧机,粗轧工作辊相对于其他配置两架粗轧机的热轧线磨损要大。生产线为了降低辊耗和减少粗轧换辊次数,增加粗轧工作辊过钢量,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轧辊事故增多和精轧前机架出现明显中浪。通过对粗轧工作辊过钢量、磨损量和消耗量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摸索出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其对粗轧工作辊过钢量进行规范后,轧辊事故同比减少了58.28%,精轧前机架出现浪形的现象明显减少,成功解决了粗轧工作辊消耗与产品质量、轧辊安全使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精轧工作辊磨损是常规热连轧生产时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工作辊磨损状态不良,会严重影响热轧产品的断面形状质量。本文根据轧辊磨损机理和生产现状,研发出一系列智能窜辊策略。实际生产证明,该策略的使用能显著优化轧辊磨损状态,延长轧制公里数、保证生产稳定性和提高产品断面质量。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大量应用的1 700 mm以下的UCM冷连轧机组不具备工作辊窜辊功能,只能依靠工作辊边部辊形设计对硅钢板带进行边降控制。提出了针对UCM冷连轧机的工作辊端部辊形设计方法,在大幅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同时,通过边部保护段的设计有效减少断带风险。辊形曲线有利于轧辊磨削,避免轧辊表面质量对带钢表面造成影响。充分利用工作辊与中间辊弯辊的板形调控特性,使用高效实用的弯辊力组合板形控制方法,对轧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和四次板形缺陷实施快速精确的控制,在控制硅钢边降的同时很好地抑制板形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薄带轧制过程中的各类板形问题,以新型电磁调控轧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rc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弯辊和电磁调控轧辊综合作用下弯辊力和轧制力对轧辊辊型状态、板形分布、板坯边部应力、辊间接触应力、承载辊缝形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弯辊机制的施加将直接促进电磁调控轧辊的稳定胀形,使电磁调控轧辊胀形凸度得到整体性补偿,并以板形良好为依据,给出新型调控轧机合理的弯辊力施加范围。对比分析了不同弯辊力和轧制力下辊缝函数的变化情况,形成不同的二次、四次凸度,为板形控制及初始辊缝设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带材的厚度及平直度的均匀性。对精确度的要求,特别是用于计算机工业更为严格。轧制带材不匀,须去掉边部,从而损失了实际产量。在过去,保证厚度和平直度有几种校正方法,包括:平整轧制,以长轧辊轧窄带材及减少压下量而增加轧制道次。 由于所轧带材的形状是由工作辊的辊形和挠度所控制的,所以主要着重于工作辊的辊形控制技术,其最终目的是减少工作辊的挠度。现在这个问题可通过使用支撑辊来解  相似文献   

16.
八钢1750mm热连轧生产线使用小直径工作辊与大直径支承辊配对,换辊时辊面发生干涉,工作辊无法装入机架,造成停机和轧辊直径使用受限。通过对换辊时轧机垂直尺寸链解析,优化设计圆弧垫厚度分层和电气控制程序,解决了干涉问题,实现标高自动调整,同时推导出工作辊直径范围,实现轧辊直径全部使用,提高轧线作业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影响宽厚板轧辊使用寿命的因素及产生的原因,从轧辊选材、事故辊使用及磨削、轧制计划编排、配辊工艺以及支承辊倒角优化等方面制定了降低辊耗的对策,轧辊消耗降低了约26%。精轧工作辊毫米轧制量由原来的2 800 t/mm提高到3 200 t/mm,粗轧工作辊的毫米轧制量由原来的12 000 t/mm提高到14 000 t/mm,大幅提高了轧辊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根据铜热轧机的设计思路,对轧边辊的控制与使用进行介绍,并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对轧边辊的功能扩展进行研究。利用轧边辊不同的控制方法,达到较好的带材边部控制效果和有效的生产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薄规格产生的边浪问题与带钢板而轮廓中局部高点的关系,以及冷轧料冷轧后起筋问题与局部高点的关系。而局部高点的产生与轧辊的局部不均匀磨损有着直接的关系。为避免精轧F1-F7的CVC轧辊控制系统以凸度为目标而忽略轧辊局部磨损严重问题,目前精轧F5-F7采用凹辊,并采用了循环窜辊。通过循环窜辊,不仅能够起到精轧辊役前几块迅速烫辊的作用,而且能够均匀轧辊的磨损,延长精轧工作辊辊役,并消除因轧辊不均匀磨损引起的局部高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某厂在生产超薄规格镀锡基板时带钢边部出现局部浪形,在使用时出现重影、卡机现象,严重影响客户使用。通过对热轧板轮廓、硬度和组织的分析,产生局部浪形主要是由于带钢横向组织存在较大差异,在冷轧过程中由于延伸不均导致带钢边部局部浪形的产生。通过提高热轧终轧温度弥补带钢横向温度差异导致组织的变化,另外结合冷连轧辊形优化,UCM轧机中间辊采用单侧锥度辊形,减小带钢边部压下,使得带钢延伸更均匀,使带钢边部局部浪形由10IU降低至-2I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